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刘皛1,纳欣悦2(华东师范大学教育管理学系;中国人民大学政治学系).高校危机管理:观念冲突、行为差异与制度缺失[J].高等教育研究,2022,第10期
-
糜海波(南京森林警察学院思想政治理论教研部).教师教育仁爱德性的内涵、价值及养成[J].高等教育研究,2022,第10期
-
宗晓华,王立成(南京大学教育研究院).高等教育人力资本对创新型经济发展的贡献:层级异质性与驱动机制[J].高等教育研究,2022,第9期
-
李晓萱,程天君(南京师范大学).从分层到分类:我国教育研究中文化资本理论应用的本土转向[J].高等教育研究,2022,第9期
-
吴洪涛(浙江师范大学人文学院).格特·比斯塔教育哲学思想论略[J].高等教育研究,2022,第9期
-
刘海峰(浙江大学科举学与考试研究中心).“双一流”建设的统筹兼顾与深入推进[J].高等教育研究,2022,第9期
-
李福华1,宋文红2(青岛大学国开教育治理研究院;中国海洋大学国际事务与公共管理学院).治理现代化视野中高校职能部门的性质与职责[J].高等教育研究,2022,第9期
-
李澄锋(厦门大学教育研究院).实验室定期组会对自然科学领域博士生科研能力增值的影响——基于“全国博士毕业生调查”数据的分析[J].高等教育研究,2022,第9期
-
郭仕豪,余秀兰(南京大学教育研究院).人文社科博士生假“科研悟性”的实质与成因——基于“科研符码”与“科研品位”视角的祛魅[J].高等教育研究,2022,第9期
-
朱彦臻1,蒋凯2(香港大学教育学院;北京大学教育学院).制度主义透镜下的当代高等教育图景——伯顿·克拉克的高等教育理论[J].高等教育研究,2022,第9期
-
黄捷扬,张应强(浙江大学教育学院).核心素养视角下我国本科人才培养目标的问题与对策[J].高等教育研究,2022,第9期
-
阎光才(华东师范大学高等教育研究所).高等教育研究的理论品质与实践旨趣——2021年“青年学者论坛”观点集萃与述评[J].高等教育研究,2022,第9期
-
张应强,姜远谋(浙江大学教育学院).超大规模的高等教育普及化:时代背景、现实挑战和道路选择[J].高等教育研究,2022,第8期
-
别敦荣(厦门大学高等教育发展研究中心).人文教育、文科教育、“新文科”建设概念辨析与价值透视[J].高等教育研究,2022,第8期
-
李太平,韩海棠(华中科技大学教育科学研究院).教育学者在介入实践中发展的可能性与实现路径[J].高等教育研究,2022,第8期
-
谭子妍1,周川2(厦门大学教育研究院;苏州大学教育科学研究院).国外在线学位项目:发展现状、社会评价及质量改进[J].高等教育研究,2022,第8期
-
郑若玲1,周钰笙2(厦门大学高等教育发展研究中心;上海交通大学教育学院).考学衔接:英国A Level选考制度运行机制探析[J].高等教育研究,2022,第8期
-
王世岳(南京大学教育研究院).“成果丰富”与“理论匮乏”:德国高等教育研究的发展悖论[J].高等教育研究,2022,第8期
-
郝文武(陕西师范大学教育学部).增强教育内在价值是消减教育功利化的关键[J].高等教育研究,2022,第8期
-
秦惠民,牛晓雨(北京外国语大学国际教育学院).扩散与创新:大学章程建设的制度过程[J].高等教育研究,2022,第8期
-
鲍威,何元皓,焦文宇(北京大学教育经济研究所/教育学院).调适与脱轨:新冠肺炎疫情对大学生生涯发展路径的冲击效应[J].高等教育研究,2022,第8期
-
刘智慧(华中科技大学教育科学研究院).推进契合新时代需求的高校学科建设与评价——“面向未来的学科建设与评价”国际论坛暨中国高等教育学会院校研究分会2022年学术年会综述[J].高等教育研究,2022,第8期
-
李盛兵,李龙娟(华南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粤港澳大湾区高等教育发展:从不平衡到平衡[J].高等教育研究,2022,第8期
-
史秋衡,季玟希(厦门大学教育研究院).新时代教育体系要素变革的理路[J].高等教育研究,2022,第7期
-
阎光才(华东师范大学高等教育研究所).科学独创现象及其背后的个体品质与环境关联[J].高等教育研究,2022,第7期
-
罗立祝(福建师范大学教育学院).普及化阶段高校招生录取模式改革的诉求、困境与路径[J].高等教育研究,2022,第7期
-
刘献君(华中科技大学教育科学研究院).决策支持:院校管理中一个被忽视的重要领域[J].高等教育研究,2022,第7期
-
李瑾1,陈敏2,赵仲宇3(西安电子科技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华中科技大学教育科学研究院;华中科技大学发展规划与学科建设处).以数据为基础的高校决策支持模式[J].高等教育研究,2022,第7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