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王文婷1,马佳颖1,李光彦1,2,符卫蒙1,李沪波1,林洁1,陈婷婷1,奉保华1,陶龙兴1,符冠富1,秦叶波3(中国水稻研究所;浙江省农业技术推广中心;扬州大学).高温下不同施肥量对水稻产量品质形成的影响及其与能量代谢的关系分析[J].中国水稻科学,2023,第3期
-
刘嫒桦1,李小坤1,2(华中农业大学资源与环境学院/农业农村部长江中下游耕地保育重点实验室/华中农业大学微量元素研究中心;华中农业大学双水双绿研究院).不同肥料施用与稻米品质关系的整合分析[J].中国水稻科学,2023,第3期
-
杨晓龙1,王彪2,汪本福1,张枝盛1,张作林1,杨蓝天1,程建平1,李阳1(湖北省农业科学院粮食作物研究所/粮食作物种质创新与遗传改良湖北省重点实验室/农业农村部作物分子育种重点实验室;华中农业大学植物科学技术学院).不同水分管理方式对旱直播水稻产量和稻米品质的影响[J].中国水稻科学,2023,第3期
-
魏晓东,宋雪梅,赵凌,赵庆勇,陈涛,路凯,朱镇,黄胜东,王才林,张亚东(江苏省农业科学院粮食作物研究所/江苏省优质水稻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国家水稻改良中心南京分中心).硅锌肥及其施用方式对南粳46产量和稻米品质的影响[J].中国水稻科学,2023,第3期
-
程玲1,2,黄福钢3,邱一埔3,王心怡3,舒宛2,邱永福3,李发活3(粮食作物种质创新与遗传改良湖北省重点实验室;长江大学农学院;广西大学农学院/亚热带农业生物资源保护与利用国家重点实验室).籼稻材料570011抗褐飞虱基因的遗传分析及鉴定[J].中国水稻科学,2023,第3期
-
罗举1,杨素文2,贝文勇3,余军伟4,唐健1,刘淑华1(中国水稻研究所;湖南省邵东市牛马司镇农业综合服务中心;广西昭平县植保植检站;杭州优思达生物技术有限公司).直接多重TaqMan qPCR方法快速鉴定褐飞虱属3种飞虱[J].中国水稻科学,2023,第3期
-
马兆惠1,石一涵1,程海涛1,宋文雯1,路连吉1,刘仁广2,吕文彦1(沈阳农业大学农学院;本溪市农业综合发展服务中心).水稻种子胚形态与胚乳组成对稻米留胚特性的影响[J].中国水稻科学,2023,第3期
-
段敏1,谢留杰1,高秀莹2,唐海娟2,黄善军1,潘晓飚1(台州市农业科学研究院作物研究所;南京农业大学作物遗传发育国家重点实验室).利用CRISPR/Cas9技术创制广亲和水稻温敏雄性不育系[J].中国水稻科学,2023,第3期
-
林聃1,江敏1,苗波1,郭萌1,石春林2(福建农林大学农学院/作物遗传育种与综合利用教育部重点实验室;江苏省农业科学院农业信息研究所).水稻高温热害模型研究及其在福建省的应用[J].中国水稻科学,2023,第3期
-
郑承梅1,2,孙金秋1,刘梦杰1,杨永杰1,陆永良1,郭怡卿2,唐伟1(中国水稻研究所水稻生物育种全国重点实验室;云南农业大学植物保护学院).水稻田糠稷种子萌发和出苗特性及化学防除药剂筛选[J].中国水稻科学,2023,第3期
-
沈雨民,陈明亮,熊焕金,熊文涛,吴小燕,肖叶青([江西省农业科学院水稻研究所/水稻国家工程实验中心(南昌)).水稻内外稃异常发育突变体blg1(beak like grain 1)的表型分析与精细定位[J].中国水稻科学,2023,第3期
-
周振玲1,2,林兵1,周群2,杨波2,刘艳2,周天阳1,王宝祥2,顾骏飞1,徐大勇2,杨建昌1(扬州大学江苏省作物遗传生理重点实验室/江苏省作物栽培生理重点实验室/江苏省粮食作物现代产业技术协同创新中心;连云港市农业科学院).耐盐性不同水稻品种对盐胁迫的响应及其生理机制[J].中国水稻科学,2023,第2期
-
王雨1,孙全翌1,杜海波1,许志文1,吴科霆1,尹力1,冯志明1,2,胡珂鸣1,2,陈宗祥1,2,左示敏1,2,3(扬州大学农学院/江苏省作物基因组学和分子育种重点实验室/植物功能基因组学教育部重点实验室;扬州大学江苏省粮食作物现代产业技术协同创新中心/江苏省作物遗传生理重点实验室;扬州大学教育部农业与农产品安全国际合作联合实验室).利用抗稻瘟病基因Pigm和抗纹枯病数量性状基因qSB-9TQ、qSB-11HJX改良南粳9108的抗性[J].中国水稻科学,2023,第2期
-
王炫栋,余俊杰,高润杰,兰赫婷,江樱姿,齐文杰,宋振,蒋冬花(浙江师范大学化学与生命科学学院).一株兼具防病促生功能的沙阿霉素链霉菌Sz-11[J].中国水稻科学,2023,第2期
-
廉院训1,2,韦子芸1,2,张强2,李清2,任德勇2,胡江2,朱丽2,高振宇2,张光恒2,郭龙彪2,曾大力2,钱前2,沈兰2(浙江师范大学化学与生命科学学院;中国水稻研究所水稻生物学国家重点实验室).水稻斑马叶突变体zl7的鉴定与基因的精细定位[J].中国水稻科学,2023,第2期
-
姚姝,赵春芳,陈涛,路凯,周丽慧,赵凌,朱镇,赵庆勇,梁文化,赫磊,王才林,张亚东(江苏省农业科学院粮食作物研究所/江苏省优质水稻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国家水稻改良中心南京分中心).低谷蛋白半糯型粳稻营养品质与蒸煮食味品质特征分析[J].中国水稻科学,2023,第2期
-
陈丽明1,杨陶陶2,熊若愚1,谭雪明1,黄山1,曾勇军1,潘晓华1,石庆华1,张俊3,曾研华1(江西农业大学/作物生理生态与遗传育种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双季稻现代化生产协同创新中心;广东省农业科学院水稻研究所;中国农业科学院作物科学研究所).开放式主动增温对双季优质籼稻籽粒淀粉积累及其关键酶活性的影响[J].中国水稻科学,2023,第2期
-
韦敏益1,马增凤1,黄大辉1,秦媛媛2,刘驰1,卢颖萍1,3,罗同平1,李振经1,张月雄1,秦钢1(广西壮族自治区农业科学院水稻研究所/广西水稻遗传育种重点实验室;广西壮族自治区农业科学院农业科技信息研究所;广西壮族自治区农业科学院柳州分院/柳州市农业科学研究中心).基于QTL-Seq的水稻抗细菌性条斑病QTL定位[J].中国水稻科学,2023,第2期
-
张佳1,2,王慧杰2,何正权1,刘文真2(三峡大学三峡植物遗传与种质创新重点实验室;中国水稻研究所水稻生物学国家重点实验室).农杆菌介导的籼稻9311和华占遗传转化体系的研究[J].中国水稻科学,2023,第2期
-
魏倩倩1,2,徐青山2,潘林2,孔亚丽2,朱练峰2,曹小闯2,田文昊2,刘佳3,金千瑜2,项兴佳1,张均华2,朱春权2(安徽大学资源与环境工程学院;中国水稻研究所水稻生物学国家重点实验室;江西省农业科学院土壤肥料与资源环境研究所).钙离子与硫化氢互作缓解铝对水稻根系伸长抑制作用的机制[J].中国水稻科学,2023,第2期
-
关雅琪,鄂志国,王磊,申红芳(中国水稻研究所).浙江省水稻生产环节外包进程的时空演变:基于2010-2019年的跟踪调查[J].中国水稻科学,2023,第2期
-
刘淑丽1,张瑞1,Shahid HUSSAIN1,王洋1,陈英龙1,韦还和1,侯红燕2,戴其根1(扬州大学江苏省作物遗传生理重点实验室/江苏省作物栽培生理重点实验室/农业农村部盐碱土改良与利用(滨海盐碱地)重点实验室/江苏省粮食作物现代产业技术协同创新中心;东营市一邦农业科技开发有限公司).外源物质对水稻盐胁迫缓解效应研究进展[J].中国水稻科学,2023,第1期
-
王颖姮1,2,陈丽娟3,崔丽丽1,2,詹生威3,宋煜1,2,陈世安4,解振兴1,2,姜照伟1,2,吴方喜1,2,卓传营3,蔡秋华1,2,谢华安1,2,张建福1,2(福建省农业科学院水稻研究所;农业部华南杂交水稻种质创新与分子育种重点实验室/福州(国家)水稻改良分中心/福建省作物分子育种工程实验室/福建省水稻分子育种重点实验室/福建省作物种质创新与分子育种省部共建国家重点实验室培育基地/杂交水稻国家重点实验室华南研究基地/水稻国家工程实验室;尤溪县农业技术推广站;尤溪县西城镇经济发展综合服务中心).施氮量对优质稻“福香占”光合特性、产量及品质的影响[J].中国水稻科学,2023,第1期
-
张露1,梁青铎1,吴龙龙1,黄晶1,田仓1,2,张均华1,曹小闯1,朱春权1,孔亚丽1,金千瑜1,朱练峰1(中国水稻研究所水稻生物学国家重点实验室;长江大学农学院湿地生态与农业利用教育部工程中心).减氮和增氧灌溉对水稻产量和氮素利用的影响[J].中国水稻科学,2023,第1期
-
裴峰1,王广达1,高鹏1,冯志明1,2,胡珂鸣1,2,陈宗祥1,2,陈红旗3,崔傲4,左示敏1,2,5(扬州大学江苏省作物基因组学和分子育种重点实验室/植物功能基因组学教育部重点实验室;扬州大学江苏省粮食作物现代产业技术协同创新中心/江苏省作物遗传生理重点实验室;中国水稻研究所 水稻生物学国家重点实验室;镇江禾下土农业科技有限公司;扬州大学教育部农业与农产品安全国际合作联合实验室).敲除OsNramp5基因创制低镉优质粳稻新材料的应用评价[J].中国水稻科学,2023,第1期
-
唐杰1,龙湍2,吴春瑜1,李新鹏1,曾翔1,吴永忠1,黄培劲1(海南波莲水稻基因科技有限公司;海南大学热带作物学院).水稻光温敏雄性不育突变体tms3650的鉴定和基因定位[J].中国水稻科学,2023,第1期
-
袁洋1,2,敖和军1,周仲华1,应杰政2,张健2,倪深2(湖南农业大学农学院;中国水稻研究所水稻生物学国家重点实验室).水稻杂种偏分离位点SegD8的精细定位[J].中国水稻科学,2023,第1期
-
杨陶陶1,邹积祥1,伍龙梅1,包晓哲1,江瑜2,张楠2,张彬1(广东省农业科学院水稻研究所/广东省水稻育种新技术重点实验室/广东省水稻工程实验室;南京农业大学江苏省现代作物生产协同创新中心).开放式增温对华南双季稻稻米品质的影响[J].中国水稻科学,2023,第1期
-
陈涛1,2,赵庆勇1,朱镇1,赵凌1,姚姝1,周丽慧1,赵春芳1,张亚东1,王才林1(江苏省农业科学院粮食作物研究所/江苏省优质水稻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国家水稻改良中心;扬州大学江苏省粮食作物现代产业技术协同创新中心).利用分子标记辅助选择培育优良食味、低谷蛋白香粳稻新品系[J].中国水稻科学,2023,第1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