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王刚1,张霞飞2(中国海洋大学国际事务与公共管理学院;山东师范大学公共管理学院).空间的嵌入与互构:环境邻避冲突生成的新解释框架——基于核电站选址争议的个案分析[J].华东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2,第4期
-
潘利侠(天津理工大学社会发展学院).投入与超脱:齐美尔与布迪厄关于创造发生路径的思想比较[J].华东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2,第4期
-
杨国庆(哈尔滨工程大学人文社会科学学院).守望相助:中国传统社会的助人理念[J].华东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2,第4期
-
李青1,王海洋2(福建医科大学健康学院;东莞理工学院法律与社会工作学院).培养反映的实践者:社会工作教育的取径转向[J].华东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2,第4期
-
杨梨1,齐从鹏2,张欢欢3(重庆科技学院法政与经贸学院;山东青年政治学院政治与公共管理学院;中国矿业大学(北京)文法学院).防范多重学生欺凌风险的社会工作服务实践研究[J].华东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2,第4期
-
迟帅(南开大学社会学系).共同体的构成及其关联性——以中国农民文化的现代化为例[J].华东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2,第4期
-
解为瀚(华东师范大学社会发展学院).社会网络中的“关键人效应”:社会工作者离职意愿的影响研究[J].华东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2,第4期
-
(《华东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编辑部).本刊启事[J].华东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2,第4期
-
李红飞1,2,曾守锤1(华东理工大学社会与公共管理学院;广州新华学院).社会工作情怀再讨论:社会工作者的社会价值感知与离职倾向的关系[J].华东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2,第3期
-
熊菲1,沈晖1,詹国辉1,2(南京大学社会学院;南京财经大学政府管理研究中心).社会工作介入酒驾行为社区矫正:实践逻辑与反思 ——来自N 市M 区的经验证据[J].华东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2,第3期
-
夏择民(温州市行政学院经济学教研部).数字政府建设中的区块链技术:制度功能、应用边界和实施障碍[J].华东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2,第3期
-
李玉芬(常州大学瞿秋白政府管理学院).缅怀团体治疗理论的本土运用成效研究 ——基于对广州Y 街社区独居长者孤独感的干预实践[J].华东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2,第3期
-
钟耀林1,陈文华2,梁良3(岭南师范学院;韩山师范学院;广东白云学院).割裂与共生:农村生计互助小组培育过程中的关系重构[J].华东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2,第3期
-
张海,陈雨晴(华东政法大学社会发展学院).西方社会工作循证实践的反思性研究综述[J].华东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2,第3期
-
郭磊,沈劭茗(同济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公共管理系).载舟还是覆舟? ——社会保障缴费影响企业创新的实证检验[J].华东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2,第3期
-
张粉霞(华东政法大学社会发展学院).特大城市贫困家庭困境维度解构与救助策略建构 ——基于多维贫困理论视角[J].华东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2,第3期
-
唐咏,罗鹏(深圳大学政府管理学院社会学系).“理性人”或“社会人”? ——薪资福利与专业认同对社会工作者离职倾向的影响研究[J].华东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2,第3期
-
胡荣,石柏林(厦门大学社会与人类学院).工作支持对社会工作者离职意愿的影响研究 ——基于“中国社会工作动态调查”(CSWLS2019)的实证分析[J].华东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2,第3期
-
梁盼1,2,张昱1(华东理工大学;甘肃政法大学).从“维控有力”到“治理长效”:社区矫正效能标准的转向[J].华东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2,第2期
-
王进文(武汉大学社会学院).迈向行动的社会工作:环境问题介入的学科反思与路径建构[J].华东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2,第2期
-
刘斌志1,2,赵茜2(上海大学社会学院;重庆师范大学社会工作系).电影疗法:整合声光影的社会工作服务新探索[J].华东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2,第2期
-
黄佩,张丽娜(北京邮电大学数字媒体与设计艺术学院).柔性雇佣下的网络游戏从业:创意自主性与劳动控制的平衡[J].华东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2,第2期
-
祝宁波1,王镭2(华东理工大学法学院;农业农村部对外经济合作中心).企业农业海外投资合规风险识别:挑战与解决[J].华东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2,第2期
-
李之易(杭州师范大学公共管理学院).数字主妇的情感再生产 ——宝妈微商的朋友圈营销实践[J].华东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2,第2期
-
李运华,赵亢(武汉大学社会保障研究中心).新型城镇化背景下农民工城市定居的生活质量效应分析[J].华东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2,第2期
-
方诚1,2,夏一文3(澳门科技大学人文艺术学院;重庆交通大学旅游与传媒学院;重庆市城口县融媒体中心).赋权与剥削:数字劳动视角下的粉丝“打投”行为[J].华东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2,第2期
-
何菡馨(澳门科技大学人文艺术学院).情感劳动的物质性想象 ——基于网络小说写手的劳动研究[J].华东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2,第2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