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刘玉玲1,张红岩1,滕长才1,2,周仙莉1,侯万伟1,2,3(青海大学;青海省农林科学院;农业农村部作物基因资源与种质创制青海科学观测实验站/国家作物种质复份库).蚕豆SSR标记遗传多样性及与淀粉含量的关联分析[J].作物学报,2022,第11期
-
杨亚杰,李昱樱,申状状,陈天,荣二花,吴玉香(山西农业大学农学院).草棉不同倍性材料叶片转录组差异表达分析[J].作物学报,2022,第11期
-
王建国1,2,耿耘1,杨佃卿3,郭峰1,2,杨莎1,2,李新国1,2,唐朝辉1,2,张佳蕾1,2,万书波1,2(山东省农业科学院农作物种质资源研究所;农业农村部华东地区作物栽培科学观测实验站;莒南县花生产业发展办公室).单粒精播对中、高产旱地花生群体质量及养分利用的影响[J].作物学报,2022,第11期
-
马文婧1,刘震1,李志涛1,朱金勇1,李泓阳1,陈丽敏1,史田斌1,张俊莲2,刘玉汇1(甘肃农业大学农学院/省部共建干旱生境作物学国家重点实验室/甘肃省作物遗传改良与种质创新重点实验室;甘肃农业大学园艺学院).马铃薯BBX基因家族的全基因组鉴定及表达分析[J].作物学报,2022,第11期
-
宋博文1,王朝欢1,赵哲1,陈淳1,黄明1,陈伟雄2,梁克勤1,肖武名1(华南农业大学/国家植物航天育种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广州市农业科学研究院).基于高密度遗传图谱对水稻粒形QTL定位及分析[J].作物学报,2022,第11期
-
许彬1,2,曹绍玉1,2,苏甜1,彭梦玲1,2,吕霞1,李振林1,张国平1,许俊强1(云南农业大学云南省滇台特色农业产业化工程研究中心;云南农业大学园林园艺学院).结球甘蓝类钙调蛋白CMLs与花粉萌发NPG1及NPGRs相互作用研究[J].作物学报,2022,第11期
-
柳妍娣1,赵宝平1,张宇1,米俊珍1,武俊英2,刘景辉1(内蒙古农业大学农学院;内蒙古农业大学职业技术学院).不同基因型燕麦产量差异与叶片生理特性的关系[J].作物学报,2022,第11期
-
刘星1,苏良辰1,李丽梅2,李玲2(遵义医科大学珠海校区生物工程系;华南师范大学生命科学学院/广东省植物发育生物工程重点实验室).ChIP-seq分析花生中AhGLK1与AhHDA1调控的下游靶基因网络[J].作物学报,2022,第11期
-
柯希望,苑梦琦,徐晓丹,殷丽华,郭永霞,左豫虎(黑龙江八一农垦大学农学院/黑龙江省作物有害生物互作生物学及生态防控重点实验室/国家杂粮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小豆Dirigent基因家族鉴定及锈菌侵染对不同成员表达的影响[J].作物学报,2022,第11期
-
杨明1,李丹婷2,范德佳1,谭嵩娟1,程遐年1,刘裕强1,万建民1,3(南京农业大学作物遗传与种质创新国家重点实验室;广西壮族自治区农业科学院水稻研究所;中国农业科学院作物科学研究所).广西野生稻Y11抗白背飞虱QTL定位[J].作物学报,2022,第11期
-
胡美玲1,薛晓梦1,吴洁1,郅晨阳1,刘念1,陈小平2,王瑾3,晏立英1,王欣1,陈玉宁1,康彦平1,王志慧1,淮东欣1,姜慧芳1,雷永1,廖伯寿1(中国农业科学院油料作物研究所/农业农村部遗传育种重点实验室;广东省农业科学院作物研究所;河北省农林科学院粮油作物研究所).花生籽仁脂肪和蔗糖含量的胚、细胞质、母体遗传效应分析[J].作物学报,2022,第11期
-
吴家怡,袁芳,孟丽姣,李晨阳,史红松,白岩松,武晓如,李加纳,周清元,崔翠(西南大学农学与生物科技学院).铝胁迫下甘蓝型油菜苗期光合相关性状的QTL定位及候选基因筛选[J].作物学报,2022,第11期
-
魏晓东1,张亚东1,宋雪梅1,2,陈涛1,朱镇1,赵庆勇1,赵凌1,路凯1,梁文化1,赫磊1,黄胜东1,谢寅峰2,王才林1(江苏省农业科学院粮食作物研究所/江苏省优质水稻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国家水稻改良中心南京分中心;南京林业大学/南方现代林业协同创新中心).超级稻品种南粳5718高产的光合生理特性研究[J].作物学报,2022,第11期
-
陈向前,姜奇彦,孙现军,牛风娟,张慧媛,胡正,张辉(中国农业科学院作物科学研究所).大豆多基因编辑表达载体的构建及应用[J].作物学报,2022,第11期
-
周阳1,张宏军1,王晨阳2,李洪杰1,买春艳3,杨丽1,刘宏伟1,于立强4,于广军4,刘秉华1(中国农业科学院作物科学研究所/作物分子育种国家工程实验室;河南农业大学/国家小麦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新乡矮败小麦育种技术创新中心;石家庄市农林科学研究院赵县实验基地).矮败小麦技术体系在黄淮冬麦区南片抗赤霉病育种中的应用[J].作物学报,2022,第11期
-
秦文萱1,鲍建喜1,王彦博1,马雅杰1,龙艳1,李金萍2,董振营1,2,万向元1,2(北京科技大学生物与农业研究中心/化学与生物工程学院/顺德研究生院/北京中智生物农业国际研究院;北京首佳利华科技有限公司/主要作物生物育种北京市工程实验室/生物育种北京市国际科技合作基地).玉米叶夹角性状的全基因组关联分析与关键位点优异等位变异挖掘[J].作物学报,2022,第11期
-
张佳运1,马淑梅2,余常兵3,王淑彬4,魏亚凤5,杨文钰1,王小春1(四川农业大学农学院/农业农村部西南作物生理生态与耕作重点实验室/作物生理生态及栽培四川省重点实验室;湖南省作物研究所;中国农业科学院油料作物研究所;江西农业大学农学院;江苏沿江地区农业科学研究所).长江流域旱地多熟模式水分供需平衡特征与水分生产效益[J].作物学报,2022,第11期
-
马超,冯雅岚,吴姗薇,张均,郭彬彬,熊瑛,李春霞,李友军(河南科技大学农学院/河南省旱地农业工程技术研究中心).鼓粒期遮光对黑绿豆种皮花青素积累及相关基因表达特性的影响[J].作物学报,2022,第11期
-
王琦,许艳丽,闫鹏,董好胜,张薇,卢霖,董志强(中国农业科学院作物科学研究所/农业农村部作物生理生态与栽培重点开放实验室).聚天门冬氨酸和壳聚糖复配剂对东北春谷光合生产特征及产量的调控效应[J].作物学报,2022,第11期
-
宋杰1,任昊1,赵斌1,张吉旺1,任佰朝1,李亮2,王少祥2,黄金苓2,刘鹏1(山东农业大学作物生物学国家重点实验室/山东农业大学农学院;东平县农业农村局).施钾量对夏玉米维管组织结构与物质运输性能的影响[J].作物学报,2022,第11期
-
王玉珑,于爱忠,吕汉强,王琦明,苏向向,柴强(甘肃省干旱生境作物学重点实验室/甘肃农业大学农学院).绿洲灌区小麦秸秆还田与耕作措施对玉米产量的影响[J].作物学报,2022,第10期
-
潘光堂,杨克诚,高世斌(西南作物基因资源发掘与利用国家重点实验室/四川农业大学玉米研究所).发展西南玉米现代生态育种之我见[J].作物学报,2022,第10期
-
魏正业,张海星,石薇,常生华,张程,贾倩民,侯扶江(兰州大学草地农业生态系统国家重点实验室/兰州大学农业农村部草牧业创新重点实验室/兰州大学草地农业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兰州大学草地农业科技学院).种植方式与施氮对西北旱区饲草作物产量、品质和水分利用的影响[J].作物学报,2022,第10期
-
李建领1,2,公丹2,3,王素华2,陈红霖2,程须珍2,熊涛1,王丽侠2(长江大学生命科学学院;中国农业科学院作物科学研究所;长江大学农学院).豇豆SNP高密度遗传图谱构建及重要农艺性状QTL定位[J].作物学报,2022,第10期
-
冯向前1,2,殷敏3,王孟佳2,马横宇2,刘元辉2,褚光2,徐春梅2,章秀福2,王丹英2,张运波1,陈松2(长江大学农学院;中国水稻研究所;江苏沿海地区农业科学研究所新洋试验站).播期对长江下游不同类型晚稻品种产量的影响及其与水稻全育期温光资源配置间关系[J].作物学报,2022,第10期
-
杨恒山,张雨珊,葛选良,李维敏,郭子赫,郭暖(内蒙古民族大学农学院/内蒙古自治区饲用作物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浅埋滴灌下不同滴灌量对玉米花后碳代谢和光合氮素利用效率的影响[J].作物学报,2022,第10期
-
王利青1,于晓芳1,2,高聚林1,2,马达灵1,2,胡树平2,3,郭怀怀1,刘爱业4(内蒙古农业大学农学院;内蒙古自治区作物栽培与遗传改良重点实验室;内蒙古农业大学职业技术学院;巴彦淖尔市乌拉特前旗农牧和科技局).不同年代玉米品种籽粒产量形成对种植密度的响应[J].作物学报,2022,第10期
-
李婷1,2,王亚鹏1,2,董远1,2,郭瑞士1,李冬梅1,唐雅伶1,张兴华1,2,薛吉全1,2,徐淑兔1,2(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农学院/农业农村部西北旱区玉米生物与遗传改良重点实验室;陕西省玉米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基于杂交群体解析玉米籽粒大小相关性状及其配合力的分子遗传机制[J].作物学报,2022,第10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