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唐亚林,郝文强(复旦大学国际关系与公共事务学院).新型举国体制:历史演变、时代特征与模式构建[J].华东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1,第4期
-
胡洁人1,2,秦一铭3(青海师范大学法学与社会学学院;同济大学法学院;北京师范大学社会发展与公共政策学院).精神分析理论视角下当代青年恐婚问题研究 ——基于“知乎”恐婚者的内心独白分析[J].华东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1,第4期
-
熊万胜1,2,张彬1,2,张曦予2(华东理工大学社会学系;华东理工大学中国城乡发展研究中心).理解当代中国地方政府自主性的四个维度[J].华东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1,第4期
-
林盼(中国社会科学院经济研究所).新型举国体制如何落地:打造以国企为主导的创新平台[J].华东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1,第4期
-
童雪红1,方琦2(华东理工大学社会学系;复旦大学社会学系).迈向整合服务:西方社会工作介入儿童保护的实践经验及其反思[J].华东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1,第4期
-
朱志伟1,徐家良2(苏州大学社会学院;上海交通大学国际与公共事务学院).迈向整合性认证:中国社会企业认证制度的范式选择[J].华东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1,第4期
-
张翔1,包涵川2(福建师范大学公共管理学院政治发展与地方治理研究中心;长安大学人文学院).新型举国体制中的“市场经济”:经济体制改革的政治学之思[J].华东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1,第4期
-
陈蓓丽1,曹锐2(华东理工大学社会工作系;上海商学院社会工作系).城市失业青年群体特征及失业影响因素分析 ——基于延迟满足理论的解释[J].华东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1,第4期
-
顾江霞(广东财经大学应用社会学系).解构与重构:社会工作者“自我”的发展[J].华东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1,第4期
-
华东理工大学学报编辑部(华东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编辑部).本刊启事[J].华东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1,第4期
-
韦院英,胡川(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工商管理学院).环境政策、企业社会责任和企业绩效的关系研究 ——基于重污染行业环境违规企业的实证分析[J].华东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1,第3期
-
梁昆(华东理工大学社会与公共管理学院).中国的社会工作机构:问责、绩效、能力与专业性[J].华东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1,第3期
-
赵迪(南京工程学院人文与社会科学学院、社会治理研究所).社会工作者主观社会地位认同的影响因素[J].华东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1,第3期
-
莫靖新1,2,吴玉鸣1,于丽丽3,赵志恒4(华东理工大学商学院;桂林旅游学院商学院;中冶华天南京工程技术有限公司;桂林旅游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城镇居民收入、健康投资与经济增长[J].华东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1,第3期
-
童峰1,杨轶1,王娜娜2(四川外国语大学国际法学与社会学院;南京理工大学公共事务学院).回忆疗法对老年人抑郁症状缓解的有效性:系统评价[J].华东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1,第3期
-
张龙(对外经济贸易大学法学院).自由贸易试验区实施监管沙盒的可行性与制度设计[J].华东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1,第3期
-
王兆鑫1,毛万熙2(北京师范大学社会发展与公共政策学院;清华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新冠肺炎疫情下的基层镜像:一个中国乡村舆论场的田野研究[J].华东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1,第3期
-
祝玉红1,杨晓辰1,陈祺祺2(中国人民大学社会与人口学院;厦门大学社会与人类学院).网络欺凌、自尊和危险行为:对职校学生的探索性研究[J].华东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1,第3期
-
李建军1,刘凤元2,阮永平1(华东理工大学商学院;华东政法大学国际金融法律学院).联合投资的影响因素与后果研究 ——来自中国2000—2017 年风险投资市场的证据[J].华东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1,第3期
-
周坤1,王艳华2(东北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部;东北师范大学政法学院).马克思与佩珀:超越现代社会生态危机的政治哲学方法[J].华东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1,第3期
-
(华东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编辑部).本刊启事[J].华东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1,第3期
-
李正东,郭森森(上海应用技术大学人文学院).工作压力何以影响员工的离职倾向? ——自我效能感的视角[J].华东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1,第2期
-
许汉泽(南京航空航天大学人文与社会科学学院).“后扶贫时代”易地扶贫搬迁的实践困境及政策优化 ——以秦巴山区Y 镇扶贫搬迁安置社区为例[J].华东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1,第2期
-
郭根(上海理工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城市社区治理的情感出场:逻辑理路与实践指向[J].华东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1,第2期
-
刘红升1,靳小怡2(西安建筑科技大学公共管理学院;西安交通大学公共政策与管理学院).人口流动背景下农村留守儿童的亲子关系现状与群体差异 ——来自中西部两省三县中学生调查的发现[J].华东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1,第2期
-
刘振(天津理工大学社会发展学院).阙如与重构:社会工作情感教育研究[J].华东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1,第2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