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李自强1,2,杨梅1,张新忠1,罗逢健1,周利1,楼正云1,孙荷芝1,王新茹1,陈宗懋1(中国农业科学院茶叶研究所农产品质量安全研究中心;吉林农业大学植物保护学院).超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检测绿茶中16种农药残留[J].茶叶科学,2022,第4期
-
方梦瑞1,吕军1,阮建云2,边磊2,武传宇3,姚青1(浙江理工大学信息学院;中国农业科学院茶叶研究所;浙江理工大学机械与自动控制学院).基于改进YOLOv4-tiny的茶叶嫩芽检测模型[J].茶叶科学,2022,第4期
-
俞蓉欣1,2,3,郑芹芹2,3,陈红平2,3,张劲松1,张相春2,3(安徽农业大学茶树生物学与资源利用国家重点实验室;中国农业科学院茶叶研究所;农业农村部茶叶质量安全控制重点实验室).儿茶素生物医用纳米材料研究进展[J].茶叶科学,2022,第4期
-
王玉源1,刘任坚1,刘少群1,舒灿伟2,孙彬妹1,郑鹏1(华南农业大学园艺学院;华南农业大学植物保护学院/广东省微生物信号与作物病害防控重点实验室/群体微生物研究中心).茶树R2R3-MYB转录因子CsTT2表达分析及功能初步鉴定[J].茶叶科学,2022,第4期
-
李晶1,2,3,林彩容1,2,3,黄艳4,2,3,邓旭铭1,2,3,王艺清1,2,3,孙威江1,2,3(福建农林大学园艺学院;福建省茶产业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海峡两岸特色作物安全生产省部共建协同创新中心;福建农林大学安溪茶学院).茶多酚对农杆菌介导的植物遗传转化体系的影响[J].茶叶科学,2022,第4期
-
田海霞1,魏珍珍2,马跃1,李颂1,戴申1,刘海新1,郝彬秀1(中茶科技(北京)有限公司;云南中茶茶业有限公司).普洱茶立体小罐发酵加工工艺技术的应用研究[J].茶叶科学,2022,第4期
-
汪为通1,2,周孝贵2,3,张欣欣2,3,王志博2,3,张大羽1,肖强2,3(浙江农林大学现代农学院;中国农业科学院茶叶研究所;农业农村部茶叶质量安全控制重点实验室).条纹蝇虎对灰茶尺蠖幼虫的捕食作用[J].茶叶科学,2022,第4期
-
孙颖1,2,3,陈鑫1,2,3,杨华4,应剑1,2,3,邵丹青1,2,3,吕晓华4,肖杰1,2,3,陈志雄5,李颂6,覃俊杰7,郑斌5,高建设5(中粮营养健康研究院有限公司;营养健康与食品安全北京市重点实验室;老年营养食品研究北京市工程实验室;四川大学华西公共卫生学院/四川大学华西第四医院;厦门茶叶进出口有限公司;中茶科技(北京)有限公司;深圳谱元科技有限公司).饮用金花香橼茶3个月对小样本高脂血症人群糖脂代谢的改善效果研究[J].茶叶科学,2022,第4期
-
陈敏仪1,庭玉杰1,方实明2,章夏胜2,许奥迪1,朱俊彦1,李叶云1,刘升锐1,韦朝领1(茶树生物学与资源利用国家重点实验室/农业部茶树生物学与茶叶加工重点实验室/安徽省实验室安徽农业大学;安徽皖垦茶业集团有限公司).适制优质条形绿茶的生态经济型品种评价模型构建及应用[J].茶叶科学,2022,第4期
-
(中国科学院文献情报中心;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CSCD)来源期刊收录证书[J].茶叶科学,2022,第4期
-
刘奇1,2,欧阳建1,2,刘昌伟1,2,陈宏宇1,2,李娟1,2,3,熊立瑰1,2,3,刘仲华1,2,3,黄建安1,2,3(茶学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国家植物功能成分利用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植物功能成分利用省部共建协同创新中心).茶叶品质评价技术研究进展[J].茶叶科学,2022,第3期
-
张志鹏,程庆华,谢靖康,万宇鹤,童华荣,陈应娟(西南大学食品科学学院茶学系/食品科学与工程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小檗碱对不同茶树炭疽菌的抑菌活性及作用机制[J].茶叶科学,2022,第3期
-
邢安琪1,武子辰1,徐晓寒1,孙怡1,王艮梅2,王玉花1(南京农业大学园艺学院;南京林业大学南方现代林业协同创新中心).茶树富集氟的特点及其机制的研究进展[J].茶叶科学,2022,第3期
-
郭明明1,2,李兆群1,刘岩1,饶福强1,俞嘉伟1,2,吴鲁超1,周利1,陈宗懋1(中国农业科学院茶叶研究所农产品质量安全研究中心;中国农业科学院研究生院).双丙环虫酯对小贯小绿叶蝉的防治效果及残留评价[J].茶叶科学,2022,第3期
-
欧阳珂1,张成2,廖雪利1,坤吉瑞1,童华荣1(西南大学食品科学学院;重庆市南川区农业特色产业发展中心).基于感官组学分析玉米香型南川大茶树工夫红茶特征香气[J].茶叶科学,2022,第3期
-
边磊1,何旭栋2,3,季慧华2,蔡晓明1,罗宗秀1,陈华才3,陈宗懋1(中国农业科学院茶叶研究所;杭州益昊农业科技有限公司;中国计量大学).基于机器视觉的小贯小绿叶蝉智能识别的研究与应用[J].茶叶科学,2022,第3期
-
卞贤炳1,吴敏1,贾江鸣1,2,董春旺3,张晨安1,赵润茂1,2,陈建能1,2,王金双4(浙江理工大学机械与自动控制学院;浙江省种植装备技术重点实验室;中国农业科学院茶叶研究所;浙江省农作物收获装备技术重点实验室).乌龙茶可调幅仿手工摇青装置研制与工艺参数研究[J].茶叶科学,2022,第3期
-
张旖旎1,2,3,吉铮1,2,3(陕西师范大学地理科学与旅游学院;陕西师范大学地理学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陕西师范大学环境科学专业省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表没食子儿茶素没食子酸酯(EGCG)研究的文献计量分析[J].茶叶科学,2022,第3期
-
安琪1,2,邱桐1,2,张莹1,2,肖明霁1,2,陈艾妮1,盛彩燕1,戴前颖1,2(安徽农业大学茶与食品科技学院;安徽农业大学茶树生物学及资源利用国家重点实验室).基于不同年龄段消费者的黄大茶偏好研究[J].茶叶科学,2022,第3期
-
王涛1,2,3,4,王艺清1,2,3,4,漆思雨1,2,3,4,周喆1,2,3,4,陈志丹5,2,3,4,孙威江1,2,3,4(福建农林大学园艺学院;福建农林大学安溪茶学院;福建省茶产业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海峡两岸特色作物安全生产省部共建协同创新中心;福建省茶产业技术开发基地).茶树CLH基因家族的鉴定与转录调控研究及其在白化茶树中的表达分析[J].茶叶科学,2022,第3期
-
刘任坚1,王玉源1,刘少群1,舒灿伟2,孙彬妹1,郑鹏1(华南农业大学园艺学院;华南农业大学植物保护学院/广东省微生物信号与作物病害防控重点实验室/群体微生物研究中心).茶树CsbHLH024和CsbHLH133转录因子功能鉴定[J].茶叶科学,2022,第3期
-
陈星燃1,黄海松1,韩正功1,范青松1,朱云伟1,胡鹏飞2,3(贵州大学现代制造技术教育部重点实验室;贵州装备制造职业学院;清镇红枫山韵茶场有限公司).结合改进胶囊网络与知识蒸馏的茶青分类方法研究[J].茶叶科学,2022,第3期
-
吴芹瑶1,杨江帆2,林程3,管曦2(福建商学院旅游与休闲管理学院;福建农林大学经济管理学院;福州市农业农村局).中国茶叶生产布局变迁研究[J].茶叶科学,2022,第2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