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期刊导航 | 学习空间 | 退出

期刊文章列表

  • 黄光輝.汪大猷所復貼職爲敷文閣直學士[J].中华文史论丛,2022,第3期
  • 黄正建(中國社會科學院古代史研究所).選用與剪裁:從《通典·刑法典》看杜佑的法律思想[J].中华文史论丛,2022,第3期
  • 邵毅平.林語堂《浮生六記》英譯本序糾繆[J].中华文史论丛,2022,第3期
  • 王培軍(上海大學文學院).近代詩人的“由唐轉宋”[J].中华文史论丛,2022,第3期
  • 許超雄(上海師範大學人文學院).觀望與赴難:“奉天之難”中的京西北諸鎮[J].中华文史论丛,2022,第2期
  • 張伯偉(南京大學文學院).“文和”與“文戰”:東亞詩賦外交的兩種模式[J].中华文史论丛,2022,第2期
  • 張亦冰(中國人民大學歷史學院).北宋三司内部行政機制及其演進——以三司長官、三部判官爲中心[J].中华文史论丛,2022,第2期
  • 劉幗超(上海師範大學人文學院).賴山陽《東坡詩鈔》考論[J].中华文史论丛,2022,第2期
  • 吴麗娱(首都師範大學歷史學院).從陛、階二字的混用解析開元明堂禮[J].中华文史论丛,2022,第2期
  • 武紹衛(山東大學歷史文化學院).從崇佛到限佛:唐僧義紭及其經歷的兩個時代(武后—中宗、睿宗—玄宗)[J].中华文史论丛,2022,第2期
  • 唐雯(復旦大學中國古代文學研究中心、中國語言文學系).《舊唐書》中晚唐人物列傳史源辨析——以《順宗實録》八傳爲中心[J].中华文史论丛,2022,第2期
  • 喬志勇(暨南大學文學院中外關係研究所).論蒙元時期人身依附中的“對稱結構”——從銀延壽奴“殺害”驅口案談起[J].中华文史论丛,2022,第2期
  • 龔延明(浙江大學古籍研究所暨宋學研究中心).宋代官品與品官制度[J].中华文史论丛,2022,第2期
  • 楊曉敏,楊世文(四川大學古籍所).政治陰影下的宋代墓誌書寫——以《宋户部侍郎劉忠公墓誌銘》爲例[J].中华文史论丛,2022,第2期
  • 聶鴻音(四川師範大學文學院).《賢智集》:僅見的西夏個人詩文彙編[J].中华文史论丛,2022,第2期
  • 任哨奇(清華大學中文系).石經遺珠:關百益《漢熹平石經殘字譜》考釋[J].中华文史论丛,2022,第2期
  • 田天.馬王堆M3遣策“駙馬”補説[J].中华文史论丛,2022,第2期
  • 高慧.《代郭子儀謝兼河東節度使表》考辯[J].中华文史论丛,2022,第2期
  • 黄光輝.魏杞以左議大夫提舉江州太平興國宫考[J].中华文史论丛,2022,第2期
  • 秦光永(雲南大學歷史與檔案學院).俄藏黑水城文獻《謹算》所載星禽術釋讀[J].中华文史论丛,2022,第2期
  • 曹家齊(中山大學歷史學系).史觀與史實——評《宋高宗新論》[J].中华文史论丛,2022,第2期
  • 成瑋(華東師範大學國際漢語文化學院).文體論與民國時期文學史寫作的客觀取向——從錢鍾書《中國文學小史序論》説起[J].中华文史论丛,2022,第1期
  • 吉辰(中山大學歷史學系(珠海)).貝思福訪華中的中英日三方博弈——以“西法練兵”爲中心[J].中华文史论丛,2022,第1期
  • 陳特(復旦大學中國古代文學研究中心、中文系).模山範水與詩賦離合——由文體視角比觀謝靈運的山水書寫[J].中华文史论丛,2022,第1期
  • 朱曦林(中國社會科學院文學研究所).學術淵源與“學案”體式:《清儒學案》不爲康有爲立案再析[J].中华文史论丛,2022,第1期
  • 林磊(復旦大學歷史學系).知識選擇與教學操控——北平淪陷時期的馮承鈞及其西域南海之學[J].中华文史论丛,2022,第1期
  • 閻步克(北京大學中國古代史研究中心).先秦禮書中的“五十養於鄉”、“五十而爵”——一個基於“父老體制”的觀察[J].中华文史论丛,2022,第1期
  • 姜虎愚(北京大學哲學系).《茅蓬寺碑》的佛圖澄傳説與武鄉南山信仰景觀[J].中华文史论丛,2022,第1期
首页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尾页 共有3页,转到 页

帮助 | 繁體中文 | 关于发现 | 联系我们

超星发现系统 Copyright©·powered by 超星

客服电话:40082369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