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崔玉进1,2,荣成博1,2,高琪1,2,董永强1,2,3,宋庆港1,2,刘宇1,2,宋忠娟4,王守现1,2(北京市农林科学院植物保护环境保护研究所;北京市食用菌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中国农业大学园艺学院蔬菜系;京科智宝(北京)农业科技有限公司).丝球小奥德蘑白色菌株特异性标记开发[J].中国食用菌,2021,第11期
-
鲍红春1,贾博渊2,李小雷3,何瑞超3,李慧2,贾晓东1,吴小燕3(内蒙古自治区园艺研究院;蒙根花生物研究院;内蒙古农业大学农学院).野生沙杵菇的驯化栽培[J].中国食用菌,2021,第11期
-
游金坤1,邓雅元1,杨璐敏1,张丽英2,吴素蕊2(中华全国供销合作总社昆明食用菌研究所;云南省供销合作社科学研究所).食用菌中二氧化硫残留问题的现状与探讨[J].中国食用菌,2021,第11期
-
上官端琳,龚凤萍,段庆虎,竹玮,易宏岩,冉忠萍,张应香(信阳市农业科学院).温度和光照对平菇酪氨酸酶活力的影响及与子实体颜色的关系[J].中国食用菌,2021,第11期
-
朱碧纯1,曾玮2,吴爱民1,章思思1,柴一秋3(温州医科大学图书馆;温州市优质农产品开发服务中心;浙江亚热带作物研究所温州市虫生真菌资源收集与研发重点研究室).基于CiteSpace的蛹虫草研究进展可视化分析[J].中国食用菌,2021,第11期
-
孙慧娟(西藏自治区农牧科学院蔬菜研究所).林芝野生羊肚菌生境调查及土样检测[J].中国食用菌,2021,第11期
-
盛慧,宋颖,于松涛,雷娜,赵洪彬,刘殿国(哈尔滨市农业科学院).利用北方简易温室进行食用菌废弃菌渣利用的研究[J].中国食用菌,2021,第11期
-
张元祺1,宫志远1,姚强1,黄春燕1,韩建东1,司洪宇2,梁晓辉2,臧秀霞3,李兆荣3,李瑾1,谢红艳1,杨鹏1(山东省农业科学院农业资源与环境研究所农业部废弃物基质化利用重点实验室;山东省科学院能源研究所山东省生物质气化技术重点实验室;济宁忠诚农业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以玉米芯为主料的真姬菇工厂化栽培配方优化[J].中国食用菌,2021,第11期
-
蒙秋霞1,聂建军2,徐全飞2,潘保华2,赵悠悠3,冯婉君2,牛宇2(山西农业大学资源环境学院省部共建有机旱作农业国家重点实验室;山西农业大学农业经济管理学院;山西省侯马市出入境检验检疫局).黄芪对白灵菇活性成分及抗氧化能力的影响[J].中国食用菌,2021,第11期
-
巩玉辉,陈翠翠,方晔,张军,刘亚雯,彭洪斌,宋雕,管杰(贵州金蟾大山生物科技有限责任公司).不同培养温度对红托竹荪菌丝生长的影响[J].中国食用菌,2021,第11期
-
李方桥1,谭爱华1,黄启林2(湖北三峡职业技术学院;宜昌市裕禾菌业有限公司).葛根渣栽培大球盖菇基质配方试验及产品营养成分分析[J].中国食用菌,2021,第11期
-
(中国食用菌杂志编辑部).《中国食用菌》声明[J].中国食用菌,2021,第11期
-
(《中国食用菌》编缉部).《中国食用菌》投稿指南[J].中国食用菌,2021,第11期
-
徐玉妹,张润清(河北农业大学经济管理学院).我国香菇产业现状及未来发展分析[J].中国食用菌,2021,第10期
-
陈正启,周汐,华蓉,孙达锋,冯云利,熊永生,罗孝坤(中华全国供销合作总社昆明食用菌研究所).桦褐孔菌的研究现状及应用前景[J].中国食用菌,2021,第10期
-
张成瑞1,田泽园2,范琪2,李丹丹3,王元兵4,黄罗冬2(云南大学法学院;广西大学生命科学技术学院;云南省供销合作社科学研究所;中国科学院昆明植物研究所).冬虫夏草资源发展现状及可持续利用分析[J].中国食用菌,2021,第10期
-
黄莎1,李伟荣1,林芳2,3,任爱清2,3,段振华2,3(浙江省丽水市农林科学研究院;贺州学院食品与生物工程学院;贺州学院食品科学与工程技术研究院).黑木耳营养和生物活性成分及其提取工艺研究进展[J].中国食用菌,2021,第10期
-
凡军民1,谢春芹1,赵智敏1,张雪松1,王秀玲2,苏树辉1,郁宝锋3(江苏农林职业技术学院;太仓市稻花香农场专业合作社;镇江市菇满园生态农业有限公司).不同栽培基质对大球盖菇功能性成分含量及抗氧化活性的影响[J].中国食用菌,2021,第10期
-
王永元1,2,李岩龙1,2,徐红霞1,2,曹秀文1,2(甘肃省白龙江林业管理局林业科学研究所;甘肃白龙江森林生态系统国家定位观测研究站).甘肃南部地区利用环境优势四季栽培羊肚菌初探[J].中国食用菌,2021,第10期
-
邢炜,洪豆,徐碧林,王政,刘畅,范霞,郑永良,吕锐玲(黄冈师范学院生物与农业资源学院).黄冈大别山一株野生灵芝的鉴定与驯化栽培[J].中国食用菌,2021,第10期
-
施乐乐(福建省食用菌技术推广总站).培养料pH和含水量对海鲜菇产量与品质的影响[J].中国食用菌,2021,第10期
-
潘春磊,王延锋,史磊,盛春鸽,王金贺,赵静(黑龙江省农业科学院牡丹江分院).不同栽培基质对黑木耳产量和营养成分的影响[J].中国食用菌,2021,第10期
-
石远洋1,王杰2,王名彪1,吴艳玲1(天柱县农产品质量安全检验检测中心;黔东南州农业科学院).黔东南州地栽香菇品种气候适宜性区域化分析[J].中国食用菌,2021,第10期
-
刘金喜1,张国晴1,蒋长生2,朱学泰1(西北师范大学生命科学学院;甘肃连城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管理局).甘肃连城自然保护区大型真菌资源研究[J].中国食用菌,2021,第10期
-
李忠1,林新2,李钦艳2,钟莹莹2,梁文庆3,宋斌4(梅州市农林科学院;梅州市农林科学院微生物研究所;梅州市华康生物有限公司;广东省微生物研究所).不同室内灵芝栽培方式的比较试验[J].中国食用菌,2021,第10期
-
李云霞,柴美清,李青,韩鹏远,张锁峰(山西农业大学科研管理部).不同碳源对3个野生马鞍菌菌株菌丝生长的影响[J].中国食用菌,2021,第10期
-
敖珍1,谭红2,宋光林3(贵州民族大学化学工程学院;贵州科学院;贵州省分析测试研究院).提升香菇多糖浸出率的工艺研究[J].中国食用菌,2021,第10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