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期刊导航 | 学习空间 | 退出

期刊文章列表

  • 龚已迅1,杨丹1,2(西南大学经济管理学院;西南大学农业教育发展研究中心).养殖户气候适应性行为对提高养殖业生产效率的影响[J].自然资源学报,2021,第11期
  • 牛彦合1,焦胜1,夏依宁1,2,唐少珍1,唐曦1,张璐微1,韩宗伟1,3(湖南大学建筑学院;湖南省自然资源厅;铜仁学院旅游与地理系).基于红色旅游的国土空间规划层级传导与冲突协调研究[J].自然资源学报,2021,第11期
  • 石飞1,2,3,4,杨庆媛1,2,3,4,王成1,2,3,4,江娟丽1,2,3,4,胡蓉1,2,3,4(西南大学地理科学学院;西南山地生态循环农业国家级培育基地;重庆金佛山喀斯特生态系统国家野外科学观测研究站;西南大学绿色低碳发展研究所).行动者网络视角的生态退化区耕地休耕管护模式——以贵州省松桃县为例[J].自然资源学报,2021,第11期
  • 孙伟1,刘崇刚1,王苏宁1,2(中国科学院南京地理与湖泊研究所中国科学院流域地理学重点实验室;河海大学水文水资源学院).基于生态约束的城市开发边界模拟研究——以南京为例[J].自然资源学报,2021,第11期
  • 刘燕1,2,杨庆媛1(西南大学地理科学学院;重庆市规划和自然资源调查监测院).重庆地票交易时空特征及其与人口流动的耦合态势[J].自然资源学报,2021,第11期
  • 葛军莲1,2,3,张翎1,2,3,刘民士4,刘丰源1,龙毅1,2,3,黄震方1,2,3(南京师范大学虚拟地理环境教育部重点实验室;江苏省地理环境演化国家重点实验室培育建设点;江苏省地理信息资源开发与利用协同创新中心;滁州学院地理信息与旅游学院).景区动态承载力估算方法及其应用[J].自然资源学报,2021,第11期
  • 张玉韩1,2,吴尚昆2,张寿庭1,王成福1,赵玉1(中国地质大学(北京)地球科学与资源学院;中国自然资源经济研究院).中国矿产资源基地划定指标体系构建与应用——以铁矿为例[J].自然资源学报,2021,第11期
  • 张海朋,何仁伟,李立娜,李光勤(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区域可持续发展分析与模拟重点实验室;中国科学院大学;北京市社会科学院市情调查研究中心;西昌学院资源与环境学院;安徽财经大学国际经济贸易学院).环首都地区城乡融合水平时空分异及乡村振兴路径[J].自然资源学报,2021,第10期
  • 孙九霞,徐新建,王宁,谢彦君,马波,章锦河,杨勇,李菲,廖婧琳,翁时秀(中山大学旅游学院;中山大学旅游休闲与社会发展研究中心;四川大学文学与新闻学院;中山大学社会学与人类学学院;海南大学旅游体验研究与设计中心;青岛大学旅游与地理科学学院;南京大学地理与海洋科学学院;华东师范大学工商管理学院;贵州财经大学工商学院;中山大学地理科学与规划学院).旅游对全面脱贫与乡村振兴作用的途径与模式——“旅游扶贫与乡村振兴”专家笔谈[J].自然资源学报,2021,第10期
  • 黄震方,张圆刚,贾文通,洪学婷,余润哲(南京师范大学地理科学学院,江苏省地理信息资源开发与利用协同创新中心;上海师范大学旅游学院).中国乡村旅游研究历程与新时代发展趋向[J].自然资源学报,2021,第10期
  • 周德,戚佳玲,钟文钰(浙江工商大学公共管理学院土地资源管理系;浙江工商大学中国土地与城市治理研究院).城乡融合评价研究综述:内涵辨识、理论认知与体系重构[J].自然资源学报,2021,第10期
  • 李文青,赵雪雁,杜昱璇,马平易(西北师范大学地理与环境科学学院).秦巴山区生态系统服务与居民福祉耦合关系的时空变化[J].自然资源学报,2021,第10期
  • 郭贯成,崔久富,李学增(南京农业大学公共管理学院;南京农业大学不动产研究中心).全民所有自然资源资产“三权分置”产权体系研究——基于委托代理理论的视角[J].自然资源学报,2021,第10期
  • 李君轶,傅伯杰,孙九林,洪增林,张百平,王晓峰,白红英,王飞,赵振斌,曹小曙(陕西师范大学地理科学与旅游学院;陕西省旅游信息科学重点实验室;中国科学院生态环境研究中心;城市与区域生态国家重点实验室;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国家地球系统科学数据中心;陕西省地质调查院;中国—上合组织地学研究中心卫星遥感应用中心;长安大学土地工程学院;西北大学城市与环境学院;中国科学院水利部水土保持研究所;西北农林科技大学水土保持研究所;陕西师范大学西北国土资源研究中心).新时期秦岭生态文明建设:存在问题与发展路径[J].自然资源学报,2021,第10期
  • 张玉,王介勇,刘彦随(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中国科学院区域可持续发展分析与模拟重点实验室;中国科学院大学资源与环境学院).陕西秦巴山区地域功能转型与高质量发展路径[J].自然资源学报,2021,第10期
  • 余付勤,张百平,王晶,张兴航,姚永慧(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资源与环境信息系统国家重点实验室;中国科学院大学).国外大尺度生态廊道保护进展与秦岭国家公园建设[J].自然资源学报,2021,第10期
  • 王晓峰,符鑫鑫,楚冰洋,李月皓,延雨,冯晓明(长安大学土地工程学院;陕西省土地整治重点实验室;长安大学地球科学与资源学院;中国科学院生态环境研究中心).秦岭生态屏障产水服务时空演变特征及驱动要素[J].自然资源学报,2021,第10期
  • 韩文维,陈佳,袁倩文,杨新军(西北大学城市与环境学院).恢复力视角下秦岭贫困山区乡村振兴潜力研究[J].自然资源学报,2021,第10期
  • 张善红,白红英,齐贵增,梁佳,赵婷,孟清(西北大学城市与环境学院;商洛学院城乡规划与建筑工程学院;西北大学陕西省地表系统与环境承载力重点实验室;陕西省气象服务中心).1960—2019年秦岭气候带界限的变化研究[J].自然资源学报,2021,第10期
  • 李洋洋,赵振斌,李小永,张予倩,张戬,李佳乐(陕西师范大学地理科学与旅游学院).老家依恋对秦巴山区生态移民新环境融入的影响——基于陕南三市的案例研究[J].自然资源学报,2021,第10期
  • 马超群,王晓锋,员学锋,徐和平,任朝霞,卫新东(长安大学土地工程学院;陕西省土地整治重点实验室;长安大学经管学院).秦岭山区农村社会空间演化研究——以陕西秦岭山区三县为例[J].自然资源学报,2021,第10期
  • 李宜峰,芮旸,杨坤,杨钰华,沈文成(西北大学城市与环境学院).多重资本驱动下西安市秦岭北麓S村的空间生产与收缩——基于布尔迪厄理论的管窥[J].自然资源学报,2021,第10期
  • 马小宾,侯国林,李莉(南京师范大学地理科学学院;江苏省地理信息资源开发与利用协同创新中心).国家中心城市共享住宿的时空分布及影响因素——基于DBSCAN算法的分析[J].自然资源学报,2021,第10期
  • 李杰,付晶,郭鑫,张中浩,李巍岳,鲍燕妮,马施彤,王玉仓,高峻(上海师范大学环境与地理科学学院;美国普渡大学林业与自然资源系;上海师范大学城市发展研究院;上海师范大学生命科学学院).中国与周边国家边境保护地跨境合作潜力分析[J].自然资源学报,2021,第10期
  • 郝庆1,彭建2,魏冶3,王丰龙4,姚华松5,李禕6,王伟7,张书海8,邓玲9,赵雲泰10,马学广11,戈大专12,戴俊骋13,朱鹤14,张茂鑫15(中国社会科学院生态文明研究所;北京大学城市与环境学院;东北师范大学地理科学学院;华南师范大学地理科学学院;广州大学公共管理学院;河海大学公共管理学院;中央财经大学政府管理学院;中国人民大学公共管理学院;中国自然资源经济研究院;中国国土勘测规划院;中国海洋大学国际事务与公共管理学院;南京师范大学地理科学学院;中央财经大学文化经济研究院;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浙江大学土地与国家发展研究院).“国土空间”内涵辨析与国土空间规划编制建议[J].自然资源学报,2021,第9期
  • 焦胜1,刘奕村1,韩宗伟1,2,周可婧1,胡亮3,刘铁雄4(湖南大学建筑学院;铜仁学院旅游与地理系;长沙市规划勘测设计研究院;中国电建集团华东勘测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基于生态网络—人类干扰的国土空间生态修复优先区诊断——以长株潭城市群为例[J].自然资源学报,2021,第9期
  • 吕悦风1,项铭涛1,王梦婧2,吴次芳1(浙江大学公共管理学院;浙江农林大学风景园林与建筑学院).从安全防灾到韧性建设——国土空间治理背景下韧性规划的探索与展望[J].自然资源学报,2021,第9期
  • 黄颖,许旺土,黄凯迪(厦门大学建筑与土木工程学院).面向国土空间应急安全保障的控制性详细规划指标体系构建——以应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为例[J].自然资源学报,2021,第9期
  • 杨培峰1,焦泽飞2(福建工程学院建筑与城乡规划学院;重庆大学建筑城规学院山地城镇建设与新技术教育部重点实验室).生态—社会经济系统耦合方法在县域国土空间生态修复规划中的运用——以四川威远县为例[J].自然资源学报,2021,第9期
  • 许乙青1,2,喻丁一1,3,冉静1(湖南大学建筑学院;湖南大学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广东省建筑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基于流域协同的国土空间雨洪安全格局构建方法[J].自然资源学报,2021,第9期
首页 上一页 1 2 3 4 5 下一页 尾页 共有8页,转到 页

帮助 | 繁體中文 | 关于发现 | 联系我们

超星发现系统 Copyright©·powered by 超星

客服电话:40082369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