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期刊导航 | 学习空间 | 退出

期刊文章列表

  • 《古今农业》编辑部.征订启事[J].古今农业,2023,第3期
  • 本刊讯.《中国古代耕织图概论》出版[J].古今农业,2023,第3期
  • 李淑洁,杨梦诗.农耕文化、乡村建设与农文旅融合发展——“推进乡村现代化学术论坛”会议综述[J].古今农业,2023,第3期
  • 李梓豪1,李兴军2(烟台大学文学与新闻传播学院;潍坊科技学院农圣文化研究中心).《齐民要术》对传统政德思想的继承与发展[J].古今农业,2023,第2期
  • 赵瑶瑶(中国农业博物馆古农书专项办公室).中国古代“猫”的名实演变考[J].古今农业,2023,第2期
  • 何倩倩(黑龙江大学历史文化旅游学院).嘉庆朝盛京内务府粮庄逃丁问题的原因及影响分析[J].古今农业,2023,第2期
  • 余玮,肖慎华,李云,李群(南京农业大学中华农业文明研究院).明代江苏地区的养马业[J].古今农业,2023,第2期
  • 刘旗宇,尹北直(中国农业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世界历史视野下中国农业科技历史地位的演变与展望[J].古今农业,2023,第2期
  • 马晓飞,王天天(北京联合大学艺术学院).二十四节气文创赋能乡村文化振兴的实践与反思[J].古今农业,2023,第2期
  • 严奇岩(贵州师范大学历史与政治学院暨历史研究院).历史上贵州刺梨的名实考辨及其开发利用[J].古今农业,2023,第2期
  • 庞鸿志1,肖晓凡2(河北师范大学历史文化学院;西北大学历史学院).北宋河北平原土地开发与生态环境互动关系研究[J].古今农业,2023,第2期
  • 徐硕1,肖红兵2(信阳师范学院历史文化学院;郑州大学历史学院).北宋劝农司述论[J].古今农业,2023,第2期
  • 刘子星(中央民族大学历史文化学院).清至民国时期贵州茶叶市场的形成及发展[J].古今农业,2023,第2期
  • 孙忠祥1,胡泽学2,张莹1,陈婧怡2(中国农业博物馆农博综合部;中国农业博物馆古农书专项办公室).农谚的概念、特点与价值思考[J].古今农业,2023,第2期
  • 荆大伟,张正尧,王若怡,王霄玥,端木文冉(中国农业博物馆办公室).论数字技术在推动文物活起来中的作用发挥[J].古今农业,2023,第2期
  • 董晨(中国科学院自然科学史研究所).论二十四节气与月令文献的结合[J].古今农业,2023,第2期
  • 周兑(扬州大学社会发展学院).民国时期黄墟农村改进试验区乡村建设探析[J].古今农业,2023,第2期
  • 包艳杰1,2,孟晓3(青岛农业大学人文社会科学学院;中国人民大学社会与人口学院;山东科技大学艺术学院音乐系).农业文化遗产资源融入高校耕读教育体系的路径研究[J].古今农业,2023,第1期
  • 魏晓丽,石蕊.代际规则下农村家庭日常生活中的养老困境——以河南省新乡市D村为例[J].古今农业,2023,第1期
  • 张津瑞,张文伟.中国传统手摇轧棉机兴衰考[J].古今农业,2023,第1期
  • 陶德臣.近代中国茶叶商帮群体概貌[J].古今农业,2023,第1期
  • 毛逸群.近代燕京大学与金陵大学农业改良路线的对抗[J].古今农业,2023,第1期
  • 王维泓1,张娇2,隆滟3(甘肃省嘉峪关市新城镇农业农村综合服务中心;甘肃省瓜州县文化馆;甘肃农业大学人文学院).二十四节气与乡村旅游协同发展的路径思考[J].古今农业,2023,第1期
  • 刘铭,王奋.红色农业文化遗产的宣传教育价值[J].古今农业,2023,第1期
  • 晁辛宁.再现与重塑:从“九华立春祭”看二十四节气在乡村的保护与传承[J].古今农业,2023,第1期
  • 俞智法1,惠富平2(南京农业大学中华农业文明研究院;南京信息工程大学科技史研究院).论明清时期贵州土司区动植物纤维业经营与环境的兼容[J].古今农业,2023,第1期
  • 闫哲.《学圃杂疏》版本考论[J].古今农业,2023,第1期
  • 胡雁飞.物联网技术在中国农业博物馆环境管理中的应用探析[J].古今农业,2023,第1期
  • 王前进.农村创业生态系统机制及路径选择——评《农村区域创业生态系统提升机制与政策路径研究》[J].古今农业,2023,第1期
  • 闫江敏(西北民族大学历史文化学院).新世纪关于20世纪50年代爱国卫生运动研究综述[J].古今农业,2023,第1期
首页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尾页 共有3页,转到 页

帮助 | 繁體中文 | 关于发现 | 联系我们

超星发现系统 Copyright©·powered by 超星

客服电话:40082369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