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期刊导航 | 学习空间 | 退出

期刊文章列表

  • 吴天贻1,王咏青1,2,周玉淑3,4(南京信息工程大学气象灾害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太平洋台风研究中心/气候与环境变化国际合作联合实验室/气象灾害预报预警与评估协同创新中心;中国气象科学研究院灾害天气国家重点实验室(LaSW);中国科学院大气物理研究所云降水物理与强风暴重点实验室(LACS);中国科学院大学地球科学学院).Chanchu台风(0601)流出层的低理查森数特征分析[J].大气科学,2017,第5期
  • 张西雅,扈海波(中国气象局北京城市气象研究所).京津冀地区气溶胶时空分布及与城市化关系的研究[J].大气科学,2017,第4期
  • 王坚红1,杨艺亚1,2,苗春生1,高义梅3,张旭3(南京信息工程大学气象灾害预报预警与评估协同创新中心/气象灾害教育部重点实验室;江西省气象信息中心;华风气象传媒集团有限公司).华南沿海暖区辐合线暴雨地形动力机制数值模拟研究[J].大气科学,2017,第4期
  • 赵树云1,2,陈丽娟1,2,3,崔童1(国家气候中心气候研究开放实验室;南京信息工程大学气象灾害预报预警与评估协同创新中心;南京大学中国气象局—南京大学气候预测研究联合实验室).ENSO位相转换对华北雨季降水的影响[J].大气科学,2017,第4期
  • 吴翀1,刘黎平2,1,翟晓春3(南京信息工程大学气象灾害预报预警与评估协同创新中心;中国气象科学研究院灾害天气国家重点实验室;中国海洋大学).Ka波段固态发射机体制云雷达和激光云高仪探测青藏高原夏季云底能力和效果对比分析[J].大气科学,2017,第4期
  • 李山山,李国平(成都信息工程大学大气科学学院).一次高原低涡与高原切变线演变过程与机理分析[J].大气科学,2017,第4期
  • 薛谌彬1,陈娴2,3,吴俞4,徐星生1,高勇5(江西省气象台;江西省基础地理信息中心;江西省基础地理信息中心流域生态与地理环境监测国家测绘地理信息局重点实验室;海南省气象台;中国人民解放军95994部队).雷达资料同化在局地强对流预报中的应用[J].大气科学,2017,第4期
  • 彭京备,孙淑清(中国科学院大气物理研究所国际气候与环境科学中心).我国南方持续性低温与东亚冬季风“北弱南强”模态的关系[J].大气科学,2017,第4期
  • 刘瑞金1,2,廖宏3,常文渊1,张天航4,靳少非5(中国科学院大气物理研究所大气边界层物理和大气化学国家重点实验室;中国科学院大学;南京信息工程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中国气象局国家气象中心;中国科学院东北地理与农业生态研究所湿地生态与环境重点实验室).基于国际大气化学—气候模式比较计划模式数据评估未来气候变化对中国东部气溶胶浓度的影响[J].大气科学,2017,第4期
  • 段丽君1,2,段安民2,胡文婷2,巩远发1(成都信息工程大学大气科学学院;中国科学院大气物理研究所大气科学和地球流体力学数值模拟国家重点实验室(LASG)).2014年夏季青藏高原狮泉河与林芝降水低频振荡及陆—气过程日变化特征[J].大气科学,2017,第4期
  • 白慧1,高辉2(贵州省气候中心;国家气候中心).索马里越赤道气流对西南雨季开始早晚的影响[J].大气科学,2017,第4期
  • 张乐英1,2,徐海明1,2,施宁1,2(南京信息工程大学气象灾害预报预警与评估协同创新中心/气象灾害教育部重点实验室/气候与环境变化国际合作联合实验室;南京信息工程大学大气科学学院).冬季南极涛动对欧亚大陆地表气温的影响[J].大气科学,2017,第4期
  • 郁淑华1,2,高文良1,2,3(中国气象局成都高原气象研究所;四川省高原与盆地暴雨旱涝灾害四川省重点实验室;四川省雅安市气象局).高原低涡与西南涡结伴而行的不同活动形式个例的环境场和位涡分析[J].大气科学,2017,第4期
  • 陈红(中国科学院大气物理研究所国际气候与环境科学中心).欧亚大陆积雪对我国春季气候可预报性的影响[J].大气科学,2017,第4期
  • 杨桃进,刘宇迪,眭敏(解放军理工大学气象海洋学院).不同浓度污染气溶胶对一次暴雨的影响[J].大气科学,2017,第4期
  • 谢志昂1,2,段安民1(中国科学院大气物理研究所大气科学和地球流体力学数值模拟国家重点实验室(LASG);中国科学院大学).盛夏青藏高原热源与菲律宾海对流活动的联系[J].大气科学,2017,第4期
  • 邵平1,2,辛金元1,2,安俊琳1,王俊秀1,吴方堃2,吉东生2,王跃思1,2(南京信息工程大学气象灾害教育部重点实验室/气候与环境变化国际合作联合实验室/气象灾害预报预警与评估协同创新中心/中国气象局气溶胶与云降水重点开放实验室;中国科学院大气物理研究所大气边界层物理和大气化学国家重点实验室).长三角工业区夏季近地层臭氧和颗粒物污染相互关系研究[J].大气科学,2017,第3期
  • 徐保梁1,2,杨庆1,马柱国1,2(中国科学院大气物理研究所东亚区域气候—环境重点实验室;中国科学院大学).全球不同空间尺度陆地年降水的年代尺度变化特征[J].大气科学,2017,第3期
  • 杨萍1,2,肖子牛3,石文静3(中国气象局气象干部培训学院;中国气象局北京城市气象研究所;中国科学院大气物理研究所大气科学和地球流体力学数值模拟国家重点实验室(LASG)).基于小时降水资料研究北京地区降水的精细化特征[J].大气科学,2017,第3期
  • 苏同华1,2,薛峰2,陈敏艳1,董啸2(福建省气象台;中国科学院大气物理研究所国际气候与环境科学中心).季节内振荡影响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两次北跳的机制[J].大气科学,2017,第3期
  • 汪宁1,许遐祯1,王莹2,张耀存3,吴伟4(江苏省气候中心;辽宁省气象科学研究所;南京大学大气科学学院;中国人民解放军94865部队气象台).东亚高空急流协同变化对冬季欧亚遥相关型气候效应的影响[J].大气科学,2017,第3期
  • 高翠翠1,2,李昀英1,寇雄伟3,孙国荣1(解放军理工大学气象海洋学院;韶关市气象局;解放军94595部队).中国东部暖季对流云与层状云的比例及与降水的对应关系[J].大气科学,2017,第3期
  • 任倩1,周长艳1,何金海2,岑思弦1,邓梦雨1(中国气象局成都高原气象研究所/高原与盆地暴雨旱涝灾害四川省重点实验室;南京信息工程大学气象灾害预报预警与评估协同创新中心).前期印度洋海温异常对夏季高原“湿池”水汽含量的影响及其可能原因[J].大气科学,2017,第3期
  • 李东欢1,2,周天军1,2,邹立维1,3,马双梅1,2(中国科学院大气物理研究所大气科学和地球流体力学数值模拟国家重点实验室(LASG);中国科学院大学;南京信息工程大学气象灾害教育部重点实验室).RegCM3 CORDEX东亚试验模拟和预估的中国夏季温度变化[J].大气科学,2017,第3期
  • 陈羿辰1,2,何晖1,2(北京市人工影响天气办公室;北京市气象局云降水物理研究和云水资源开发北京市重点实验室).基于偏振雷达的积层混合云降水增雨潜力识别方法研究[J].大气科学,2017,第3期
  • 黄翊,彭新东(中国气象科学研究院灾害天气国家重点实验室).边界层湍流参数化改进对雾的模拟影响[J].大气科学,2017,第3期
  • 李普曦1,2,周天军1,2,3,邹立维1,陈晓龙1,张文霞1,2,郭准3,1(中国科学院大气物理研究所大气科学和地球流体力学数值模拟国家重点实验室(LASG);中国科学院大学;中国科学院气候变化研究中心).MRI模式对华南春雨气候态及年际变率的模拟:不同模式分辨率的比较[J].大气科学,2017,第3期
  • 杜银1,2,包庆3,谢志清4(南京信息工程大学气象灾害教育部重点实验室/气候与环境变化国际合作联合实验室/气象灾害预报预警与评估协同创新中心/气候动力学研究中心;淮河流域气象中心;中国科学院大气物理研究所大气科学和地球流体力学数值模拟国家重点实验室(LASG);江苏省气候中心).FGOALS模式对梅雨期东亚副热带西风急流变化特征的模拟[J].大气科学,2017,第3期
  • 白文蓉1,智海1,林鹏飞2(南京信息工程大学大气科学学院;中国科学院大气物理研究所大气科学和地球流体力学数值模拟国家重点实验室).CMIP5多模式模拟两类El Ni?o海表盐度分布及与降水的关系[J].大气科学,2017,第3期
  • 石文静,肖子牛,孙杭媛(中国科学院大气物理研究所大气科学和地球流体力学数值模拟国家重点实验室(LASG)).索马里急流与南亚高压年代际变化的可能联系[J].大气科学,2017,第3期
首页 上一页 1 2 3 4 下一页 尾页 共有4页,转到 页

帮助 | 繁體中文 | 关于发现 | 联系我们

超星发现系统 Copyright©·powered by 超星

客服电话:40082369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