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李顺可,杨新军,石若晗,王菲,陈佳(西北大学城市与环境学院).秦巴山区社会-生态系统恢复力权衡-协同关系及驱动力——以陕南地区为例[J].山地学报,2023,第4期
-
蒙子钰1,卢远1,2,汤传勇1,林思妍1(南宁师范大学地理科学与规划学院;南宁师范大学北部湾环境演变与资源利用教育部重点实验室).欠发达山区农户生计恢复力测度——以广西凤山县为例[J].山地学报,2023,第4期
-
李东1,李仲先2(攀枝花学院康养学院;攀枝花学院学报编辑部).山村地域系统的康养旅居功能与产业化[J].山地学报,2023,第4期
-
尹超1,李仲波1,张凯2,王绍平3,郭兵3(山东理工大学建筑工程与空间信息学院;山东金鼎智达集团有限公司;日照城投建设集团有限公司).基于Inter.iamb-Tabu算法的区域滑坡敏感性评价[J].山地学报,2023,第4期
-
张信宝1,刘维明1,陈宁生1,2,代彬2,3(中国科学院、水利部成都山地灾害与环境研究所;中国科学院大学;贵州普定喀斯特生态系统国家野外科学观测研究站).青藏高原面地貌稳定态与高原隆升时间[J].山地学报,2023,第4期
-
李以恒,唐科明,陈柯霖,吴怀雨,康艺洋(四川农业大学水利水电学院).长江上游地区土壤理化性质对土壤侵蚀阻力的影响[J].山地学报,2023,第4期
-
史丰鸣1,杨睿1,石松林1,2,金亚宁1,管增艳1(成都理工大学旅游与城乡规划学院;成都理工大学四川省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扩展)国家公园研究中心).川西南高山松径向生长对气候响应的时空分异特征[J].山地学报,2023,第4期
-
王克晓,周蕊(重庆市农业科学院农业科技信息研究所).近25年重庆主城区不透水面变化与驱动力分析[J].山地学报,2023,第4期
-
杨柳1,陈留勤1,潘志新2,邵崇建1,吴昊3(东华理工大学地球科学学院;海南大学旅游学院;陕西省矿产地质调查中心).陕北黄土覆盖型丹霞地貌特征及成因[J].山地学报,2023,第4期
-
王力(三峡库区地质灾害教育部重点实验室).三峡地区胡家沟塌岸带——典型塌岸灾害[J].山地学报,2023,第4期
-
周彬1,刘思怡1,虞虎2,吴娟1,刘健琛3(宁波大学旅游系;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南开大学计算机学院).森林康养旅游感知利益对游客消费意愿的影响研究——以浙江省四明山为例[J].山地学报,2023,第3期
-
胡婷1,张朝枝2,3,赵莹2,徐红罡2,崔旭东4(仲恺农业工程学院管理学院;中山大学旅游学院;中山大学可持续旅游智能评测技术文化和旅游重点实验室;泰山风景名胜区管理委员会).山地文化旅游对目的地客流时间分布的影响——基于泰山客流的大数据分析[J].山地学报,2023,第3期
-
周毅阳1,代文2,王春3,4,陶宇3,4,李敏3,4(南京信息工程大学遥感与测绘工程学院;南京信息工程大学地理科学学院;滁州学院地理信息与旅游学院;滁州学院实景地理环境安徽省重点实验室).数字高程模型空间分辨率对精细尺度地形变化检测的影响[J].山地学报,2023,第3期
-
谭典佳1,马运强1,李志忠1,2,靳建辉1,2,邹晓君1(福建师范大学地理科学学院;福建师范大学湿润亚热带生态地理过程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天山北麓河流下游冲积平原沉积记录的中晚全新世环境演变[J].山地学报,2023,第3期
-
何成邦1,2,胡春生1,2,田景梅1,2,赵婷婷1,2(安徽师范大学地理与旅游学院;江淮流域地表过程与区域响应安徽省重点实验室).大别山东南缘河流裂点成因及其地貌演化意义[J].山地学报,2023,第3期
-
闫戈丁,景海涛,何湜,李慧,郭桓超(河南理工大学测绘与国土信息工程学院).太行山区生态环境质量时空变化与演变趋势[J].山地学报,2023,第3期
-
宋扎磋1,王腊梅2,张莉3,陆徐伟1,陈程浩1,杨燕4,索南吉1,5(青海师范大学生命科学学院;甘孜藏族自治州林业和草原局;广元市朝天区应急管理局;中国科学院水利部成都山地灾害与环境研究所;青海师范大学高原科学与可持续发展研究院).川西高山-亚高山草地群落特征及稳定性对增温的响应[J].山地学报,2023,第3期
-
李涛辉1,张文翔1,吕爱锋2,刘永毫1(云南师范大学云南省高原地理过程与环境变化重点实验室;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陆地水循环及地表过程重点实验室).云南省农业生长季热量资源的时空特征[J].山地学报,2023,第3期
-
苏常红1,刘宇2,宋子豪1,寻雅雯1(天津师范大学地理与环境科学学院;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生态系统网络观测与模拟重点实验室).干旱区灌丛形态对水文连通性的响应及生态效应[J].山地学报,2023,第3期
-
李双双,胡佳岚,何锦屏,延军平(陕西师范大学地理科学与旅游学院).秦岭南北夏季昼晴夜雨雨量时空变化及其影响因素[J].山地学报,2023,第3期
-
巨淑君1,2,高志良2,3,蒋明成2,高强2,屈向阳4(成都理工大学;国能大渡河流域水电开发有限公司;大连理工大学;河南理工大学).震后大渡河流域丹巴—乐山段地质灾害隐患[J].山地学报,2023,第3期
-
刘新雨1,2,敖静1,2,王涛1,常瑞英1(中国科学院水利部成都山地灾害与环境研究所;中国科学院大学).氮添加对西南亚高山针叶林不同深度土壤甲烷吸收潜力的影响[J].山地学报,2023,第3期
-
李双双(陕西师范大学地理科学与旅游学院).太白云海——秦岭山地对水汽的阻挡作用[J].山地学报,2023,第3期
-
代彬1,2,3,彭韬1,3,张信宝1,3,4,莫小妹1,2,3,王世杰1,3(中国科学院地球化学研究所环境地球化学国家重点实验室;中国科学院大学;贵州普定喀斯特生态系统国家野外科学观测研究站;中国科学院水利部成都山地灾害与环境研究所山地环境演变与调控重点实验室).高原型喀斯特主要丘陵类型、形成机制与贵州喀斯特地貌分区刍议[J].山地学报,2023,第2期
-
刘吉峰,靳莉君,张永生(黄河水利委员会水文局).近60年渭河流域极端降水和洪水演变特征[J].山地学报,2023,第2期
-
曾营1,张迎宾1,张钟远2,柳静1,朱辉1(西南交通大学土木工程学院;哈尔滨工业大学重庆研究院).基于X-多层感知器耦合模型的滑坡易发性评价——以贵州省松桃自治县为例[J].山地学报,2023,第2期
-
张珮萱1,田鹏2,3,穆兴民1,赵广举3,张雅童1(西北农林科技大学水土保持研究所;西北农林科技大学资源环境学院;南京水利科学研究院水文水资源与水利工程科学国家重点实验室).中国南北过渡带典型流域输沙变化及其驱动因素[J].山地学报,2023,第2期
-
周琳1,2,胡斐南1,3,许晨阳3,王金晓3,雷雪儿3(中国科学院水利部水土保持研究所黄土高原土壤侵蚀与旱地农业国家重点实验室;中国科学院大学;西北农林科技大学资源环境学院).典型砒砂岩土壤浆体流变特性[J].山地学报,2023,第2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