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期刊导航 | 学习空间 | 退出

期刊文章列表

  • 龙亚芹,罗梓文,王雪松,龙丽雪,玉香甩,李金龙,曲浩,汪云刚,陈林波(云南省农业科学院茶叶研究所/云南省茶树种质资源创新与配套栽培技术工程研究中心/云南省茶学重点实验室).茶谷蛾成虫触角转录组及嗅觉相关基因分析[J].茶叶科学,2021,第4期
  • 毛娟1,2,江鸿键3,杨如兵4,李崇兴5,马成英6,陈亮1,马建强1(中国农业科学院茶叶研究所;西藏自治区农牧科学院;云南省临沧市农业农村局;云南省临沧市临翔区农业农村局;云南省临沧市茶叶科学研究所;广东省农业科学院茶叶研究所).野生和栽培大理茶居群的遗传多样性与群体结构[J].茶叶科学,2021,第4期
  • 杨世雄(中国科学院昆明植物研究所东亚植物多样性与生物地理学重点实验室).茶组植物的分类历史与思考[J].茶叶科学,2021,第4期
  • 陈冬梅1,韩文炎2,周贤锋1,吴开华1,张竞成1(杭州电子科技大学自动化学院;中国农业科学院茶叶研究所).基于自适应增强的BP模型的浙江省茶叶产量预测[J].茶叶科学,2021,第4期
  • 林馨颖,王鹏杰,陈雪津,郭永春,谷梦雅,郑玉成,叶乃兴(福建农林大学园艺学院/茶学福建省高校重点实验室).茶树LOX基因家族的鉴定及其在白茶萎凋过程的表达分析[J].茶叶科学,2021,第4期
  • 陈美艳1,2,刘芬1,2,林勇1,2,3,左高隆1,2,左颖鹏1,2,刘仲华1,2,3(湖南农业大学茶学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国家植物功能成分利用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湖南省植物功能成分利用协同创新中心).L-茶氨酸对CUMS抑郁大鼠海马和肠道损伤的干预作用研究[J].茶叶科学,2021,第4期
  • 陈佳佳1,朱陈松2,朱文伟2,商虎3,林琳3,罗玉琴1,孙威江1(福建农林大学园艺学院;福建熹茗茶业有限公司;福建农林大学安溪茶学院).白茶萎凋过程中氨基酸类物质代谢分析[J].茶叶科学,2021,第4期
  • 吕建兴1,陈富桥2,胡林英2,姜爱芹2(广州大学经济与统计学院;中国农业科学院茶叶研究所).中国茶叶种植户生产率增长的源泉与决定因素——来自2011—2017年微观数据的证据[J].茶叶科学,2021,第4期
  • 戴前颖1,叶颖君1,安琪1,郑芳玲1,肖明霁1,肖梦暄1,王辉强1,张海伟2(安徽农业大学茶树生物学及资源利用国家重点实验室;安徽省农产品加工工程实验室).黄大茶感官特征定量描述与风味轮构建[J].茶叶科学,2021,第4期
  • 刘建军1,2,3,李美凤3,张静1,2,3,田丽丽1,2,4,邓燕莉1,2,3,林海燕1,2,黄建安1,2,刘仲华1,2(湖南农业大学茶学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国家植物功能成分利用工程技术研究中心;贵州大学茶学院;山东省果树研究所).信阳毛尖茶水提物缓解PM2.5致大鼠肺损伤的研究[J].茶叶科学,2021,第4期
  • 王彦丁1,王缓1,李娜娜2,王璐2,郝心愿2,王玉春3,丁长庆2,杨亚军2,王新超2,钱文俊1(青岛农业大学;中国农业科学院茶叶研究所/国家茶树改良中心/农业部茶树生物学与资源利用重点实验室;浙江农林大学).茶树中葡萄糖-6-磷酸脱氢酶基因(CsG6PDHs)的克隆与表达分析[J].茶叶科学,2021,第4期
  • 徐彬1,韩光杰1,祁建杭2,李传明1,徐健1,陆玉荣1,刘琴1(江苏里下河地区农业科学研究所/国家农业微生物扬州观测实验站;扬州绿源生物化工有限公司).两个EoNPV毒株对茶尺蠖和灰茶尺蠖的毒力差异[J].茶叶科学,2021,第4期
  • 吴万富1,2,3,吕世懂1,2,3,杨学芳4,李悦5,张继光1,2,3(昆明市粮油饲料产品质量检验中心;云南省粮油产品质量监督检验站;云南昆明国家粮食质量监测站;昆明医科大学科技成果孵化中心;河北师范大学).云南大叶种茶树籽油的特征指标与脂肪酸组成研究[J].茶叶科学,2021,第4期
  • 石亚丽1,2,朱荫1,马婉君1,2,杨高中1,2,王梦琪3,施江1,彭群华1,林智1,吕海鹏1(农业部茶树生物学与资源利用重点实验室/中国农业科学院茶叶研究所;中国农业科学院研究生院;日照市茶叶科学研究所).名优炒青绿茶挥发性成分研究进展[J].茶叶科学,2021,第3期
  • 张菲1,管曦2,朱荣军1(浙江师范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福建农林大学经济管理学院).中国茶叶出口的影响因素与贸易效率——基于随机前沿引力模型的实证分析[J].茶叶科学,2021,第3期
  • 罗鸿1,崔清梅1,蔡晓明2,罗逢健2,张强1,陈宗懋2(恩施土家族苗族自治州农业科学院;中国农业科学院茶叶研究所).茶网蝽安全防治药剂与高效施药技术研究[J].茶叶科学,2021,第3期
  • 魏沙沙1,2,3,彭静1,4,陈志丹2,3,5,孙威江1,2,3,林琳1,2,3(福建农林大学园艺学院;福建省安溪县现代农业产业园协同创新中心;福建省茶产业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广东德高信食品加工有限公司科创中心;福建农林大学安溪茶学院).尤溪苦茶苦味相关物`质检测及与苦味的关联分析[J].茶叶科学,2021,第3期
  • 林家正1,2,涂政1,陈琳1,叶阳1,刘飞3,王玉婉1,杨云飞1,2,伍洵1,吕昊威1(中国农业科学院茶叶研究所;中国农业科学院研究生院;四川省农业科学院茶叶研究所).红光萎凋对茶叶挥发性成分及其成品红茶品质的影响[J].茶叶科学,2021,第3期
  • 王义祥1,2,黄家庆1,2,叶菁1,2,李艳春1,2,林怡1,2,刘岑薇1,2(福建省农业科学院农业生态研究所;福建省红壤山地农业生态过程重点实验室).生物炭对酸化茶园土壤性状和真菌群落结构的影响[J].茶叶科学,2021,第3期
  • 岳文杰1,2,3,金心怡2,陈明杰4,叶乃兴2,郭丽5,赵峰6(福建农林大学金山学院;福建农林大学园艺学院;福建农林大学园艺植物生物学及代谢组学研究中心;信阳师范学院生命科学学院及河南省茶树生物学重点实验室;中国农业科学院茶叶研究所;福建中医药大学药学院).基于非靶向代谢组学分析白茶室内自然萎凋过程代谢物的变化规律[J].茶叶科学,2021,第3期
  • 陈思文,康芮,郭志远,周琼琼,冯建灿(河南农业大学园艺学院).茶树CsCML16基因的克隆及其低温胁迫下的表达分析[J].茶叶科学,2021,第3期
  • 谷梦雅,王鹏杰,陈雪津,郑玉成,郭永春,林馨颖,高婷,侯炳豪,叶乃兴(福建农林大学园艺学院/茶学福建省高校重点实验室).茶树乙醇脱氢酶基因家族的鉴定及其在白茶萎凋过程的表达分析[J].茶叶科学,2021,第3期
  • 智亚楠1,2,徐运飞1,朱明星1,王春生1,2,金银利1,2,陈利军1,2(信阳农林学院农学院;河南省豫南农作物有害生物绿色防控院士工作站).茶鲜叶挥发物组分及对茶树病原菌的熏蒸抑制作用[J].茶叶科学,2021,第3期
  • 赵逸清1,刘政均1,张田鑫2,赵彦婷1,肖斌1,高岳芳1(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园艺学院;西北农林科技大学生命科学学院).茶树CsCHLI基因的克隆及其在不同叶色白化茶树中的表达分析[J].茶叶科学,2021,第3期
首页 上一页 1 2 3 4 下一页 尾页 共有4页,转到 页

帮助 | 繁體中文 | 关于发现 | 联系我们

超星发现系统 Copyright©·powered by 超星

客服电话:40082369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