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期刊导航 | 学习空间 | 退出

期刊文章列表

  • 成思佳(郑州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越南研究所).异域的想象与认知——越南学者阮文超的“四海”认识[J].中国历史地理论丛,2021,第3期
  • 王永杰(东北师范大学历史文化学院).西方地理文献中“意貌山”概念的演变[J].中国历史地理论丛,2021,第3期
  • 路其首(陕西师范大学西北历史环境与经济社会发展研究院).明代“西北”的不同含义[J].中国历史地理论丛,2021,第3期
  • 周宏伟(陕西师范大学西北历史环境与经济社会发展研究院).百越族群与湖南区域地名的汉化进程[J].中国历史地理论丛,2021,第3期
  • 王子今(西北大学历史学院).秦汉“彭城”的交通地位[J].中国历史地理论丛,2021,第3期
  • 李嘎(山西大学中国社会史研究中心).《榆林府城图》与清代榆林城水患[J].中国历史地理论丛,2021,第3期
  • 陈东芳,李琪(陕西师范大学"一带一路"建设与中亚研究协同创新中心).В.В.巴托尔德的中亚历史地理研究及其贡献[J].中国历史地理论丛,2021,第3期
  • 张晓非(南开大学历史学院).元代河西地区行政建置的变迁[J].中国历史地理论丛,2021,第3期
  • 李花子(中国社会科学院古代史研究所).再论康熙年间穆克登立碑处并非小白山——与马孟龙先生商榷[J].中国历史地理论丛,2021,第3期
  • 本刊编辑部.1981-2021:纪念《中国历史地理论丛》创刊40周年[J].中国历史地理论丛,2021,第3期
  • 孙颖,李富意,孙建国.《中國歷史地理論叢》编委会论坛暨创刊40周年纪念会在西安举行[J].中国历史地理论丛,2021,第3期
  • 高升荣(陕西师范大学西北历史环境与经济社会发展研究院).民国时期西安居民的饮水问题及其治理[J].中国历史地理论丛,2021,第2期
  • 刘静(陕西师范大学西北历史环境与经济社会发展研究院;重庆工商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资源、生计与族群:清至民国时期青海湖湟鱼的捕捞与运销[J].中国历史地理论丛,2021,第2期
  • 程森(陕西师范大学西北历史环境与经济社会发展研究院).荒野向田园转化的政区适应——南泥湾垦区的变迁[J].中国历史地理论丛,2021,第2期
  • 魏建钢(浙江省越文化传承与创新研究中心).谢灵运始宁山居地位置新考[J].中国历史地理论丛,2021,第2期
  • 史行洋(复旦大学历史地理研究中心).1938年黄河南岸大堤决口新探[J].中国历史地理论丛,2021,第2期
  • 高建国,齐木德道尔吉(内蒙古大学蒙古学研究中心).汉代燕然山的位置[J].中国历史地理论丛,2021,第2期
  • 王兴锋(贵州师范大学历史与政治学院).蒙古高原的汉代城居与匈奴的游牧生活方式[J].中国历史地理论丛,2021,第2期
  • 孙昌麒麟1,钟翀1,王潇杰2(上海师范大学人文学院;陕西师范大学历史文化学院).南宋常熟的城市形态与城内的“界”——以《重修琴川志》的图文分析为中心[J].中国历史地理论丛,2021,第2期
  • 黄忠鑫(暨南大学历史地理研究中心).明清时期太仓州城的“里铺”[J].中国历史地理论丛,2021,第2期
  • 魏欣宝(武警工程大学基础部).明清陕西府县城墙的包砌[J].中国历史地理论丛,2021,第2期
  • 李培生,郭声波(暨南大学历史地理研究中心).唐定襄、云中二都督府设置时间新考[J].中国历史地理论丛,2021,第2期
  • 薛梦缘(中国人民大学清史研究所).晚清奉天东部县级政区界线变动[J].中国历史地理论丛,2021,第2期
  • 陈明(湖北省社会科学院楚文化研究所).李信所攻“鄢郢”即昌平君所徙之“郢”[J].中国历史地理论丛,2021,第2期
  • 张仲胤(南京大学历史学院).汉末巴郡分置考[J].中国历史地理论丛,2021,第2期
  • 张怡雯(复旦大学历史地理研究中心).从港口到卫所——澉浦镇平面格局的变迁[J].中国历史地理论丛,2021,第2期
首页 上一页 1 2 3 4 下一页 尾页 共有4页,转到 页

帮助 | 繁體中文 | 关于发现 | 联系我们

超星发现系统 Copyright©·powered by 超星

客服电话:40082369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