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期刊导航 | 学习空间 | 退出

期刊文章列表

  • 陈伟1,2,卢德平3(江南大学外国语学院;暨南大学中华民族凝聚力研究院;北京语言大学语言学系).共同体意识与现代性转化:中华文化符号传播的时空价值与规约[J].现代传播(中国传媒大学学报),2021,第11期
  • 姚睿1,2,黄汀1(广州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广州大学粤港澳大湾区影视创作研究院).当代虚拟偶像的传播路径与产业模式* ——以虚拟偶像团体K/DA为例[J].现代传播(中国传媒大学学报),2021,第11期
  • 王鸣捷1,谢曦冉2(中国传媒大学体育部;中国传媒大学传播研究院).体育品牌整合营销传播新思路:基于中外体育品牌比较的视角[J].现代传播(中国传媒大学学报),2021,第11期
  • 程明,程阳(武汉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5G时代智能媒体发展逻辑再思考:从技术融合到人媒合一[J].现代传播(中国传媒大学学报),2021,第11期
  • 熊慧,尤佳(厦门大学新闻传播学院).“居间代理”与“技术赋能”:智慧养老模式下老年居民数字融入路径评估与重构[J].现代传播(中国传媒大学学报),2021,第11期
  • 邓秀军1,刘璐2(北京外国语大学国际新闻与传播学院;华中科技大学新闻与信息传播学院).传统戏曲迷群的移动短视频采纳行为研究 ——以快手平台的秦腔视频用户为例[J].现代传播(中国传媒大学学报),2021,第11期
  • 李掖平1,隋志强2(山东师范大学新闻与传媒学院;山东师范大学文学院).论抗美援朝电影的叙事策略和价值认同[J].现代传播(中国传媒大学学报),2021,第11期
  • 严方,王栋晗(中国传媒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制度逻辑视角下县级融媒体中心传播效果的驱动路径[J].现代传播(中国传媒大学学报),2021,第11期
  • 段卉1,方毅华2(黑龙江大学新闻传播学院;中国传媒大学新闻学院).个性化展演与现实场域控制:直播平台紫砂非遗文化再生产解析[J].现代传播(中国传媒大学学报),2021,第11期
  • 孟伟1,王天一2(中国传媒大学传播研究院;中国传媒大学电视学院).智媒时代的声音空间化建构[J].现代传播(中国传媒大学学报),2021,第11期
  • 余俊雯1,潘可武2(中国传媒大学戏剧影视学院;中国传媒大学).“一带一路”电影的建构性传播[J].现代传播(中国传媒大学学报),2021,第11期
  • 卢家银(中山大学传播与设计学院).法古循旧:人工智能时代合理隐私期待的法律适用[J].现代传播(中国传媒大学学报),2021,第11期
  • 陆小华(天津大学新媒体与传播学院).学术传播在中国战略传播体系中的地位与价值[J].现代传播(中国传媒大学学报),2021,第11期
  • 王小英1,明蔚2(暨南大学文学院;上海理工大学出版印刷和艺术设计学院).“中国故事”的叙述策略与传播认同机制* ——基于彼得·海斯勒非虚构小说“中国三部曲”的考察[J].现代传播(中国传媒大学学报),2021,第11期
  • 向安玲,沈阳(清华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多种声音,一个方向:国家战略议题的对外传播[J].现代传播(中国传媒大学学报),2021,第11期
  • 刘煜,张红军(南京大学新闻传播学院).消解产能危机:跨媒体叙事的缘起考察[J].现代传播(中国传媒大学学报),2021,第11期
  • 李珍晖1,刘书博2(中国传媒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中央财经大学商学院).对抗污名化:新冠肺炎疫情背景下中国政府合法性话语管理[J].现代传播(中国传媒大学学报),2021,第11期
  • 姬德强1,2,朱泓宇3(中国传媒大学人类命运共同体研究院;中国传媒大学媒体融合与传播国家重点实验室;中国传媒大学传播研究院).传播与媒体研究的平台化转向:概念基础、理论路径与动力机制[J].现代传播(中国传媒大学学报),2021,第11期
  • 陈积银1,陈靖怡2(西安交通大学新闻与新媒体学院;英国华威大学文化与政策研究中心).以西方视角驳斥西方观点:约翰·皮尔格作品的叙事策略及其国际传播启示[J].现代传播(中国传媒大学学报),2021,第11期
  • 陈雅莉(江西师范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皮尤研究中心涉华民调报告之内容特征与话语策略(2015—2020)[J].现代传播(中国传媒大学学报),2021,第11期
  • 秦红雨(西南大学新闻传媒学院).数字化大流行病下的移动性治理与中国实践[J].现代传播(中国传媒大学学报),2021,第11期
  • 王海刚,陈冉(湖南师范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知识偏好与调适可能:中国经典作品的美国读者画像研究[J].现代传播(中国传媒大学学报),2021,第11期
  • 熊芳(西北政法大学新闻传播学院).隐匿、现身与常居:网络电影中的“叙述者”类型研究[J].现代传播(中国传媒大学学报),2021,第11期
  • 周建新(中国传媒大学学科建设与发展规划处).建党百年视野下我国群众文艺的发展路径及其特点[J].现代传播(中国传媒大学学报),2021,第11期
  • 王凌轩(福州大学厦门工艺美术学院数字媒体艺术系).规范性话题背后的新媒体场域博弈:基于动画评论的媒介话语分析[J].现代传播(中国传媒大学学报),2021,第11期
  • 熊国荣1,2,刘久睿(赣南师范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赣南师范大学新闻传播研究所).数字媒介传播中身体的重要性* ——以彼得斯为起点的探讨[J].现代传播(中国传媒大学学报),2021,第11期
  • 朱婧雯(成都大学传媒研究院;成都大学新闻传播研究中心;中国艺术研究院影视所).后电视与元认知:新时代中国电视批评理念再考察[J].现代传播(中国传媒大学学报),2021,第11期
  • 林青虹(上海戏剧学院表演系).演讲教育的归属、定位及演变:基于美国高校的研究[J].现代传播(中国传媒大学学报),2021,第11期
  • 李子运(江苏师范大学智慧教育学院).“眼镜”“锤子”“电视”:现象学视野中的教育技术[J].现代传播(中国传媒大学学报),2021,第11期
首页 上一页 1 2 3 4 5 下一页 尾页 共有12页,转到 页

帮助 | 繁體中文 | 关于发现 | 联系我们

超星发现系统 Copyright©·powered by 超星

客服电话:40082369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