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期刊导航 | 学习空间 | 退出

期刊文章列表

  • 刘容天(中央民族大学文学院).茅盾阅读史与《子夜》式“新写实派文学”的生成[J].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丛刊,2022,第11期
  • 蔡震(中国社会科学院郭沫若纪念馆).郭沫若与马克思主义[J].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丛刊,2022,第11期
  • 郭平英(中国社会科学院郭沫若纪念馆).郭沫若研读翻译马克思主义理论著作若干史料的重温[J].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丛刊,2022,第11期
  • 商金林(北京大学中文系).郭沫若《蒋委员长会见记》版本的由来及用途[J].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丛刊,2022,第11期
  • 陈佳(福州大学人文社会科学学院).试论周作人与梅尼普斯传统[J].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丛刊,2022,第11期
  • 王璞(美国布兰代斯大学).郭沫若研究的“自我批判”[J].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丛刊,2022,第11期
  • 肖进(上海政法学院语言文化学院).地方文艺、报刊征文与社会主义文艺的普及进路※ ——以“十七年”时期报刊征文为中心的考察[J].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丛刊,2022,第11期
  • 朱自强(中国海洋大学文学与新闻传播学院).身体美学:王蒙《猴儿与少年》的艺术超越性[J].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丛刊,2022,第10期
  • 马娇娇(清华大学中文系).进入“前线”的方式:基于高敏夫《战地日记》的观察(1938—1939)[J].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丛刊,2022,第10期
  • 唐蕾(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为曹操翻案”的三层“翻案”结构考察[J].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丛刊,2022,第10期
  • 李松睿(中国艺术研究院《文艺研究》杂志社).历史、互文与细节描写——评孙甘露《千里江山图》[J].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丛刊,2022,第10期
  • 洪治纲(杭州师范大学人文学院.文艺批评研究院).论非虚构写作的跨界特性及其意义[J].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丛刊,2022,第10期
  • 张武军(西南大学文学院).革命文学探源:国民革命体验与郁达夫的“方向转换”[J].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丛刊,2022,第10期
  • 葛飞(南京大学中国新文学研究中心).罗曼·罗兰“大革命戏剧”在中国:“苏联之友”的国际传播[J].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丛刊,2022,第10期
  • 吴晓东(北京大学中文系).三位留日作家与中国现代文学创生期的主体问题[J].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丛刊,2022,第10期
  • 郭帅(西南大学文学院).左翼文艺与西安事变[J].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丛刊,2022,第10期
  • 解志熙.珍惜前辈们的文学心血——《中国现代文学文献辑存丛书》解说[J].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丛刊,2022,第10期
  • 孙甘露(华东师范大学中国创意写作研究院).感念[J].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丛刊,2022,第10期
  • 邓小燕(武汉大学文学院).梁鸿论——知识分子返乡书写症候分析[J].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丛刊,2022,第10期
  • 程光炜(中国人民大学文学院).北岛诗歌创作的考订问题[J].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丛刊,2022,第10期
  • 王澄霞1,吴嘉瑜2(扬州大学文学院;常熟市实验中学).从“师母”形象看阿袁的小说创作[J].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丛刊,2022,第9期
  • 谭望(江西科技师范大学数字化社会与地方文化发展研究中心).从传播“监测环境”功能看张恨水小说的新闻性[J].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丛刊,2022,第9期
  • 古大勇(绍兴文理学院鲁迅研究院).论鲁迅《伤逝》的“重写型”小说[J].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丛刊,2022,第9期
  • 秦林芳(南京晓庄学院文学院).歌剧《王秀鸾》中的民间元素[J].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丛刊,2022,第9期
  • 张悦(中国政法大学人文学院).沈从文在“京海之争”中的真实意图重辨[J].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丛刊,2022,第9期
  • 侯敏(辽宁大学文学院).周扬、胡风社会主义现实主义论争中的高尔基[J].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丛刊,2022,第9期
  • 张丛皞,姜佳奇(吉林大学文学院).工业战线上的“心灵革命”:当代东北劳模报告文学的精神维度[J].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丛刊,2022,第9期
  • 刘永春(扬州大学文学院).“近未来”书写的审美形态及其对科幻小说的观念变革——郝景芳小说论[J].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丛刊,2022,第9期
  • 崔庆蕾(《中国当代文学研究》编辑部).主题、方法与理想读者——论“儿童”与曹文轩文学叙事的关系[J].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丛刊,2022,第9期
首页 上一页 1 2 3 4 5 下一页 尾页 共有8页,转到 页

帮助 | 繁體中文 | 关于发现 | 联系我们

超星发现系统 Copyright©·powered by 超星

客服电话:40082369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