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期刊导航 | 学习空间 | 退出

期刊文章列表

  • 薛普1,2,秦绪国1,苏伟1,公鑫2,邓健3,4(北京航天长征飞行器研究所;北京航空航天大学;机械结构力学及控制国家重点实验室;多功能轻量化材料与结构工信部重点实验室).局部冲击下复合材料蜂窝夹芯结构的失效行为与吸能机理[J].导弹与航天运载技术,2022,第5期
  • 雷建长1,杨毅1,徐维乐2,马梦颖1,朱浩2(中国运载火箭技术研究院;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固体火箭内外弹道一体化设计方法研究[J].导弹与航天运载技术,2022,第5期
  • 陈晅1,朱华光2,龙腾1,叶年辉1,史人赫1(北京理工大学;北京宇航系统工程研究所).基于多任务差分进化的飞行器近似优化方法[J].导弹与航天运载技术,2022,第5期
  • 李毅恒1,庞爱民2,顾健1,林励云1,夏文韬1(湖北航天化学技术研究所襄阳;航天动力技术研究院西安).铝锂合金的稳定化与应用技术研究[J].导弹与航天运载技术,2022,第5期
  • 唐勇,董维,邹祥瑞,石保禄,王宁飞(北京理工大学宇航学院).铝颗粒群点火与燃烧特性研究[J].导弹与航天运载技术,2022,第5期
  • 文瞻1,王芳2,敖文1,刘露1,刘佩进1(西北工业大学燃烧流动与热结构重点实验室,西安;航天化学动力技术重点实验室).复合推进剂铝粉燃烧反应动力学计算研究[J].导弹与航天运载技术,2022,第5期
  • 赵民1,高晓颖2,陈伟2,吕春红2,李刚2(中国运载火箭技术研究院;北京航天自动控制研究所).航天控制系统技术发展的若干思考[J].导弹与航天运载技术,2022,第5期
  • 程光辉1,荆武兴1,许元男2,叶家铭1(哈尔滨工业大学航天学院;中国运载火箭技术研究院).基于粒子群优化算法的高空风弹道修正技术[J].导弹与航天运载技术,2022,第5期
  • 何露漫1,2,崔佩娟1,2,3,傅捷1,2,杨玉凯1,2,郑再平1,2,3(北京精密机电控制设备研究所;航天伺服驱动与传动技术实验室;哈尔滨工业大学).三相容错电机系统断相故障转矩脉动抑制方法[J].导弹与航天运载技术,2022,第5期
  • 彭宇,林瑞仕,高晓颖,屈玉苗,白骏(北京航天自动控制研究所).基于观测器的飞行器鲁棒故障诊断与容错控制方法[J].导弹与航天运载技术,2022,第5期
  • 钟鸿豪,曹玉腾,郑总准,白文艳,钟声(北京航天自动控制研究所).支持控制参数在线优化的气动参数实时辨识方法[J].导弹与航天运载技术,2022,第5期
  • 龙中权,付继伟,陈曦,齐欢(北京宇航系统工程研究所).典型电子器件雷电电磁脉冲累积效应研究[J].导弹与航天运载技术,2022,第5期
  • 尹凤琳,孙颖力,张博宇,张永阔,顾乃威(北京航天发射技术研究所).特种车辆雷电直接效应及耦合仿真分析研究[J].导弹与航天运载技术,2022,第5期
  • 何佳琦1,贾晓璇2,钟杰华2,许元男2,罗阳军1(大连理工大学航空航天学院;中国运载火箭技术研究院).基于少样本不确定性的结构可靠性拓扑优化设计[J].导弹与航天运载技术,2022,第5期
  • 周潇雅,肖进,张茜,孙树森,赵博(北京宇航系统工程研究所).基于数字孪生的导弹结构动力学响应快速预测技术研究[J].导弹与航天运载技术,2022,第5期
  • 王婕1,卢红立1,冯韶伟1,王帅1,巩浩2(北京宇航系统工程研究所;北京理工大学).弹箭螺纹连接松动机理分析研究[J].导弹与航天运载技术,2022,第5期
  • 时晓天1,高军1,赵渊1,赵月2,武健辉2(中国航天空气动力技术研究院;中国运载火箭技术研究院研究发展部).体-翼连接干扰流动对局部区域气动热环境影响的研究[J].导弹与航天运载技术,2022,第5期
  • 崔逸纯1,崔超2,3,艾夏1,王明亮1,刘佳琪1(北京航天长征飞行器研究所;哈尔滨工业大学;中国运载火箭技术研究院).基于激光刻蚀法的耐高温频率选择表面技术研究[J].导弹与航天运载技术,2022,第5期
  • 黄育秋1,康磊晶1,唐琼1,姚娟2(中国运载火箭技术研究院;中国航天系统科学与工程研究院).国防基础研究管理模式探索与实践[J].导弹与航天运载技术,2022,第5期
  • 张凯1,石钊旭2,郑小鹏1,许诺2,陆规2(中国运载火箭技术研究院;华北电力大学).基于外形不确定性的热防护系统概率设计[J].导弹与航天运载技术,2022,第5期
  • 郝鹏1,2,张坤鹏1,2,王博1,2,王群3,石玉红3(大连理工大学工业装备结构分析国家重点实验室;辽宁省工业装备数字孪生重点实验室;北京宇航系统工程研究所).变刚度曲筋结构表征和等几何分析与智能设计研究[J].导弹与航天运载技术,2022,第5期
  • 高莹莹,陈政伟,谢飞,赵小程,杨凯威(北京航天长征飞行器研究所).尖化前缘局部稀薄气体效应对气动热影响研究[J].导弹与航天运载技术,2022,第5期
  • 刘鑫1,2,王雪松1,孟刚2,刘佳琪2,李猛猛3(国防科技大学;试验物理与计算数学重点实验室;南京理工大学).基于远场叠加公式的箔条阵列雷达散射特性研究[J].导弹与航天运载技术,2022,第5期
  • 刘佳琪1,2,彭程远1,2,张超1,2,刘成国1,2,刘芳1,2(北京航天长征飞行器研究所;试验物理与计算数学国家重点实验室).复杂系统博弈理论与其效能评估综述[J].导弹与航天运载技术,2022,第5期
  • 何景轩1,任全彬2,敖文3,颜勇1,龙玥霄1(西安航天动力技术研究所西安;航天动力技术研究院西安;西北工业大学西安).固体发动机凝相燃烧产物研究综述[J].导弹与航天运载技术,2022,第5期
  • 付继伟,陈曦,叶志鹏,韩松,洪蓓(北京宇航系统工程研究所).运载火箭强天气环境适应性防护研究综述[J].导弹与航天运载技术,2022,第5期
  • 艾邦成1,2,陈智1,2,江娟1,2,聂春生3,易仕和4(中国航天空气动力技术研究院;航天飞行器气动热防护实验室;空间物理重点实验室;国防科技大学空天科学学院长沙).后缘舵机身干扰区气动加热机理及局部外形优化设计[J].导弹与航天运载技术,2022,第4期
  • 武小峰,王成亮,王伟,王智勇,荣克林(北京强度环境研究所).高速飞行器辐射热试验模拟有效性及影响因素研究[J].导弹与航天运载技术,2022,第4期
  • 朱广生1,杨攀2,段毅2,李思怡2,苗萌2(中国运载火箭技术研究院;空间物理重点实验室).临近空间飞行器气动布局的高升阻比设计[J].导弹与航天运载技术,2022,第4期
首页 上一页 1 2 3 4 5 下一页 尾页 共有7页,转到 页

帮助 | 繁體中文 | 关于发现 | 联系我们

超星发现系统 Copyright©·powered by 超星

客服电话:40082369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