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期刊导航 | 学习空间 | 退出

期刊文章列表

  • 周安华(山东大学;南京大学亚洲影视与传媒研究中心).“跨民族主义”:当代中国电影的“地方”建构[J].民族艺术研究,2022,第5期
  • 彭吉象(北京大学艺术学院;中国-东盟艺术学院;中国艺术学理论学会;中国艺术学理论学会比较艺术学专业委员会).努力加快比较艺术学“三大体系”建设[J].民族艺术研究,2022,第5期
  • 陈晓(南京师范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中国类型电影的地方视角及其民族化表达[J].民族艺术研究,2022,第5期
  • 刘小龙(中央音乐学院).比较艺术学的研究维度与实践方法[J].民族艺术研究,2022,第5期
  • 魏容1,曾维林2,3,王坤2,张心雨2(河北美术学院;东南大学艺术学院;河北美术学院雕塑院).新时代中国比较艺术学建设——2022年第二届比较艺术学年会会议综述[J].民族艺术研究,2022,第5期
  • 樊涌.《丰收》[J].民族艺术研究,2022,第5期
  • 万海波1,陈暇2,桑彬彬2(云南省旅游规划研究院双创中心主任;云南师范大学职业技术教育学院).历史文化名镇旅游空间生产的路径研究[J].民族艺术研究,2022,第4期
  • 金 浩(中国艺术研究院舞蹈研究所).唐满城的中国古典舞“身韵”学说[J].民族艺术研究,2022,第4期
  • 廖江波(江西科技师范大学美术学院).守正创新之思:基于“非遗”夏布织造技艺传承的考察[J].民族艺术研究,2022,第4期
  • 杨杰宏(中国社会科学院民族文学研究所).“非遗”视野下东巴文化的音像记录研究[J].民族艺术研究,2022,第4期
  • 徐颃1,贾怡彤2(浙江音乐学院舞蹈学院;浙江音乐学院).中国舞蹈跨文化交流的理论研究[J].民族艺术研究,2022,第4期
  • 邓启耀(广州美术学院视觉文化研究中心).以乐合心:生活世界的礼俗和鸣与文化认同[J].民族艺术研究,2022,第4期
  • 孟君(武汉大学艺术学院).“志”与“辞”:中国小城镇电影的抒情美学[J].民族艺术研究,2022,第4期
  • 赫云1,2,李倍雷1,2(东南大学艺术学院;东南大学艺术学院).基于《隐逸传》视角的艺术母题“在场”与主题“出场”的意义[J].民族艺术研究,2022,第4期
  • 叶皛(上海戏剧学院附属戏曲学校;上海舞台美术家协会;中国舞台美术家协会).戏曲现代戏舞台美术新形态创作研究[J].民族艺术研究,2022,第4期
  • 陈旭光1,2,张明浩3(北京大学艺术学院;影视戏剧研究中心;浙江大学传媒与国际文化学院).“网络剧场”的内容生产、文化传播与工业美学探索[J].民族艺术研究,2022,第4期
  • 张仲年(上海戏剧学院).戏曲现代戏导演创作谈[J].民族艺术研究,2022,第4期
  • 肖洋1,马云华2(云南师范大学华文学院国际汉语教育学院;云南省民族艺术研究院).艺术乡建促进乡村振兴的路径和对策[J].民族艺术研究,2022,第4期
  • 朱靖江(中央民族大学民族学与社会学学院;中央民族大学影视人类学研究中心;中国民族学学会影视人类学分会).基于影视人类学视角的音乐影像志理论与方法研究[J].民族艺术研究,2022,第4期
  • 陈寅(上海大学上海电影学院).中国电视文艺晚会的“政治—抒情”传统及其演变创新[J].民族艺术研究,2022,第4期
  • 范美俊(成都锦城学院文传学院).中国画的现代转型及其图式类型[J].民族艺术研究,2022,第4期
  • 高迎刚1,2,丛晓煜1(山东大学艺术学院;山东大学公共文化研究中心).艺术管理学关键词辨析:公益性、非营利与公共性[J].民族艺术研究,2022,第4期
  • 宋伟1,2,柳思如3(上海交通大学人文艺术研究院;东北大学人文艺术研究中心;东北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影响的欣悦:道家思想与西方现代艺术的跨时空对话——以老子与赖特为例[J].民族艺术研究,2022,第4期
  • 邵梅罕.《欢庆系列》剪纸[J].民族艺术研究,2022,第4期
  • 安丽哲(中国艺术研究院艺术学研究所).从“传承”到“再造”:2021年艺术人类学视域下的非物质文化遗产研究[J].民族艺术研究,2022,第3期
  • 马知遥1,2,王乐颖1(天津大学国际教育学院;天津大学文化和旅游部重点实验室建筑文化遗产传承信息技术中心).“非遗”扶贫可持续生态系统的构建策略 ——以传统手工艺类“非遗”为例[J].民族艺术研究,2022,第3期
  • 王海洲1,吕培铭2(北京电影学院;北京电影学院中国电影文化研究院).“圆道”观念下中国电影的叙事思维与意境建构[J].民族艺术研究,2022,第3期
  • 方李莉(东南大学艺术学院;东南大学艺术人类学与社会学研究所).从实践到理论:2021年中国艺术人类学的焦点与热点问题[J].民族艺术研究,2022,第3期
  • 王永健(中国艺术研究院艺术学研究所).2021年中国艺术人类学学科发展报告[J].民族艺术研究,2022,第3期
  • 陈文敏1,王作剩2(宿迁学院艺术与传媒学院;吉首大学文学与新闻传播学院).民族影视学:逻辑进路、范式转换与体系建构[J].民族艺术研究,2022,第3期
首页 上一页 1 2 3 4 下一页 尾页 共有4页,转到 页

帮助 | 繁體中文 | 关于发现 | 联系我们

超星发现系统 Copyright©·powered by 超星

客服电话:40082369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