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宋勇1,周涛1,蒋洁琼1,刘超2,王磊2,谈鹏3,翁娜4,江新标5,高扬6,马正军7,周新贵8,郑友琦9,鹿鹏10,张智刚11,郝祖龙12,殷园13(中国科学院合肥物质科学研究院核能安全技术研究所;中子科学国际研究院;中国科学技术大学;上海核工程研究设计院有限公司;西北核技术研究所;中国科学院空间应用工程与技术中心;中国船舶重工集团公司第七〇三研究所;国防科技大学;西安交通大学;南京航空航天大学;哈尔滨工程大学;华北电力大学;深圳大学).锂冷空间核反应堆电源研究现状与展望[J].中国基础科学,2021,第3期
-
元一单1,宫厚军2,邓坚2,苏光辉3,陈炼4,李炜1,张丽1,郭勇1,全峰阳1,曾骁1,陈荣华3,张亚培3,邓俊楷3,房芳芳4,张会勇5,陈鹏5,许献洪6,杨志义6,孔翔程7,陈焕栋8,徐轶9,陈忠伟10,龚圣捷11,丁铭12,韩伟12,隋丹婷13(中国核电工程有限公司;中国核动力设计研究院;西安交通大学;国家电投集团科学技术研究院有限公司;中广核研究院;生态环境部核与辐射安全中心;华龙国际核电技术有限公司;中山大学;西南交通大学;西北工业大学;上海交通大学;哈尔滨工程大学;华北电力大学).严重事故下堆芯熔融物行为与现象研究[J].中国基础科学,2021,第3期
-
张锐1,赵振民1,马在勇1,周文雄1,潘良明1,傅先刚2,颜景文2(重庆大学低品位能源利用技术及系统教育部重点实验室;中广核研究院有限公司).格架棒束子通道内相态分布特性研究进展[J].中国基础科学,2021,第3期
-
郑艳华,夏冰,解衡,王捷(清华大学核能与新能源技术研究院/先进核能技术协同创新中心/先进反应堆工程与安全教育部重点实验室).HTR-10超高温运行的初步物理热工设计[J].中国基础科学,2021,第3期
-
巫英伟,张亚培,陈荣华,苏光辉,田文喜(西安交通大学核科学与技术学院).反应堆严重事故分析程序研发进展[J].中国基础科学,2021,第3期
-
孙海涛1,孙造占1,陈银强2,李吉娃3,刘超4,孟凡江5,郭彦辉1(生态环境部核与辐射安全中心;中核武汉核电运行技术股份有限公司;中冶建筑研究总院(深圳)有限公司;中国原子能科学研究院;上海核工程研究设计院有限公司).核电站关键设备及构筑物老化机理与寿命预测技术研究[J].中国基础科学,2021,第3期
-
郭斯茂1,王冠博1,唐彬1,林原胜2,杨建道3,苟军利4,戴春辉2,朱郁波3,王鹏飞4,钱达志1,刘耀光1,王梓1,冷军1,梁文峰1(中国工程物理研究院核物理与化学研究所;武汉第二船舶设计研究所;上海汽轮机厂有限公司;西安交通大学).兆瓦级高效紧凑新型海洋核动力装置研究[J].中国基础科学,2021,第3期
-
郭玉川1,李泽光2,王侃1,苏子麟1(清华大学工程物理系;清华大学核能与新能源研究院).兆瓦级热管反应堆系统初步设计及堆芯“核—热—力”耦合方法研究[J].中国基础科学,2021,第3期
-
刘红丽1,杨斌2(天津大学;科学技术部高技术研究发展中心).有机发光显示器及材料现状研究[J].中国基础科学,2021,第3期
-
黎旭成1,陈振武1,张晓春1,李熙莹2,赵一新3,李健4,谭墍元5,刘维怡1(深圳市城市交通规划设计研究中心股份有限公司;中山大学智能工程学院;中国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同济大学交通运输工程学院;北方工业大学电气与控制工程学院).城市交通智能治理大数据计算平台及应用示范研究[J].中国基础科学,2021,第2期
-
李斌1,2,姚恩建3,贺正冰4,杨敏5,刘冬梅1,2,张晓亮1,2,郭宇奇1,2,郭忠6,于帅1,2(交通运输部公路科学研究所;综合交通运输大数据处理及应用技术行业研发中心;北京交通大学;北京工业大学;东南大学;交通运输部科学研究院).京津冀城市群多模式客运枢纽一体化运行关键技术研究[J].中国基础科学,2021,第2期
-
王正刚1,于贞超1,段红杰1,乔显苓1,王坤2,黄海军1,3(日日顺供应链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西南交通大学交通运输与物流学院;北京航空航天大学).智慧物流管理与智能服务关键技术研究[J].中国基础科学,2021,第2期
-
张宝晨1,张英俊2,王绪明3,高汉增4,孙武5(交通运输部水运科学研究所;大连海事大学;武汉理工大学;交通运输部北海航海保障中心;中国船级社).基于船岸协同的船舶智能航行与控制关键技术研究[J].中国基础科学,2021,第2期
-
李萌,郭娅明(清华大学土木工程系).冬奥会交通与安保协同管控体系研究进展[J].中国基础科学,2021,第2期
-
刘东波,代磊磊,华璟怡(公安部交通管理科学研究所).新技术环境下城市交通智能网联管控关键技术研究[J].中国基础科学,2021,第2期
-
张丽,张诗悦,程竹静(科学技术部高技术研究发展中心).综合交通运输与智能交通重点专项总体部署与进展[J].中国基础科学,2021,第2期
-
相红1,刘栋1,曾基业2,傅耀威1(科学技术部高技术研究发展中心;广东省技术经济研究发展中心).第五代移动通信系统研发项目的成效经验与启示[J].中国基础科学,2021,第2期
-
杨阳1,张明进1,韩玉芳2,王平义3,初秀民4,刘怀汉5,张华庆1(交通运输部天津水运工程科学研究所港口水工建筑技术国家工程实验室;南京水利科学研究院;重庆交通大学国家内河航道整治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武汉理工大学国家水运安全工程技术研究中心;长江航道局).内河航道设施智能化监测预警与信息服务关键技术研究[J].中国基础科学,2021,第1期
-
凌建明1,2,任红伟2,田波2,钱振东3,王刚4(同济大学交通运输工程学院;交通运输部公路科学研究所;东南大学交通学院;交通运输部路网监测与应急处置中心).道路设施状态智能联网监测预警的理论与技术[J].中国基础科学,2021,第1期
-
鲁光泉1,季学武2,于滨1,王亦兵3,孙剑4,丁川1(北京航空航天大学交通科学与工程学院;清华大学车辆与运载学院;浙江大学建筑工程学院;同济大学交通运输学院).车路协同系统要素耦合机理与协同优化方法研究进展[J].中国基础科学,2021,第1期
-
郭继孚1,2,3,张建波1,2,3,孙建平1,2,3(北京交通发展研究院;城市交通运行仿真与决策支持北京市重点实验室;城市交通北京市国际科技合作基地).大规模网联车辆协同服务研究进展[J].中国基础科学,2021,第1期
-
刘攀1,刘志远1,田琼2,贾斌3,陈喜群4(东南大学交通学院;北京航空航天大学经济管理学院;北京交通大学交通运输学院;浙江大学建筑工程学院).城市多模式交通供需平衡机理与仿真系统研究[J].中国基础科学,2021,第1期
-
任毅龙1,2,林源1,2,曲桂娴1,2,鹿应荣1,2,于海洋1,2,张子洋1,2(北京航空航天大学交通科学与工程学院;北京航空航天大学车路协同与安全控制北京市重点实验室).智能车路系统交叉口的层级解耦及测评要素提取研究[J].中国基础科学,2021,第1期
-
(科学技术部高技术研究发展中心).2020年度中国科学十大进展简介[J].中国基础科学,2021,第1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