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期刊导航 | 学习空间 | 退出

期刊文章列表

  • 孟中元1,侯宁彬2,容波1(秦始皇帝陵博物院;陕西历史博物馆).智慧教育发展趋势下秦汉文化门户建设与博物馆公众教育的探索与实践[J].中国博物馆,2022,第5期
  • 白云(中国文物交流中心).简论博物馆藏品数字化成果的著作权使用与保护[J].中国博物馆,2022,第5期
  • 于晖(中国妇女儿童博物馆).伊藤寿朗:市民、业余主义与博物馆理想[J].中国博物馆,2022,第5期
  • 顾志洋(中国国家博物馆).关于“海上丝绸之路”的新阐释、新思考——“浮槎万里——中国古代陶瓷海上贸易展”策展思路解读[J].中国博物馆,2022,第5期
  • 刘葳(中国文物信息咨询中心(国家文物局数据中心)).浅论石窟艺术的博物馆表达[J].中国博物馆,2022,第5期
  • 杜鹃1,方嘉莉2(敦煌研究院;西北政法大学).敦煌文化在短视频平台传播的路径探析[J].中国博物馆,2022,第5期
  • 黄志华,张琳(湖南博物院).湘博“考古体验箱”的多重属性与突围之道[J].中国博物馆,2022,第5期
  • 孙望(南京市博物总馆(南京市博物馆)).浅论研学课程《明都南京知多少》[J].中国博物馆,2022,第5期
  • 裴玉洁(南开大学).三维展示背景下文物信息的重构与再现——以线上3D馆藏文物为例[J].中国博物馆,2022,第5期
  • 陆建松(复旦大学).论考古博物馆的建设问题[J].中国博物馆,2022,第5期
  • 李丽(北京自然博物馆).擘画自然文化科技并育而生的科学传播殿堂——来自北京自然博物馆、北京天文馆的实践[J].中国博物馆,2022,第5期
  • 许强(南京市博物总馆).总分馆制博物馆集群高质量发展路径探析[J].中国博物馆,2022,第5期
  • 雷学刚(重庆中国三峡博物馆).重庆中国三峡博物馆总分馆制模式的发展及价值浅析[J].中国博物馆,2022,第5期
  • 焦伟(淄博市博物总馆).打造集约发展的总分馆制探索实践——以淄博市博物总馆组建运行为例[J].中国博物馆,2022,第5期
  • 鲁昊1,付宛璐2,柴珺2,张竞之3(北京师范大学;北京大学;河北大学).高校自然历史博物馆概论的课程知识体系构建[J].中国博物馆,2022,第5期
  • 严建强.用空间讲述遗产故事——《故事的力量:博物馆叙事展览的结构与建构》书评[J].中国博物馆,2022,第5期
  • 毛若寒.文博研究生学科专业迎来新调整[J].中国博物馆,2022,第5期
  • 周婧景1,吕军2(复旦大学;吉林大学).从教具到收藏:关于“education collections”概念的讨论[J].中国博物馆,2022,第5期
  • (《中国博物馆》编辑部).《中国博物馆》征稿启事(2022年)[J].中国博物馆,2022,第5期
  • 马玉静(中国国家博物馆).“数字人文”视域下的博物馆文化遗产数据资源开发模式研究[J].中国博物馆,2022,第4期
  • 龚金红1,朱嫦巧1,吴丹微2(华南农业大学;南越王博物院).基于观众行为与评价的展览改陈效果研究——以南越王博物院“杨永德伉俪捐赠藏枕”专题陈列为例[J].中国博物馆,2022,第4期
  • 范家昱,燕海鸣(中国文化遗产研究院).世界遗产在展览语境下的价值表述——隋唐大运河文化博物馆常设展览策划实践[J].中国博物馆,2022,第4期
  • 陈蜀西,李春华(西南民族大学民族博物馆).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视域下的民族博物馆叙事:讲好中国故事[J].中国博物馆,2022,第4期
  • 韦姗杉1,吴伟镔2,赖雪芳3(陕西师范大学;广西民族博物馆;浙江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以观众的“力量”助推博物馆社会教育在新时代的改革——影响评估实验方法的应用探索[J].中国博物馆,2022,第4期
  • 刘小漪1,陆亦瑝2(济南市博物馆;复旦大学).新时代中小型博物馆与中小学教育结合初探——以济南市博物馆为例[J].中国博物馆,2022,第4期
  • 曾晓茵,张朝枝(中山大学).作为旅游吸引物的博物馆及其发展趋势[J].中国博物馆,2022,第4期
  • 周慎,吕晨欣(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可持续发展的博物馆:内涵、实践及建设路径[J].中国博物馆,2022,第4期
  • 黄婷婷(复旦大学).博物馆展览序厅研究发展述略(1974-2021年)[J].中国博物馆,2022,第4期
首页 上一页 1 2 3 4 5 下一页 尾页 共有7页,转到 页

帮助 | 繁體中文 | 关于发现 | 联系我们

超星发现系统 Copyright©·powered by 超星

客服电话:40082369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