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期刊导航 | 学习空间 | 退出

期刊文章列表

  • 王兆峰,李琴(湖南师范大学旅游学院).长征沿线红色文化遗产空间分布特征及旅游高质量发展[J].山地学报,2022,第4期
  • 姜跃锋1,周亮1,2,3,陈志杰4(兰州交通大学测绘与地理信息学院;地理国情监测技术应用国家地方联合工程研究中心;甘肃省地理国情监测工程实验室;兰州交通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典型河谷型城市建设用地的爬坡特征及其生态质量影响[J].山地学报,2022,第4期
  • 明庆忠1,王娟2(云南财经大学旅游文化产业研究院;广西教育学院教育科学学院).山地旅游目的地人地关系研究框架[J].山地学报,2022,第4期
  • 童珊1,2,3,曹广超2,3,闫欣1,2,3,刁二龙1,2,3,张卓1,2,3(青海师范大学地理科学学院;青海师范大学青海省自然地理与环境过程重点实验室;青藏高原地表过程与生态保育教育部重点实验室).祁连山南坡2000—2020年植被覆盖时空演变及其驱动因素分析[J].山地学报,2022,第4期
  • 马娟娟1,李晓兵1,2,齐鹏1,张耀全3(甘肃农业大学资源与环境学院;国家林草局驻西安专员办;甘肃农业大学林学院).祁连山国家公园生态安全评价[J].山地学报,2022,第4期
  • 吴先谭1,邓辉1,2,张文江1,卓文浩1(成都理工大学地球科学学院;成都理工大学地质灾害防治与地质环境保护国家重点实验室).基于斜坡单元自动划分的滑坡易发性评价[J].山地学报,2022,第4期
  • 王文1,马超1,张志2,张岩1,路璐3(北京林业大学水土保持学院;应急管理部大数据中心;北京市地质灾害防治研究所).北京云蒙山片区“7·16”群发性暴雨泥石流特征研究[J].山地学报,2022,第4期
  • 郭富赟1,王信1,吴正军2,张毅3,孟兴民3,石鹏卿1(甘肃省地质环境监测院;甘肃省地矿局第三地质矿产勘查院;兰州大学地质科学与矿产资源学院).舟曲磨里巨型滑坡基本特征及破坏模式[J].山地学报,2022,第4期
  • 冯婧,杨兴柱,王群(安徽师范大学地理与旅游学院).皖南山区旅游效率与生态福利绩效耦合协调时空格局演变及影响因素[J].山地学报,2022,第4期
  • 李午阳1,兰鑫灿1,唐家乐1,赵芳1,2,连沅媛1(河南大学地理与环境学院;黄河中下游数字地理技术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地表反照率和蒸散发对秦巴山地增温效应的影响[J].山地学报,2022,第4期
  • 税伟,孙祥,李慧,刘橼锰,冯洁(福州大学环境与安全工程学院).植物功能性状对喀斯特退化天坑内外生境的响应[J].山地学报,2022,第4期
  • 王永红1,鲁恒2(湖南城市学院信息与电子工程学院;四川大学水利水电学院).2001—2018年云南省植被变化及驱动力[J].山地学报,2022,第4期
  • 韦文智1,2,3,赵瑞华1,2,3,廖丽萍1,2,3,刘政委1,2,3(广西大学土木建筑工程学院;工程防灾与结构安全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广西防灾减灾与工程安全重点实验室).广西容县花岗岩残积土人工切坡诱发滑坡过程分析[J].山地学报,2022,第3期
  • 张家硕1,2,3,周忠发1,2,3,陈全1,2,3,朱昌丽1,2,4,马国璇1,2,4(贵州师范大学喀斯特研究院;贵州师范大学地理与环境科学学院;贵州省喀斯特山地生态环境国家重点实验室培育基地;国家喀斯特石漠化防治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典型喀斯特山区农户生计多样性与多维相对贫困的耦合关系[J].山地学报,2022,第3期
  • 倪明霞,段峥嵘,夏建新(中央民族大学生命与环境科学学院).新疆南疆周边高山冰川融化及其未来水资源安全风险[J].山地学报,2022,第3期
  • 黎昊1,2,王钧2,3,黄建国1,罗依珍4,5,宫清华2,3(昆明理工大学国土资源工程学院;广东省科学院广州地理研究所广东省地理空间信息技术与应用公共实验室;南方海洋科学与工程广东省实验室;广东省有色矿山地质灾害防治中心;广东金东建设工程公司).粤港澳大湾区开发建设与丘陵浅山区山地灾害相关性[J].山地学报,2022,第3期
  • 唐晨珂,刘颖,舒丽琼(四川师范大学地理与资源科学学院;四川师范大学西南土地评价与监测教育部重点实验室).迁出地视角下流动人口的回流意愿与影响因素分析[J].山地学报,2022,第3期
  • 曾晨岑1,李阳兵1,2,黄孟勤1,陈爽1,唐金京1,汤蕾1(重庆师范大学地理与旅游学院;三峡库区地表过程与环境遥感重庆市重点实验室).山区农业生态系统形态转型研究[J].山地学报,2022,第3期
  • 胡旭东1,2,沈已桐3,胡凯衡4,张晓鹏4,许文年1,2(三峡大学三峡库区地质灾害教育部重点实验室;三峡大学土木与建筑学院;三峡大学水利与环境学院;中国科学院水利部成都山地灾害与环境研究所).震区泥石流物源与冲出量的关系[J].山地学报,2022,第3期
  • 徐飞1,2,3,张汶海4,赵玲玲1,2,3,王钧1,2,3,宫清华1,2,3(广东省科学院广州地理研究所;广东省遥感与地理信息系统重点实验室;广东省地理空间信息技术与应用公共实验室;澜湄水资源合作中心).1960—2018年珠江流域极端气温时空变化特征[J].山地学报,2022,第3期
  • 王现中1,王仁超2(国家石油天然气管网集团有限公司华南分公司;电子科技大学计算机科学与工程学院).复杂山区煤矿采空区油气管道稳定性监测与数值分析[J].山地学报,2022,第3期
  • 杨柳生1,2,3,高若允1,2,3,孙凡1,2,3,吉盆1,林勇明1,2,3(福建农林大学林学院;中国科学院水利部成都山地灾害与环境研究所山地灾害与地表过程重点实验室;福建省高校森林生态系统过程与经营重点实验室).泥石流频发流域失稳性坡面植物群落特征及生态系统碳储量[J].山地学报,2022,第3期
  • 邱孝枰1,方一平2,3,杨雪婷4,徐云2(四川师范大学地理与资源科学学院;中国科学院、水利部成都山地灾害与环境研究所;中国科学院大学资源与环境学院;绵阳师范学院四川县域经济发展研究中心).中国农民福利的研究进展与展望[J].山地学报,2022,第3期
  • 张文敬1,张长英2,高君成3(中国科学院水利部成都山地灾害与环境研究所;广元市实验中学;广元市科学探险协会).朝天,也是古老温润珊瑚玉的故乡[J].山地学报,2022,第3期
  • 蒋先刚1,刘维明2,3,文宿菘1,吴朝华2(四川农业大学土木工程学院;中国科学院水利部成都山地灾害与环境研究所山地灾害与地表过程重点实验室;中国-巴基斯坦地球科学研究中心).基于HEC-RAS模型的雅江中游古高能洪水的模拟研究[J].山地学报,2022,第2期
  • 王茜,赵筱青,普军伟,石小倩(云南大学地球科学学院).喀斯特山区土地利用变化对生态脆弱性的影响[J].山地学报,2022,第2期
  • 唐子舒,王根绪,胡兆永(四川大学水利水电学院水力学与山区河流开发保护国家重点实验室).贡嘎山不同径级峨眉冷杉树干液流特征及其影响因素[J].山地学报,2022,第2期
  • 李春雨1,2,刘晶晶1,2,陈晓清1,李琪敏1,2(中国科学院水利部成都山地灾害与环境研究所山地灾害与地表过程重点实验室;中国科学院大学).泥石流叠加堆积形态演化特征的实验研究[J].山地学报,2022,第2期
  • 赵淑芬1,2,曾润强1,2,张宗林1,2,王鸿1,2,孟兴民1,2(兰州大学地质科学与矿产资源学院;甘肃省环境地质与灾害防治技术创新中心).黄河上游潜在滑坡早期识别及影响因素[J].山地学报,2022,第2期
  • 刘东兴,陈欣,陈留勤,郭福生,刘富军(东华理工大学地球科学学院).江西宁都翠微峰蜂窝状洞穴特征及成因[J].山地学报,2022,第2期
首页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尾页 共有3页,转到 页

帮助 | 繁體中文 | 关于发现 | 联系我们

超星发现系统 Copyright©·powered by 超星

客服电话:40082369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