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池静旻,何汝勤(中山大学社会学与人类学学院).青年女性初婚-初育间隔的影响因素分析[J].中国青年研究,2018,第11期
-
周婷婷,秦璇(华中科技大学新闻与信息传播学院).童年的延伸:视听文化下成年人的“再儿童化”—一项基于小猪佩奇的探索性研究[J].中国青年研究,2018,第11期
-
王樱洁,潘彦霖(中山大学社会学与人类学学院).婚姻成本:中国青年初显成人期的出现之因[J].中国青年研究,2018,第11期
-
李蔓莉(中山大学社会学与人类学学院).“初显成人期”:阶段特征与累积效应[J].中国青年研究,2018,第11期
-
张宏达(中国矿业大学(北京)马克思主义学院).当代青年职业道德的时代内涵及培育[J].中国青年研究,2018,第11期
-
郑长忠1,2,沈大伟2,许莞璐3,赵晓惠4,李心仪2(全国共青团青年工作研究基地;复旦大学政党建设与国家发展研究中心;复旦大学政党建设与国家发展研究中心办公室;复旦大学团委).网络重塑组织 ——“青年之声”建设与共青团发展研究[J].中国青年研究,2018,第11期
-
李颖(中山大学社会学与人类学学院).初职与青年“初显成人期” ——基于2016CLDS数据的实证分析[J].中国青年研究,2018,第11期
-
王姝元(长春师范大学).新时期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创新内涵研究——评《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整合与创新研究》[J].中国青年研究,2018,第11期
-
谭旭运1,张若玉2,董洪杰3,王俊秀1(中国社会科学院社会学研究所;曲阜师范大学教育学院;上海大学社会学院).青年人获得感现状及其影响因素[J].中国青年研究,2018,第10期
-
王玉香1,2,杜经国3(山东青年政治学院政治与公共管理学院;山东省社区发展与社会工作研究中心;山东大学哲学与社会发展学院).抗逆力培育:农村留守青少年社会工作服务的实践选择[J].中国青年研究,2018,第10期
-
桑伟林,蔡智(山东大学政治学与公共管理学院).改革开放40年来青年就业创业政策演进及其优化研究[J].中国青年研究,2018,第10期
-
张颖鸿1,李振林2(华东政法大学青少年犯罪研究所;华东政法大学法律学院).恶意补足年龄规则本土化适用论[J].中国青年研究,2018,第10期
-
李雪萍,刘腾龙(华中师范大学社会学院).乡土文化资本与返乡农民工子女乡土适应研究—以湖北省Y乡镇中学为个案[J].中国青年研究,2018,第10期
-
张干群1,2,邢占军3(山东大学政治学与公共管理学院;山东建筑大学法学院;山东大学生活质量与公共政策研究中心).改革开放以来青年组织政策变迁与发展的内容分析[J].中国青年研究,2018,第10期
-
薛国凤(河北大学教育学院).20世纪80年代以来我国青年教育政策发展分析[J].中国青年研究,2018,第10期
-
苏康(山东大学政治学与公共管理学院;山东管理学院劳动关系学院).我国青年健康政策的演进及执行路径研究—基于爱德华政策执行模型的视角[J].中国青年研究,2018,第10期
-
敖成兵(皖南医学院德育与医学人文教育协同研究中心).“隐形贫困人口”的主动标签、阶层认同及温和抵抗[J].中国青年研究,2018,第10期
-
贾志科1,沙迪2,赵英杰3(河北大学社会学系;北京大学社会学系;河北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新中国成立后我国青年婚育政策的演变历程—兼述政策效果及未来方向[J].中国青年研究,2018,第10期
-
王义明1,2,阿九(广东青年职业学院青年创业学院;广东青年职业学院青年创业研究中心).“云养青年”—互联网新生代群体解析[J].中国青年研究,2018,第10期
-
汪永涛(河北大学教育学院).《中长期青年发展规划(2016—2025年)》与我国青年政策的完善[J].中国青年研究,2018,第10期
-
洪晓畅1,郑传娟2,李鲁静3(温州医科大学团委;浙江同济科技职业学院;温州医科大学团委办公室).青年医师婚恋观及影响因素研究—基于全国60家医院的调查数据[J].中国青年研究,2018,第10期
-
方俊,付培(湘潭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从重返文化到超越文化转向:走向非文化的青年文化研究[J].中国青年研究,2018,第10期
-
张晓冰(中国青少年研究中心青少年法律研究所).我国青年同性恋群体的尴尬处境:传统与自我的对抗[J].中国青年研究,2018,第10期
-
宋庆宇1,刘能2(国家信息中心;北京大学社会学系).中产阶级的身体管理:以跑步运动为例[J].中国青年研究,2018,第10期
-
王丽婷(中山大学社会学与人类学院).认同与逃避:当代青年工作态度的文化建构—以韦伯的“天职”观为引[J].中国青年研究,2018,第10期
-
王蕾(郑州工程技术学院).区域经济发展与大学生就业问题研究——评《新疆区域经济发展与大学生就业研究》[J].中国青年研究,2018,第10期
-
杨小柳,周源颖(中山大学社会学与人类学学院).“亚文化资本”:新媒体时代青年亚文化的一种解释[J].中国青年研究,2018,第9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