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期刊导航 | 学习空间 | 退出

期刊文章列表

  • 蔡懿轩1,2,杨刚1,2,张成梁3,顾清敏4(北京林业大学信息学院;国家林业草原林业智能信息处理工程技术研究中心;轻工业环境保护研究所;国家能源集团宁夏煤业有限责任公司羊场湾矿区).矿区排矸场地形重塑中自然地形要素的计算与分析 ——以宁夏宁东羊场湾矿区废弃地为例[J].中国水土保持科学(中英文),2021,第5期
  • 沈晗悦1,王敏敏1,梁潇瑜1,信忠保1,闫腾飞2(北京林业大学水土保持学院;张北县林业局).河北坝上地区防护林土壤性质特征[J].中国水土保持科学(中英文),2021,第5期
  • 杨淏舟1,2,3,何光熊1,2,3,王艳丹1,2,3,李直权4,余建琳1,2,3,冉林5,史亮涛1,2,3(云南省农业科学院热区生态农业研究所;元谋干热河谷植物园;云南元谋金雷水土保持科技示范园;云南省水土保持生态环境监测总站;云南省元谋县水土保持委员会办公室).干热河谷燥红土坡面水分时空分布特征及其对覆被类型的响应[J].中国水土保持科学(中英文),2021,第5期
  • 尚白军1,2,3,4,吴书普1,2,3,4,周智彬1,2,3,宋春武1,2,3,郑博文4(中国科学院新疆生态与地理研究所国家荒漠-绿洲生态建设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中国科学院新疆生态与地理研究所莫索湾沙漠研究站;中国科学院新疆生态与地理研究所塔克拉玛干沙漠研究站;中国科学院大学).新疆莫索湾垦区150团防护林防护效益分析[J].中国水土保持科学(中英文),2021,第5期
  • 黄小芳1,林丽蓉1,2,3,高超4,丁树文1,2,3,朱新远1,郭靖东1(华中农业大学资源与环境学院;华中农业大学农业农村部长江中下游耕地保育重点实验室;国家环境保护土壤健康诊断与绿色修复重点实验室;湖北省水土保持监测中心).CSLE模型中水土保持耕作措施因子研究进展[J].中国水土保持科学(中英文),2021,第5期
  • 黄兆玮,董磊,王趁义,付佳佳,陈仙仙(浙江万里学院生物与环境学院).新型脲酶抑制剂对土壤脲酶活性和土壤微生物量的影响[J].中国水土保持科学(中英文),2021,第5期
  • 左亚凡1,贺康宁1,王帅军2,俞国峰3,柴世秀3,李远航1(北京林业大学水土保持学院;北京市水土保持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林业生态工程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中国电建集团华东勘测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青海省西宁市大通县气象局).青海高寒地区典型针叶林的降雨分配特征及Gash修正模型的应用[J].中国水土保持科学(中英文),2021,第5期
  • 陈珂1,杨胜天2,张利平3,管亚兵2,王兆夺1,张西彤1(黄冈师范学院地理与旅游学院;北京师范大学水科学研究院;武汉大学水利水电学院).经济快速增长背景下喀斯特石漠化地区植被生态用水增长分析[J].中国水土保持科学(中英文),2021,第5期
  • 蔡雄飞1,2,3,4,赵世杰1,4,徐佩2,3,王济1,4,王玉宽2,3(贵州师范大学地理与环境科学学院;中国科学院水利部成都山地灾害与环境研究所;万州典型区生态环境监测重点站;贵州省喀斯特山地生态环境国家重点实验室培育基地).川东紫色土区坡耕地边沟土壤保持效益 ——以重庆万州区长岭镇砂质壤土为例[J].中国水土保持科学(中英文),2021,第5期
  • 李依璇1,朱清科1,2,石若莹1,苟清平1(北京林业大学水土保持学院;山西吉县森林生态系统国家野外科学观测研究站).2000—2018年黄土高原植被覆盖时空变化及影响因素[J].中国水土保持科学(中英文),2021,第4期
  • 朱冰冰1,霍云霈2,周正朝1(陕西师范大学地理科学与旅游学院;陕西学前师范学院经济与管理学院).黄土高原坡沟系统植被格局对土壤侵蚀影响研究进展[J].中国水土保持科学(中英文),2021,第4期
  • 郭建军1,王佳欢2,胡静霞2,3,杨新兵2(张家口市塞北林场(市国有林场管理处);河北农业大学林学院;中央民族大学生命与环境科学学院).2022年冬奥会崇礼赛区针叶林枯落物及土壤水文效应[J].中国水土保持科学(中英文),2021,第4期
  • 王悦1,2,3,陈立欣1,2,3,范海燕4,5,杨胜利4,5,张志强1,2,3(国家林业和草原局水土保持重点实验室;北京市水土保持工程技术中心;北京林业大学水土保持学院;北京市水科学技术研究院;北京市非常规水资源开发利用与节水工程技术研究中心).节水减氮对北京地区夏玉米水氮利用的影响[J].中国水土保持科学(中英文),2021,第4期
  • 巩国丽1,刘鑫2,要玲1,任丽霞1,王敏3(山西能源学院;生态环境部信息中心;北京维盛沃德科技有限公司).RWEQ模型中风因子的改进及应用[J].中国水土保持科学(中英文),2021,第4期
  • 潘名好,朱庆征,巩闪闪,张志华,雷浪,孔玉华(河南农业大学林学院).华北石质山区不同土地利用方式对土壤生物理化性质的影响[J].中国水土保持科学(中英文),2021,第4期
  • 律可心1,王子晔2,姜群鸥1,3,4,高峰1,乔智1(北京林业大学水土保持学院;有研资源环境研究院(北京)有限公司;北京林业大学水土保持与荒漠化防治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北京林业大学水土保持学院重庆缙云山三峡库区森林生态系统国家定位观测研究站).妫水河流域植被覆盖变化对土壤侵蚀控制效率的影响[J].中国水土保持科学(中英文),2021,第4期
  • 王玉红,高儒学,戴全厚,甘艺贤,姚一文(贵州大学林学院).喀斯特区石漠化坡耕地产流产沙模拟试验[J].中国水土保持科学(中英文),2021,第4期
  • 郭珂歆,艾刚,马兴祥,何鑫(中国地质大学(北京)信息工程学院).北方土石山区土壤侵蚀对典型地形因子的响应 ——以北京市房山区为例[J].中国水土保持科学(中英文),2021,第4期
  • 罗宇1,2,尹殿胜3,穆兴民1,2,4,高鹏1,2,4,赵广举1,2,4(中国科学院水利部水土保持研究所黄土高原土壤侵蚀与旱地农业国家重点实验室;中国科学院大学;中水淮河规划设计研究有限公司;西北农林科技大学黄土高原土壤侵蚀与旱地农业国家重点实验室).延河流域实际蒸散发时空特征及影响因素分析[J].中国水土保持科学(中英文),2021,第4期
  • 杨金康,杨秋云,朱利楠,任帅帅,张静静,化党领(河南农业大学).不同改良剂在石灰性潮土上对土壤-小麦体系镉的吸收转运的影响[J].中国水土保持科学(中英文),2021,第4期
  • 高飞1,史海静2,税军峰2,张艳1,郭明航2,温仲明3(中国科学院水利部水土保持研究所;西北农林科技大学水土保持研究所黄土高原土壤侵蚀与旱地农业国家重点实验室;西北农林科技大学草业与草原学院).基于UAV高分影像的陕北人工林结构参数提取[J].中国水土保持科学(中英文),2021,第4期
  • 王玥璞1,秦伟2,杨文涛1,王玉杰1,王云琦1,蒋涛1(北京林业大学水土保持学院;中国水利水电科学研究院泥沙研究所).基于气象和覆被条件考量的无人机地形勘察适宜期 ——以东北黑土区为例[J].中国水土保持科学(中英文),2021,第4期
  • 丁智强1,王平1,李玉辉1,庞云海2(云南师范大学地理学部;云南省林业调查规划院昆明分院).双河—磨南德水源林自然保护区地貌特征[J].中国水土保持科学(中英文),2021,第4期
  • 刘帆1,2,郭建斌1,刘泽彬2,王彦辉2,于松平1,王蕾1,于澎涛2(北京林业大学水土保持学院;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森林生态环境与保护研究所国家林业和草原局森林生态环境重点实验室).华北落叶松林土壤物理性质空间变异与取样量[J].中国水土保持科学(中英文),2021,第4期
  • 杜军1,2,周刊社3,袁雷3(西藏高原大气环境科学研究所;西藏高原大气环境研究重点实验室;西藏自治区气候中心).1971—2018年西藏羌塘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地表湿润指数的变化趋势[J].中国水土保持科学(中英文),2021,第4期
  • 郑明国1,2,廖义善1,2,张立生3,4,黄斌1,2,张婉璐1,2,袁再健1,2,李定强1,2(广东省科学院生态环境与土壤研究所华南土壤污染控制与修复国家地方联合工程研究中心广东省农业环境综合治理重点实验室广东省面源污染防治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梅州市国际水土保持研究院;上海旅游高等专科学校;上海师范大学旅游学院).发展崩岗经济变崩岗治理为崩岗资源化利用[J].中国水土保持科学(中英文),2021,第4期
  • 刘凯1,李文彬1,2,赵玥1,2,韩巧玲1,2,张鹏翀1,邹松言3,谭键彪3(北京林业大学工学院;林业装备与自动化国家林业局重点实验室;北京林业大学林学院).基于微根管图像的根系形态特征快速提取技术[J].中国水土保持科学(中英文),2021,第4期
首页 上一页 1 2 3 4 下一页 尾页 共有4页,转到 页

帮助 | 繁體中文 | 关于发现 | 联系我们

超星发现系统 Copyright©·powered by 超星

客服电话:40082369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