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刘华,李晓源(暨南大学华文学院广东).基于语料库的中医汉语主题词表构建①[J].华文教学与研究,2022,第2期
-
《华文教学与研究》编辑部.《华文教学与研究》稿约[J].华文教学与研究,2022,第2期
-
邵敬敏(暨南大学文学院广东).重新认识汉语和汉字的核心价值① ——文化自信下的国际汉语教学新思路[J].华文教学与研究,2022,第2期
-
(暨南大学詹伯慧语言学奖管理委员会;暨南大学汉语方言研究中心).第二届“暨南大学詹伯慧语言学奖”评奖工作启动[J].华文教学与研究,2022,第2期
-
朱淑仪,李苑祯,钟婉颖(惠州学院文学与传媒学院).线上线下汉语课堂教学中视觉模态运用的对比分析[J].华文教学与研究,2022,第1期
-
贺莉娜1,2,吴应辉3(中央民族大学国际教育学院;山东师范大学国际教育学院;北京语言大学汉语国际教育研究院).21世纪韩国中文教育发展历程与现状[J].华文教学与研究,2022,第1期
-
孟艳华(北京语言大学汉语进修学院).副词“到底”的偏误语义地图模型研究[J].华文教学与研究,2022,第1期
-
李晓飞1,2,陈昌来1(上海师范大学对外汉语学院;南京师范大学泰州学院).构式“V你的(NP)!”的构件特征、意义、功能与构式化①[J].华文教学与研究,2022,第1期
-
董思聪1,顾静航2,黄居仁2(哈尔滨工业大学(深圳)人文与社会科学学院;香港理工大学中文及双语学系).基于大规模语料库的两岸新闻标题同音删略研究[J].华文教学与研究,2022,第1期
-
吴思娜1,杨子1,李莹丽2(北京外国语大学中文学院;苏州大学教育学院).语言文化与身体特异性对水平空间隐喻的影响[J].华文教学与研究,2022,第1期
-
王慧莉,赵晓敏,顾倍先(大连理工大学外国语学院).人称代词对心理模拟视角的影响[J].华文教学与研究,2022,第1期
-
张欢,王衍军(暨南大学华文学院).柬语母语者汉语书面语句法复杂度研究①[J].华文教学与研究,2022,第1期
-
洪炜,仇琳娜(中山大学中国语言文学系).具身认知视域下汉语二语听解加工的心理模拟机制[J].华文教学与研究,2022,第1期
-
吴德新(延边大学朝汉文学院).否定功能的“用不着”与“不必”①[J].华文教学与研究,2022,第1期
-
王治敏1,胡水2(北京语言大学汉语国际教育研究院;北京语言大学发展规划与学科建设办公室).交叉学科背景下国际中文教育学科发展的困境与出路①[J].华文教学与研究,2022,第1期
-
鹿士义,彭聪(北京大学对外汉语教育学院).具身认知理论下的二语习得[J].华文教学与研究,2022,第1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