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期刊导航 | 学习空间 | 退出

期刊文章列表

  • 吴晟堂1,2,蒋小珍1,马骁1,汤振1(中国地质科学院岩溶地质研究所/中国地质调查局岩溶塌陷防治重点实验室;中国地质大学).岩溶地下工程地质环境影响区范围划定初步研究−以深圳市龙岗区基坑降水为例[J].中国岩溶,2022,第5期
  • 程凭1,2,程勤波3,陈喜1,2,刘金涛3,张志才3,高满1,2(天津大学地球系统科学学院表层地球系统科学研究院;天津市环渤海关键带科学与可持续发展重点研究室;河海大学水文水资源学院).基于频域电磁法反演喀斯特表层土-岩结构研究[J].中国岩溶,2022,第5期
  • 吴雨珩,曾发明,魏兴琥,刘淑娟,黄金国(佛山科学技术学院环境与化学工程学院).粤北岩溶区土壤酸化的空间分异特征研究[J].中国岩溶,2022,第5期
  • 赵光帅1,2,3,4,黄奇波2,3,4,朱义年1,李腾芳2,3,4,普政功2,3,4(桂林理工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中国地质科学院岩溶地质研究所/自然资源部.广西岩溶动力学重点实验室;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国际岩溶研究中心/岩溶动力系统与全球变化国际联合研究中心;广西岩溶资源环境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石灰土对硫酸型酸雨缓冲过程模拟及碳汇效应研究[J].中国岩溶,2022,第5期
  • 胡大儒,郑克勋,赵代尧,陈占恒(中国电建集团贵阳勘测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复杂岩溶水系统势汇区建坝成库可行性研究−以北盘江流域普岔河水库为例[J].中国岩溶,2022,第5期
  • 覃剑文1,李海波2,潘光明2,田月明1(广西地质环境监测总站;山东省煤田地质局第四勘探队).岩溶基底隧道拱顶沉陷三段四层关键技术研究[J].中国岩溶,2022,第5期
  • 卢丽1,2,3,4,陈余道1,邹胜章2,3,4,樊连杰2,3,4,林永生2,3,4,王喆2,3,4(桂林理工大学岩溶地区水污染控制与用水安全保障协同创新中心;中国地质科学院岩溶地质研究所;自然资源部.广西岩溶动力学重点实验室;广西岩溶资源环境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岩溶区典型工业型城市地下水水化学特征及成因机制[J].中国岩溶,2022,第4期
  • 徐玉珍1,李廷勇2,李俊云1,杨琰1(岩溶环境重庆市重点实验室西南大学地理科学学院;云南省高原地理过程与环境变化重点实验室云南师范大学地理学部).利用石笋δ13C 重建岩溶石漠化研究进展[J].中国岩溶,2022,第4期
  • 焦友军1,2,黄奇波2,于青春1(中国地质大学(北京)水资源与环境学院;中国地质科学院岩溶地质研究所/自然资源部.广西岩溶动力学重点实验室).初始裂隙对岩溶水紊流形成的影响[J].中国岩溶,2022,第4期
  • 石维芝1,2,赵春红1,梁永平1,韩占涛3,谢浩1,唐春雷1(中国地质科学院岩溶地质研究所/自然资源部.广西岩溶动力学重点实验室;中国地质大学(北京);生态环境部土壤与农业农村生态环境监管技术中心).煤矿酸性“老窑水”低Ca/Mg 成因机制[J].中国岩溶,2022,第4期
  • 唐春雷1,2,3,4,梁永平1,2,3,4,晋华2,赵春红1,4,申豪勇1,4,王志恒1,4,赵一1,4,谢浩1,4,梁琛5(中国地质科学院岩溶地质研究所/自然资源部.广西岩溶动力学重点实验室;太原理工大学;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国际岩溶研究中心;广西岩溶资源环境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山西省阳泉生态环境监测中心).山底河流域煤矿酸性矿井水野外监测[J].中国岩溶,2022,第4期
  • 张华1,2,3,康晓莉3,彭淑惠3,黄钊4,高瑜3,黄琴辉5,刘绍华1,2,刘天伦6(自然资源部岩溶生态系统与石漠化治理重点实验室中国地质科学院岩溶地质研究所;广西平果喀斯特生态系统国家野外科学观测研究站;自然资源部高原山地地质灾害预报预警与生态保护修复重点实验室/云南省地质环境监测院;云南省地质调查院;云南国土资源职业学院;宣威市第二中学).云贵高原典型串珠状岩溶湿地水文地质演化研究[J].中国岩溶,2022,第4期
  • 高瑜1,张华1,康晓莉1,周俊蓉1,武红梅1,刘海峰1,叶咸2(自然资源部高原山地地质灾害预报预警与生态保护修复重点实验室/云南省地质环境监测院;云南省交通规划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云南省数字交通重点实验室(筹)).云南省主要盆地地下水水质监测与变化趋势分析[J].中国岩溶,2022,第4期
  • 杨杨1,赵良杰1,夏日元1,王莹2(中国地质科学院岩溶地质研究所/自然资源部.广西岩溶动力学重点实验室;广东省地质环境监测总站).珠江流域岩溶地下河分布特征与影响因素研究[J].中国岩溶,2022,第4期
  • 郭永丽,吴佩艳,黄芬,孙平安,苗迎,刘绍华(中国地质科学院岩溶地质研究所/自然资源部.广西岩溶动力学重点实验室).环境同位素示踪的毛村地下河流域水流特征[J].中国岩溶,2022,第4期
  • 于斯遥1,秦梓萱1,杨艳娜1,毛唯娜2,郝朝2,许模1,刘洋3(成都理工大学地质灾害防治与地质环境保护国家重点实验室;重庆城投基础设施建设有限公司;重庆市勘测院).明月峡背斜南部张关—排花洞岩溶水系统地下水径流模式解析[J].中国岩溶,2022,第4期
  • 袁建飞,刘慧中,邓国仕,李明辉(中国地质调查局成都地质调查中心).广安市铜锣山背斜三叠纪岩溶热储结构特征及热水成因研究[J].中国岩溶,2022,第4期
  • 罗雪琳,周颖,付天祥,聂旻敏,梁怡佳,董进国(南通大学地理科学学院).MIS3 阶段千年尺度突变事件在中国石笋δ13C 记录中的印迹[J].中国岩溶,2022,第4期
  • 李嘉燕1,田怡苹1,光凯悦1,朱珊莹1,李云霞1,高永利2,饶志国1(湖南师范大学地理科学学院;美国德克萨斯州圣安东尼奥市德克萨斯大学地球与行星科学系).文石石笋发生矿物重结晶的影响因素及其古气候意义[J].中国岩溶,2022,第4期
  • 周翠琼1,2,张贵1,张文鋆1,2,高瑜1,2,何绕生1,2,王波1,2,张华1,2,彭淑惠1,2(云南省地质环境监测院;自然资源部高原山地地质灾害预报预警与生态修复重点实验室).岩溶高原山区表层岩溶泉绿能与高效开发利用模式[J].中国岩溶,2022,第4期
  • 黄胜东1,赵龙1,黄贵任1,陈积普2,王宇1(云南地质工程勘察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一水);昆明理工大学建筑工程学院).滇中红层膏盐溶蚀特征及其对水质的影响—以楚雄谢家河河谷为例[J].中国岩溶,2022,第4期
  • 蒋忠诚1,2,3,章程1,2,罗为群1,3,肖琼1,2,吴泽燕1,3(中国地质科学院岩溶地质研究所;自然资源部.广西岩溶动力学重点实验室;自然资源部岩溶生态系统与石漠化治理重点实验室).我国岩溶地区碳汇研究进展与展望[J].中国岩溶,2022,第3期
  • 曹建华1,2,袁道先1,2,杨慧1,2,黄芬1,2,朱同彬1,2,梁建宏1,2,周孟霞1,2,罗劬侃1,2,吴夏1,2(中国地质科学院岩溶地质研究所/自然资源部.广西岩溶动力学重点实验室;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国际岩溶研究中心).岩溶生态系统中的植物[J].中国岩溶,2022,第3期
  • 高旭波,潘振东,龚培俐,江玉,李成城,李鸿煜(中国地质大学(武汉)环境学院).微生物诱导碳酸盐岩沉淀过程及作用机理[J].中国岩溶,2022,第3期
  • 章程(中国地质科学院岩溶地质研究所/自然资源部广西岩溶动力学重点实验;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国际岩溶研究中心).岩溶动力学理论与现代岩溶学发展[J].中国岩溶,2022,第3期
  • 李传伟1,王宇2,曾威1,王家兴1,庄海俊1(西南有色昆明勘测设计(院)股份有限公司;云南省地质调查局).红河流域元古界大红山群变质岩系的热储结构及热流特征[J].中国岩溶,2022,第3期
  • 李海涛1,吴沿友2,付兵1(贵州农业职业学院;中国科学院地球化学研究所环境地球化学国家重点实验室).碳酸酐酶胞外酶影响下的岩溶湖泊微藻碳汇研究[J].中国岩溶,2022,第3期
  • 曹敏1,蒋勇军2,贺秋芳2,殷建军3,杨琰2,李廷勇4(云南大学地球科学学院;西南大学地理科学学院岩溶环境重庆市重点实验室;自然资源部.广西岩溶动力学重点实验室中国地质科学院岩溶地质研究所;云南师范大学地理学部云南省高原地理过程与环境变化重点实验室).重庆丰都雪玉洞群洞穴现代监测与古环境研究回顾和展望[J].中国岩溶,2022,第3期
  • 康卫华1,程从雨1,李为1,2,余龙江1,2(华中科技大学生命科学与技术学院生物技术系资源生物学与生物技术研究所;分子生物物理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微型生物在岩溶碳循环中的作用研究回顾与展望[J].中国岩溶,2022,第3期
  • 刘鑫1,李思亮1,岳甫均1,钟君1,覃蔡清2,丁虎1(天津大学地球系统科学学院;西安交通大学人居环境与建筑工程学院).喀斯特系统生物地球化学循环及对全球变化的响应[J].中国岩溶,2022,第3期
首页 上一页 1 2 3 4 下一页 尾页 共有4页,转到 页

帮助 | 繁體中文 | 关于发现 | 联系我们

超星发现系统 Copyright©·powered by 超星

客服电话:40082369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