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范祥涛,李耀(南京航空航天大学外国语学院).认知语言学视角下英汉学术翻译意义转移的性质研究——以《盖娅时代》翻译为例[J].外国语(上海外国语大学学报),2022,第4期
-
裴霜霜(暨南大学外国语学院).时间语义加工中空间图式模拟的神经机制研究——ERPs证据[J].外国语(上海外国语大学学报),2022,第4期
-
陈佳1,徐萌2(上海外国语大学教育部出国培训部暨海外合作学院;上海外国语大学英语学院).《认知话语分析概论》述评[J].外国语(上海外国语大学学报),2022,第4期
-
冉永平1,杨璘璘2,刘平1,2(广东外语外贸大学外国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研究中心;广东外语外贸大学国际商务英语学院).语用学的包容性及融合性[J].外国语(上海外国语大学学报),2022,第4期
-
宋文辉(中国人民大学文学院).重估部分词汇主义研究区分英语真、假结果构式的合理性[J].外国语(上海外国语大学学报),2022,第4期
-
陈宗利,谢敏(鲁东大学外国语学院).汉语体标记“起来”生成句法研究[J].外国语(上海外国语大学学报),2022,第4期
-
罗天华,邓舒文(浙江大学文学院/国家语言文字推广基地).从类型学看现代汉语冠词的词类地位[J].外国语(上海外国语大学学报),2022,第4期
-
靳振勇(河南农业大学外国语学院;广东外语外贸大学英语语言文化学院).批评之批评:翟理斯《聊斋志异》英译之“去秽亵”的再思考[J].外国语(上海外国语大学学报),2022,第4期
-
侯林平1,郎玥2,何元建1(山东科技大学外国语学院;中国海洋大学外国语学院).翻译方向对概念障碍加工路径的影响:语料库辅助认知对比研究[J].外国语(上海外国语大学学报),2022,第4期
-
赵芃1,田海龙2(天津商业大学外国语学院;山东师范大学外国语学院).语言研究中的意识形态:概念梳理、角色界定、理论思考[J].外国语(上海外国语大学学报),2022,第4期
-
徐玉臣,剡璇,苏蕊,寇英.《英汉科技语篇中语言评价系统对比研究(英文版)》[J].外国语(上海外国语大学学报),2022,第4期
-
刘国辉.《名词化动态整合研究》[J].外国语(上海外国语大学学报),2022,第4期
-
王欢1,林正军2(吉林农业大学外国语学院;北京外国语大学英语学院).原型范畴视阈下英语方位转换构式量化研究[J].外国语(上海外国语大学学报),2022,第4期
-
刘云虹(南京大学外国语学院).对话与共生——试析许钧关于中华文化译介的思考[J].外国语(上海外国语大学学报),2022,第4期
-
魏在江1,2,赵帮华2(广东外语外贸大学外国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研究中心;广东外语外贸大学英文学院).认知语言学的新发展——《劳特利奇认知语言学手册》述评[J].外国语(上海外国语大学学报),2022,第4期
-
(教育部中外语言交流合作中心).《国际中文教育中文水平等级标准(英文版)》[J].外国语(上海外国语大学学报),2022,第4期
-
梅德明,佟和龙.《生成语法理论演进研究》[J].外国语(上海外国语大学学报),2022,第4期
-
邵斌,杨静(浙江大学外国语学院).英汉名动范畴边界渗透的类型学考察[J].外国语(上海外国语大学学报),2022,第3期
-
任育新(兰州理工大学外国语学院).身份的联合共构:身份动态建构新探[J].外国语(上海外国语大学学报),2022,第3期
-
刘风光1,石文瑞2(大连外国语大学英语学院;大连外国语大学东北亚研究中心).伦理语用学视阈下中美政治谴责言语行为对比研究[J].外国语(上海外国语大学学报),2022,第3期
-
朱嘉春1,罗选民2(西安交通大学外国语学院;广西大学外国语学院).《西游记》蓝诗玲英译本中译述策略的运用——兼论译述对典籍外译的意义[J].外国语(上海外国语大学学报),2022,第3期
-
尚小奇1,李德超2(深圳大学外国语学院;香港理工大学中文及双语学系).数据驱动下的口译分项评估权重研究:母语为汉语的评分员视角[J].外国语(上海外国语大学学报),2022,第3期
-
宗世海,马天欢(暨南大学华文学院).试论汉语近意句[J].外国语(上海外国语大学学报),2022,第3期
-
王美琪,何春燕(上海外国语大学英语学院).人际语用学视角下冲突会话中的关系元话语研究[J].外国语(上海外国语大学学报),2022,第3期
-
莫咏仪,周榕(华南师范大学外国语言文化学院/语言认知与测试研究中心).《视觉隐喻:结构与加工》述评[J].外国语(上海外国语大学学报),2022,第3期
-
卢楠1,袁传有2(广东外语外贸大学国际商务英语学院;广东外语外贸大学外国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研究中心).司法意见书的语类嵌入结构探析[J].外国语(上海外国语大学学报),2022,第3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