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期刊导航 | 学习空间 | 退出

期刊文章列表

  • 祝意青1,张勇2,杨雄1,刘芳1,张国庆1,赵云峰1,隗寿春1,毛经伦1,张松1(中国地震局第二监测中心;武汉大学).时变重力在地震研究方面的进展与展望[J].地球与行星物理论评,2022,第3期
  • 焦立果,雷宇,涂继耀,赵军浩(中国地震局地球物理研究所).航磁异常分析技术及其在地质构造中的应用[J].地球与行星物理论评,2022,第3期
  • 文艺1,2,伍康1,2(清华大学精密测试技术及仪器国家重点实验室;清华大学精密仪器系).面向绝对重力测量的振动补偿技术发展[J].地球与行星物理论评,2022,第3期
  • 冯金扬1,2,吴书清1,2,李春剑1,2,王启宇1,2,牟丽爽1,2,粟多武1,2(中国计量科学研究院;国家市场监管总局时间频率与重力计量基准重点实验室).绝对重力仪国际比对方法[J].地球与行星物理论评,2022,第3期
  • 邓青云1,郝卫峰2,叶茂1,郑翀1,肖驰3,鄢建国1,Jean-Pierre Barriot1,李斐1,2(武汉大学测绘遥感信息工程国家重点实验室;武汉大学中国南极测绘研究中心;中国地震局武汉地震研究所).月球重力场对月球内部结构研究的作用[J].地球与行星物理论评,2022,第3期
  • 侍文1,2,陈石1,2,韩建成1,2,贾路路1,2(中国地震局地球物理研究所;北京白家疃地球科学国家野外科学观测研究站).岩石圈有效弹性厚度估算方法研究进展[J].地球与行星物理论评,2022,第3期
  • 申宇彤,杨光亮,谈洪波,王嘉沛,张明辉,申重阳(中国地震局地震研究所).川滇及邻区布格重力异常与地壳密度结构研究进展[J].地球与行星物理论评,2022,第3期
  • 唐晗晗1,郭良辉1,2(中国地质大学(北京)地球物理与信息技术学院;地质过程与矿产资源国家重点实验室(中国地质大学)).接收函数与重力联合估计的技术与应用研究进展[J].地球与行星物理论评,2022,第3期
  • 陈石.寄语[J].地球与行星物理论评,2022,第3期
  • 周浩1,2,罗志才1,2,周泽兵1,2,杨帆1,2,郭向1,2,李耀宗1,2,郑李均1,2,郑舒允1,2(华中科技大学精密重力测量国家重大科技基础设施;华中科技大学物理学院地球物理研究所基本物理量测量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利用卫星跟踪卫星观测数据确定时变重力场球谐解的发展趋势[J].地球与行星物理论评,2022,第3期
  • 本刊编辑部.《地球与行星物理论评》稿约[J].地球与行星物理论评,2022,第3期
  • 郝瑞杰1,万晓云1,眭晓虹2,贾永君3,吴星4(中国地质大学(北京)土地科学技术学院;钱学森空间技术实验室;国家卫星海洋应用中心;北京特种工程设计研究院).海底地形探测和模型研制现状及精度分析[J].地球与行星物理论评,2022,第2期
  • 蒋星达1,2,张伟3,2,杨辉3,2(哈尔滨工业大学航天工程与力学系;南方科技大学深圳市深远海油气勘探技术重点实验室;南方科技大学地球与空间科学系).地球物理反演问题中的贝叶斯方法研究[J].地球与行星物理论评,2022,第2期
  • 许英才,曾宪伟(宁夏回族自治区地震局).2021年11月18日宁夏灵武MS4.0地震震源参数研究[J].地球与行星物理论评,2022,第2期
  • 汤聪1,符力耘2,3,肖富森1,杜启振2,3(中国石油西南油气田公司勘探开发研究院;山东省深层油气重点实验室中国石油大学(华东);青岛海洋科学与技术试点国家实验室海洋矿产资源评价与探测技术功能实验室).金属矿地震勘探进展与展望[J].地球与行星物理论评,2022,第2期
  • 孙权1,裴顺平2,郭震1,陈永顺1(南方科技大学海洋科学与工程系;中国科学院青藏高原研究所青藏高原地球系统与资源环境国家重点实验室).结构控制的凹凸体对大地震孕育的重要作用[J].地球与行星物理论评,2022,第2期
  • 尧中华1,孙天然2(中国科学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中国科学院国家空间科学中心).木星软X射线极光产生机制与探测科学展望[J].地球与行星物理论评,2022,第2期
  • 胡佳顺(南方科技大学地球与空间科学系).夏威夷—皇帝海山链弯折的形成与Kronotsky古俯冲的联系[J].地球与行星物理论评,2022,第2期
  • 杨亚洲,刘洋(中国科学院国家空间科学中心).嫦娥四号在月球背面发现碳质球粒陨石撞击残留物[J].地球与行星物理论评,2022,第2期
  • 王伟君1,陈凌2,3,王一博4,彭菲1(中国地震局地震预测研究所;中国科学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岩石圈演化国家重点实验室;中国科学院大学地球与行星科学学院;中国科学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油气资源研究院重点实验室).光纤振动传感之二:基于散射或透射光的本征传感及其地震学应用[J].地球与行星物理论评,2022,第2期
  • 张斌1,2,3,俞言祥4(中国地质科学院地质力学研究所;自然资源部活动构造与地质安全重点实验室;自然资源部北京地壳应力应变野外科学观测研究站;中国地震局地球物理研究所).近场强震动记录基线校正方法[J].地球与行星物理论评,2022,第2期
  • 何飞,魏勇(中国科学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古代赤道极光揭示西太平洋磁异常演化[J].地球与行星物理论评,2022,第2期
  • 宋雨佳1,2,曹戎机1,2,盘晓东1,2,顾国辉1,2,韩迪1,2,关升1,2,孙立影1,2(吉林省地震局吉林长白山火山国家野外科学观测研究站;中国地震局火山研究所).汤加火山2022年喷发回顾 ——对国内火山监测研究的启示[J].地球与行星物理论评,2022,第2期
首页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尾页 共有3页,转到 页

帮助 | 繁體中文 | 关于发现 | 联系我们

超星发现系统 Copyright©·powered by 超星

客服电话:40082369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