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期刊导航 | 学习空间 | 退出

期刊文章列表

  • 张亮泉1,刘光涛1,毛晨曦2(东北林业大学土木工程学院;中国地震局工程力学研究所地震工程与工程振动重点实验室).网络数据中心典型通信机柜抗震性能拟静力对比试验[J].地震研究,2022,第3期
  • 郭明珠,梁洲婕,王天成,刘晃(北京工业大学城市建设学部).基于单纯形积分的滑坡堆积体体积计算方法[J].地震研究,2022,第3期
  • 邵祖鹏,刘启方(苏州科技大学江苏省结构工程重点实验室).震源深度对二维盆地放大的影响研究[J].地震研究,2022,第3期
  • 王宏伟,田晓峰,酆少英,秦晶晶,谭雅丽,魏学强(中国地震局地球物理勘探中心).大容量气枪震源在陆内反射地震探测中的应用[J].地震研究,2022,第3期
  • 靳加林1,邓清海1,张继标2,蒋爱萍1,万方1(山东科技大学地球科学与工程学院;中国石化石油勘探开发研究院西北中心).走滑断裂派生裂缝发育规律影响因素探讨[J].地震研究,2022,第3期
  • 刘德安,丁明波,鲁锦华,秦训才,郝岩(兰州交通大学土木工程学院).无粘结RC加固铁路重力式桥墩抗震性能试验[J].地震研究,2022,第3期
  • 周琳,季灵运,李长军,李君(中国地震局第二监测中心).利用小震和GPS资料分析冷龙岭地区现今变形过程与地震活动[J].地震研究,2022,第3期
  • 陶志刚,刘春国(中国地震台网中心).地下流体井水温数据质量评价指标探讨[J].地震研究,2022,第2期
  • 刘春国1,晏锐1,樊春燕1,陈志2,陶志刚1(中国地震台网中心;中国地震局地震预测研究所).我国地震地下流体监测现状分析及展望[J].地震研究,2022,第2期
  • 崔月菊,孙凤霞,杜建国(中国地震局地震预测研究所高压物理与地震科学联合实验室中国地震局地震预测重点实验室).中国大陆东部温泉流体来源解析与地震地球化学异常判识方法[J].地震研究,2022,第2期
  • 丁风和1,车用太2,刘耀炜3,贺嘉伟1(宁夏回族自治区地震局;中国地震局地质研究所;应急管理部国家自然灾害防治研究院).地震观测井地下水埋藏类型判定方法及依据[J].地震研究,2022,第2期
  • 廖丽霞1,林稚颖1,莫佩婵2,田雷3(福建省地震局;广西壮族自治区地震局;中国地震台网中心).粤桂琼流体台网对区域中强地震的映震能力分析[J].地震研究,2022,第2期
  • 胡小静1,付虹1,卞跃跃2,李燕玲1,李琼1,张翔1(云南省地震局;中国地质博物馆).云南红河地区地下流体井-含水层系统特征研究[J].地震研究,2022,第2期
  • 钟骏,冯晓博,王博,周志华,晏锐(中国地震台网中心).2022年青海门源MS6.9地震前地下流体异常特征分析[J].地震研究,2022,第2期
  • 芮雪莲1,杨耀1,2,官致君1,杜方1,薛乔文3,龙锋1,杨星1,杨鹏1(四川省地震局;成都理工大学地球科学学院;甘孜州应急管理局).四川理塘毛垭51泉水温在青藏高原东南缘中强地震前的异常特征及机理分析[J].地震研究,2022,第2期
  • 魏海滨1,2,谷洪彪1,2,孔慧敏1,2,3,迟宝明1,2,3(防灾科技学院;河北省地震动力重点实验室;中国地震局工程力学研究所).云南会泽井水位对2014年鲁甸MS6.5地震同震响应过程模拟[J].地震研究,2022,第2期
  • 路畅1,2,李营2,胡乐2,赵策1,刘兆飞2,3,邵俊杰2,陈志2(中国地震局地球物理研究所;中国地震局地震预测研究所;中国地质大学(北京)地球科学与资源学院).唐山地区土壤气Rn通量及其与地震活动的关系[J].地震研究,2022,第2期
  • 鲍志诚1,2,赵爱平2,吕坚2,肖健2,周红艳2,宁洪涛2,汤兰荣2,陈浩2(江西省地震局江西省防震减灾与工程地质灾害探测工程研究中心;江西省地震局).瑞昌—武宁活动断裂带土壤气地球化学特征[J].地震研究,2022,第2期
  • 王江1,2,陈志3,张帆1,2,张志相1,2,刘兆飞3,何鸿毅3,唐杰1,2,丁志华1,2,张素欣1,2(河北红山巨厚沉积与地震灾害国家野外科学观测研究站;河北省地震局;中国地震局地震预测研究所地震预测重点实验室).基于土壤气体地球化学的雄安新区活动断裂空间展布及活动性探讨[J].地震研究,2022,第2期
  • 王喜龙1,杨梦尧2,郭红霞1,刘建光1(辽宁省地震局;辽宁省汇泽矿业技术咨询有限公司).辽宁盘一井氢气浓度异常特征及预报效能分析[J].地震研究,2022,第2期
  • 刘洁1,李营2,陈志2,王新1,赵小茂1,冯希杰1,王景丽1(陕西省地震局;中国地震局地震预测研究所中国地震局地震预测重点实验室).陇县—宝鸡断裂带CO2气体地球化学特征及成因[J].地震研究,2022,第2期
  • 曹梦涵1,薛莲1,2(北京大学地球与空间科学学院;河北红山巨厚沉积与地震灾害国家野外科学观测研究站).井水位同震响应特征与机理研究进展[J].地震研究,2022,第2期
  • 邵俊杰,李营,孙凤霞,陈志,刘雷,徐超文,胡乐,路畅,刘兆飞,赵元鑫(中国地震局地震预测研究所).水-岩反应过程中离子浓度变化特征实验研究及其对地震异常成因的启示[J].地震研究,2022,第2期
  • 石伟,李永生,欧阳兆国,胡宝慧,高峰(黑龙江省地震局).依兰—伊通断裂北段地下水化学特征[J].地震研究,2022,第2期
  • 车用太.序言[J].地震研究,2022,第2期
  • 石岩,张智超,李军,王文仙,王瑞(兰州理工大学土木工程学院).考虑内力状态的大跨高墩连续刚构桥地震易损性分析[J].地震研究,2022,第1期
  • 王同利1,崔博闻1,王丽红1,颜晓晔2,李菊珍1(北京市地震局;四川省地震局).2008年汶川MS8.0地震前后地电阻率时空变化[J].地震研究,2022,第1期
  • 白仙富1,2,戴雨芡1,叶燎原1,聂高众3,徐硕2,罗伟东2,于江2,徐昕2(云南师范大学地理学部;云南省地震局;中国地震局地质研究所).基于GIS和专家知识的滇西南地区滑坡敏感性模糊逻辑推理方法[J].地震研究,2022,第1期
首页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尾页 共有3页,转到 页

帮助 | 繁體中文 | 关于发现 | 联系我们

超星发现系统 Copyright©·powered by 超星

客服电话:40082369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