-
李阳(郑州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致和合以达天下:华夏文明传播的逻辑与理论探索——评《共生交往观:文明传播的“中国方案”》[J].华夏传播研究,2022,第1期
-
熊建军1,2,单晓云1(河池学院;广西师范大学).诗可以观——《诗经》的先秦传播与演变[J].华夏传播研究,2022,第1期
-
李庆林,万卉英(广西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罪己诏的政治传播功能与中国古代政治传播观念探析[J].华夏传播研究,2022,第1期
-
吴泳萱.《礼记》的国家话语编码策略、内化路径及传播效果探析[J].华夏传播研究,2022,第1期
-
罗萍,陈贝迪(厦门大学新闻传播学院).公益广告与传统文化:传承、创新与共生[J].华夏传播研究,2022,第1期
-
韩运荣,刘一璇(中国传媒大学新闻学院).《尚书》舆论思想研究[J].华夏传播研究,2022,第1期
-
刘燕飞1,宋海鑫2(河北大学新闻传播学院;河北大学教育学院).孔子人生观的古代传播及其现代启示[J].华夏传播研究,2022,第1期
-
张先广,范泽行(美国格兰谷州立大学传播学院).虚而灵、空而妙——召唤以间性为取向的城市观[J].华夏传播研究,2022,第1期
-
韩敏(西北农林科技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明代《楚辞》文本的商业传播探析[J].华夏传播研究,2022,第1期
-
苏文(厦门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广告创意学课程思政的新探索——将民族文化教育融入广告教学[J].华夏传播研究,2022,第1期
-
姚魁(中国传媒大学;中国营养学会).舆论学视角下的戊戌司员士民上书探析[J].华夏传播研究,2022,第1期
-
高悉淼(中国传媒大学传播研究院).中国古代音乐的嬗变特点与舆论功能研究[J].华夏传播研究,2022,第1期
-
臧新明(山西大学美术学院).徐渭“畸”变的生命话语与“求真”的艺术精神[J].华夏传播研究,2022,第1期
-
宋晓娜,吴予敏(深圳大学传媒与文化发展研究中心).谣谚中的民间交往观念研究——以《古谣谚》为基础文本[J].华夏传播研究,2022,第1期
-
葛泽宇.华夏传播研究的开矿人——郑学檬华夏传播研究评述[J].华夏传播研究,2022,第1期
-
孙于晴(厦门大学新闻传播学院).共生交往,心传天下——谢清果华夏传播理念发展进路及思想探究[J].华夏传播研究,2022,第1期
-
叶凌超.以历史的视角挖掘华夏传播的无穷智慧——孙顺华学术研究成果及研究思想综述[J].华夏传播研究,2022,第1期
-
付烁华(闽南师范大学新闻传播学院).文学传播学研究的新垦拓——评《中国新诗的视觉传播研究》[J].华夏传播研究,2022,第1期
-
第五淳1,2,张兢1(西北民族大学新闻传播学院;四川大学).“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背景下华夏‘丝路符号’传播论坛”会议综述[J].华夏传播研究,2022,第1期
-
张兵娟,李阳(郑州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回归经典:中华典籍的文化传承及当代价值[J].华夏传播研究,2022,第1期
-
常樯(山东大学儒学高等研究院;尼山世界儒学中心(中国孔子基金会秘书处)学术研究部).何以“儒行天下”——论儒学国际传播的主体、立场及原则[J].华夏传播研究,2022,第1期
-
(厦门大学传播研究所;《华夏传播研究》编辑部).《华夏传播研究》征稿函[J].华夏传播研究,2022,第1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