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期刊导航 | 学习空间 | 退出

期刊文章列表

  • 黄素云1,2,陶伟1,3,蔡浩辉1,4(华南师范大学地理科学学院;南宁师范大学旅游与文化学院;粤港澳大湾区村镇可持续发展研究中心;埃克塞特大学地理系).制造地理视角下乡村传统工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生产实践[J].地理科学进展,2022,第11期
  • 巴士奇,牛雪利,姚宇阳,陈瑛(陕西师范大学地理科学与旅游学院).基于地缘位势模型的中国与南高加索三国地缘关系探讨[J].地理科学进展,2022,第11期
  • 魏湖滨1,2,戚伟1,2,刘盛和1,2,刘振1(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中国科学院区域可持续发展分析与模拟重点实验室;中国科学院大学资源与环境学院).新型城镇化背景下中国城市郊区化研究进展与展望[J].地理科学进展,2022,第11期
  • 于超月1,高阳1,2,王晨旭3,刘悦忻1(中国农业大学土地科学与技术学院;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北京师范大学地理科学学部地表过程与资源生态国家重点实验室).人地耦合视角下中国自然保护地有效性评估研究进展与展望[J].地理科学进展,2022,第11期
  • 资明贵1,2,周怡1,2,罗静1,2,张春燕1,2,高子翔1,2(华中师范大学地理过程分析与模拟湖北省重点实验室;华中师范大学城市与环境科学学院).山区乡村地域系统韧性测度及影响因素研究——以大别山区罗田县为例[J].地理科学进展,2022,第10期
  • 曾灿1,2,刘沛林2,李伯华3(湖南师范大学地理科学学院;长沙学院乡村振兴研究院;衡阳师范学院地理与旅游学院).传统村落人居环境转型的系统特征、研究趋势与框架[J].地理科学进展,2022,第10期
  • 何珮婷,刘丹媛,卢思言,何小钰,李桦,杨柳,林锦耀(广州大学地理科学与遥感学院).基于最大熵模型的深圳市内涝影响因素分析及内涝风险评估[J].地理科学进展,2022,第10期
  • 罗庆1,2,陈思旖1,王艺霏1,李孟林1(河南财经政法大学资源与环境学院/城乡协调发展河南省协同创新中心;河南省城乡空间数据挖掘院士工作站).贫困山区乡村发展类型识别及振兴路径研究——以河南省栾川县为例[J].地理科学进展,2022,第10期
  • 王成1,2,3,程贵山1,2(西南大学地理科学学院乡村人居环境研究实验室;西部乡村可持续发展新文科实验室;中国西部非公经济发展与扶贫反哺协同创新中心).乡村生产空间系统要素作用关系视域下的产业振兴路径研究——以重庆市为例[J].地理科学进展,2022,第10期
  • 蔡为民1,张钰2,张佰林1,尹健3(天津工业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天津工业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淄博市不动产登记中心).乡村空间治理视域下宅基地再利用类型选择——基于天津市静海区56个宅改试点村的研究[J].地理科学进展,2022,第10期
  • 殷江滨1,2,张倩倩1,林赛南3,4,黄晓燕1,2,祁琪1(陕西师范大学西北国土资源研究中心;陕西师范大学全球区域与城市研究院;武汉大学城市设计学院;湖北省人居环境工程技术研究中心).资本禀赋、城市环境对流动人口机会型创业的影响研究[J].地理科学进展,2022,第10期
  • 许瀚卿1,2,3,4,谭金凯5,李梦雅2,3,4,刘青2,3,4,王军1,2,3,4(华东师范大学崇明生态研究院;华东师范大学地理信息科学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华东师范大学地理科学学院;华东师范大学上海城市公共安全研究中心;中山大学大气科学学院).中国沿海地区雨潮复合灾害联合分布及危险性研究[J].地理科学进展,2022,第10期
  • 应超1,高扬1,汪海峰1,田鹏1,龚虹波2,李加林1,3,4(宁波大学土木工程与地理环境学院;宁波大学法学院;宁波陆海国土空间利用与治理协同创新中心;宁波大学东海战略研究院).陆海统筹背景下海岸带复合系统协调发展水平及影响机制研究——以温州市为例[J].地理科学进展,2022,第10期
  • 程艺1,2,刘慧1,2,宋涛1,2,张芳芳1,2(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中国科学院区域可持续发展分析与模拟重点实验室;中国科学院大学资源与环境学院).人文地理学视域下中国边境地区研究进展与展望[J].地理科学进展,2022,第10期
  • 谢波,肖扬谋(武汉大学城市设计学院湖北省人居环境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城市道路网络特征对交通事故作用机理的研究进展[J].地理科学进展,2022,第10期
  • 代云川1,李迪强2(重庆社会科学院生态与环境资源研究所生态安全与绿色发展研究中心;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森林生态环境与自然保护研究所生物多样性保护国家林业和草原局重点实验室).生态屏障的内涵、评价体系、建设实践研究进展[J].地理科学进展,2022,第10期
  • 罗燊1,叶超1,2(华东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华东师范大学地理科学学院).朝向马克思主义地理学:探寻城市化与正义问题的本质——哈维著《社会正义与城市》述评[J].地理科学进展,2022,第10期
  • 董雅静1,2,林李月1,3,朱宇3,4,柯文前1,3,肖宝玉1,3(湿润亚热带生态地理过程教育部重点实验室;福建师范大学地理科学学院;福建师范大学地理研究所;上海大学亚洲人口研究中心).流出地空间资本与流动人口的住房选择分化[J].地理科学进展,2022,第10期
  • 刘鉴1,2,杨青山1,2(东北师范大学地理科学学院;东北师范大学长白山地理过程与生态安全教育部重点实验室).中国发展中国家地位的论证——基于190个经济体多维发展水平分类的实证分析[J].地理科学进展,2022,第10期
  • 戚云亭1,2,任然3,4,曹凯1(华东师范大学地理科学学院;伦敦大学皇家霍洛威学院地理系;中央财经大学社会与心理学院;牛津大学社会学系).基于地方场域的实践:以布迪厄的实践理论解析留学归国人员的求职困境[J].地理科学进展,2022,第10期
  • 李琼1,2,3,4,李松林2,白杏2,夏涛2,陈修岭5,1(宿迁学院管理学院;吉首大学商学院;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吉首大学院士专家工作站;粤港澳大湾区战略研究院;西安交通大学公共政策与管理学院).粤港澳大湾区基本公共服务与经济发展耦合协调的时空特征[J].地理科学进展,2022,第9期
  • 吴康敏1,2,张虹鸥1,2,叶玉瑶1,2,3,陈奕嘉1,岳晓丽1,4(广东省科学院广州地理研究所广东省遥感与地理信息系统应用重点实验室/广东省地理空间信息技术与应用公共实验室;粤港澳大湾区战略研究院;南方海洋科学与工程广东省实验室(广州);广东工业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粤港澳大湾区协同创新的综合测度与演化特征[J].地理科学进展,2022,第9期
  • 刘云刚1,2,张吉星1,王丰龙1,2(华南师范大学地理科学学院/行政区划与空间治理研究中心;华南师范大学北斗研究院).粤港澳大湾区协同发展中的尺度陷阱[J].地理科学进展,2022,第9期
  • 刘毅1,2,3,任亚文2,3,马丽2,3,王云4(粤港澳大湾区战略研究院;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中国科学院区域可持续发展分析与模拟重点实验室;中国科学院大学资源与环境学院;对外经济贸易大学政府管理学院).粤港澳大湾区创新发展的进展、问题与战略思考[J].地理科学进展,2022,第9期
  • 马丽1,2,龚忠杰1,2,许堞1,2(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中国科学院区域可持续发展模拟与分析重点实验室;中国科学院大学资源与环境学院).粤港澳大湾区产业创新与产业优势融合的时空演化格局[J].地理科学进展,2022,第9期
  • 许吉黎1,叶玉瑶1,2,3,罗子昕4,张虹鸥1,2,王长建1,2,3,吴康敏1,2(广东省科学院广州地理研究所广东省遥感与地理信息系统应用重点实验室/广东省地理空间信息技术与应用公共实验室;粤港澳大湾区战略研究院;南方海洋科学与工程广东省实验室(广州);香港大学城市规划与设计系).新发展格局下粤港澳大湾区高科技产业多尺度空间联系与政策启示[J].地理科学进展,2022,第9期
  • 任亚文1,2,杨宇1,3,2(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中国科学院区域可持续发展分析与模拟重点实验室;中国科学院大学资源与环境学院;粤港澳大湾区战略研究院).珠三角地区半导体产业布局特征及其区位关联模式[J].地理科学进展,2022,第9期
  • 冯琰玮1,张衔春2,徐元朔2(内蒙古师范大学地理科学学院;浙江大学公共管理学院).粤港澳大湾区区域合作与产业一体化的演化特征及耦合关系研究[J].地理科学进展,2022,第9期
  • 孙殿超1,刘毅1,2,3(粤港澳大湾区战略研究院;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中国科学院区域可持续发展分析与模拟重点实验室;中国科学院大学资源与环境学院).粤港澳大湾区科技创新人才空间分布特征及影响因素分析[J].地理科学进展,2022,第9期
首页 上一页 1 2 3 4 5 下一页 尾页 共有7页,转到 页

帮助 | 繁體中文 | 关于发现 | 联系我们

超星发现系统 Copyright©·powered by 超星

客服电话:40082369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