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期刊导航 | 学习空间 | 退出

期刊文章列表

  • 梁陈(陕西师范大学西北历史环境与经济社会发展研究院).隋唐长安郊祀祭坛的布局及形制设计思想[J].中国历史地理论丛,2022,第3期
  • 冯恩学,赵东海(吉林大学考古学院).扶余府城与黄龙府城的城址变迁[J].中国历史地理论丛,2022,第3期
  • 贾鸿源(鲁东大学历史文化学院).金南京宫城的布局与功能[J].中国历史地理论丛,2022,第3期
  • 郭声波,宋健(暨南大学历史地理研究中心).论史念海先生对中国历史地理学的开拓与贡献[J].中国历史地理论丛,2022,第3期
  • 白鸿叶(中国国家图书馆古籍馆).《中国国家图书馆藏山川名胜舆图集成》十卷本出版[J].中国历史地理论丛,2022,第3期
  • 凌滟,晏智健(中山大学历史学系(珠海)).“第7届历史地理信息系统论坛”纪要[J].中国历史地理论丛,2022,第3期
  • 梁克敏(陕西省社会科学院文化与历史研究所).中古时期鸿池陂的变迁与洛阳水运的兴衰[J].中国历史地理论丛,2022,第3期
  • 张青瑶(陕西师范大学西北历史环境与经济社会发展研究院).清代晋北地区的地权交易[J].中国历史地理论丛,2022,第2期
  • 李晓幸(浙江工业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族群互动与共生:清代以来玉米在广西山地的本土化进程——兼论斯科特“佐米亚理论”在中国的适用性问题[J].中国历史地理论丛,2022,第2期
  • 郝振宇(西北师范大学历史文化学院).北宋前期“禁盐制夏”措施及其实施困境[J].中国历史地理论丛,2022,第2期
  • 魏超(浙江师范大学边疆研究院).地理环境与10-14世纪越南红河平原政治地理的变迁[J].中国历史地理论丛,2022,第2期
  • 陈国保1,曾鸣2(广西师范大学越南研究院;云南大学历史与档案学院).越南藏《交州志》的成书年代与资料来源新探[J].中国历史地理论丛,2022,第2期
  • 张乐锋(河南大学历史文化学院;信阳师范学院历史文化学院).民国时期上海县的存废纷争与地域互动[J].中国历史地理论丛,2022,第2期
  • 许富翔(吉林师范大学历史文化学院).边疆整合视阈下民国初年热河的政区改制[J].中国历史地理论丛,2022,第2期
  • 王启明(陕西师范大学中国西部边疆研究院).清前期回疆的水稻种植[J].中国历史地理论丛,2022,第2期
  • 王宇谦(厦门大学人文学院).凌入中泓:清代黄河下游的凌汛与应对[J].中国历史地理论丛,2022,第2期
  • 白壮壮1,崔建新2(复旦大学历史地理研究中心;陕西师范大学西北历史环境与经济社会发展研究院).清代以来鄂尔多斯高原的沙漠化及其驱动机制[J].中国历史地理论丛,2022,第2期
  • 张永帅(云南师范大学历史与行政学院).近代云南鸦片的外销市场[J].中国历史地理论丛,2022,第2期
  • 史行洋(浙江农林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抗战时期豫东平原的排水困境与地方秩序——以扶沟县双洎河为例[J].中国历史地理论丛,2022,第2期
  • 王社教(陕西师范大学西北历史环境与经济社会发展研究院).史念海先生对中国历史地理学科建设的贡献[J].中国历史地理论丛,2022,第2期
  • 姬庆红(兰州大学历史文化学院).《马可·波罗行纪》所记甘州之真实性[J].中国历史地理论丛,2022,第2期
  • 刘振刚.修订本《魏书·地形志》校勘记两中都辨疑[J].中国历史地理论丛,2022,第2期
  • 刘振刚.敦煌本《诸道山河地名要略》井谷关考索[J].中国历史地理论丛,2022,第2期
  • 介永强(陕西师范大学历史文化学院).史念海先生与唐代历史地理研究——重读《唐代历史地理研究》[J].中国历史地理论丛,2022,第2期
  • 韩昭庆,韦凯(复旦大学历史地理研究中心).近70年来中国河湖水系变迁研究述评[J].中国历史地理论丛,2022,第1期
  • 王元林,肖东陶(广州大学人文学院历史系).明清广州琶洲塔与珠江口航道的关系[J].中国历史地理论丛,2022,第1期
首页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尾页 共有3页,转到 页

帮助 | 繁體中文 | 关于发现 | 联系我们

超星发现系统 Copyright©·powered by 超星

客服电话:40082369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