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朱梦梦(香港中文大学文化及宗教研究系).人造人的中国之旅及其“感觉结构”的变迁——从R.U.R.到“人造人种”[J].中国比较文学,2023,第3期
-
陈戎女.主持人的话[J].中国比较文学,2023,第3期
-
关琳琳(上海师范大学人文学院).名不副实的“中庸”:论周作人对蔼理斯“冲突之哲学”的接受[J].中国比较文学,2023,第3期
-
陈嘉豪(天津师范大学文学院、跨文化与世界文学研究院).“语文学与人文学史”高端论坛暨天津市比较文学学会、外国文学学会2023年会会议综述[J].中国比较文学,2023,第3期
-
乔丽丽(上海师范大学人文学院).开放的形象学研究范式——评《别处的世界:早期近代欧洲旅行书写与亚洲形象》[J].中国比较文学,2023,第3期
-
张辉1,2,宋炳辉3,2,4(北京大学;中国比较文学学会;上海外国语大学;上海市比较文学研究会).《中国比较文学文库》总序[J].中国比较文学,2023,第3期
-
丁尔苏(上海外国语大学英语学院).Three Bones of Contention in Tragic Theory[J].中国比较文学,2023,第3期
-
张汉良(上海师范大学).“诗辩”文类语境下的雪莱和皮科克对话[J].中国比较文学,2023,第3期
-
张佳玲(华东师范大学中文系).余华在德国[J].中国比较文学,2023,第3期
-
陈睿琦(中国人民大学文学院).抒情与伦理的限度——论王国维的拜伦形象建构及其诗学价值[J].中国比较文学,2023,第3期
-
钱屏匀(上海电力大学外国语学院).中国故事对外讲述的个中三昧——评朱振武“汉学家中国文学英译研究”三部曲[J].中国比较文学,2023,第3期
-
高永(河北大学文学院).比较文学主题学理论的中国本土化——孟昭毅《比较文学主题学》评介[J].中国比较文学,2023,第3期
-
刘大先(中国社会科学院民族文学研究所;《民族文学研究》编辑部).中国多民族“语言-文学”谱系与比较研究的拓展[J].中国比较文学,2023,第2期
-
姚望(南京师范大学外国语学院).论赛珍珠的跨文化视野[J].中国比较文学,2023,第2期
-
黄芝(苏州大学外国语学院).作为“英语书写的世界文学”的印度英语文学[J].中国比较文学,2023,第2期
-
古大勇(绍兴文理学院鲁迅研究院).铃木三重吉“金鱼”与鲁迅“伤逝”的材源——兼论鲁迅创作与1923年前周作人译文的关系[J].中国比较文学,2023,第2期
-
张煦(上海外国语大学文学研究院).错位的想象与困惑的接受——从《丽莎的哀怨》生成的异域文化语境谈起[J].中国比较文学,2023,第2期
-
刘涛(上海外国语大学俄罗斯东欧中亚学院).世界文学视域下的俄语文学谱系[J].中国比较文学,2023,第2期
-
宋炳辉(上海外国语大学文学研究院).汉语文学的谱系与世界文学空间[J].中国比较文学,2023,第2期
-
卢婕(四川大学外国语学院).21世纪以来中国比较文学研究的转向[J].中国比较文学,2023,第2期
-
高旭东(上海交通大学人文学院).论马恩世界历史与世界文学的理论联系与创新[J].中国比较文学,2023,第2期
-
陈西军(华中师范大学外国语学院).光荣革命与笛福的中国[J].中国比较文学,2023,第2期
-
魏然(中国社会科学院外国文学研究所).将自我铭写于世界:西班牙语文学中的世界文学观念[J].中国比较文学,2023,第2期
-
张晓红(深圳大学).文化自信的百年叙事:中国比较文学学科发展回顾与展望[J].中国比较文学,2023,第2期
-
梁新军(苏州大学文学院).中国文学“走出去”的困境与出路——《国家译介行为论:英文版〈中国文学〉的翻译、出版与接受》读札[J].中国比较文学,2023,第2期
-
祁志祥(上海交通大学人文艺术研究院).比较文学视野下的文学理论与文化研究——王宁先生的学术历程、理论贡献及国际影响[J].中国比较文学,2023,第2期
-
王晓平(同济大学外国语学院).反思海外中国学与学术主体性——国外学界对汪晖学术思想的接受与评价[J].中国比较文学,2023,第2期
-
林晓霞(福建工程学院人文学院).语文学与达姆罗什的世界文学研究:传承与超越[J].中国比较文学,2023,第2期
-
宋炳辉.学术前沿:世界文学谱系研究(续)[J].中国比较文学,2023,第2期
-
宋炳辉.主持人的话[J].中国比较文学,2023,第2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