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王帅鹏,徐克科,王小怡(河南理工大学测绘与国土信息工程学院).2021 年玛多MW7.4 地震强震加载及其对周围地区应力扰动的影响[J].地震学报,2023,第5期
-
(地震学报编辑部).欢迎订阅2024年度《地震学报》[J].地震学报,2023,第5期
-
王薇,吴建平,蔡妍(中国地震局地球物理研究所).鄂尔多斯及周边地区上地幔三维P波速度结构及其构造意义[J].地震学报,2023,第4期
-
刘静1,徐晶2,偶奇3,韩龙飞1,王子君1,邵志刚4,张培震5,姚文倩1,王鹏6(天津大学地球系统科学学院;中国地震局第二监测中心;牛津大学地球科学系;中国地震局地震预测研究所;中山大学地球科学与工程学院;中国地震局地质研究所).关于1920年海原大地震震级高估的讨论[J].地震学报,2023,第4期
-
丁佳龙1,周游2,郝冰1,李远东1,周正华1,魏来3,魏鑫4,宋加密5(南京工业大学交通运输工程学院;中国地质调查局国土资源实物地质资料中心;贵州省交通规划勘察设计研究院股份有限公司;黑龙江中医药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湖南联智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南京分公司).基于地脉动谱比的龙头山集镇局部场地特征分析[J].地震学报,2023,第4期
-
刘兆飞1,2,3,何鸿毅1,2,陈志1,2,李营1,2,路畅1,2,4,邵俊杰1,2,高梓涵1,2(中国地震局地震预测研究所;中国地震局地震预测重点实验室;中国地质大学(北京)地球科学与资源学院;中国地震局地球物理研究所).北京黄庄—高丽营断裂土壤气体地球化学特征及其对地震活动的指示[J].地震学报,2023,第4期
-
沈欣茹,郝冰,李远东,陈珍,周正华(南京工业大学交通运输工程学院).河谷地形对地震动的影响分析[J].地震学报,2023,第4期
-
高瑜,刘莎,郑钰(中国地震局地球物理研究所).四川威远地区近震剪切波分裂特征[J].地震学报,2023,第4期
-
史克旭,周聪,张佩,张蒙(中国地震局第二监测中心).利用重复地震研究安宁河断裂带及周边地区深部滑动速率[J].地震学报,2023,第4期
-
王鹏1,冯旭平1,张功恒1,潘磊1,陈晓非1,2,3(南方科技大学地球与空间科学系;深圳市深远海油气勘探技术重点实验室(南方科技大学);南方海洋科学与工程广东省实验室(广州)).基于背景噪声面波成像法研究土耳其中部岩石圈速度结构[J].地震学报,2023,第4期
-
惠红军,杨家英,赵永红,李小凡(北京大学地球与空间科学学院).断层边坡地震动载效应的数值模拟[J].地震学报,2023,第4期
-
张明东1,刘建波1,张玮2,吴博洋1,廖晓峰3(天津市地震局;南开大学人事处; 四川省地震局).天津塘沽台直流视电阻率下降异常的成因分析[J].地震学报,2023,第4期
-
谭洁玉1,李蓝萍2,孙君嵩1(江苏省地震局;广东省水文地质大队).长短极距比值干扰源定位方法及其在地电场观测中的实际应用[J].地震学报,2023,第4期
-
吴燕雄1,2,3,吴琼1,3,张旸1,滕云田1,3,别路4,李城锁5,黄家亮6(中国地震局地球物理研究所;防灾科技学院;河北省地震灾害仪器与监测技术重点实验室;广州海洋地质调查局;天津航海仪器研究所;中国地震局第一监测中心).激光干涉绝对重力仪干涉信号处理算法的动态适应性及其船载应用评估[J].地震学报,2023,第4期
-
谢紫藤,刘瑞丰,王子博,李赞,孔韩东,胡岩松(中国地震局地球物理研究所).震源机制对地震辐射能量估计的影响[J].地震学报,2023,第4期
-
吴越楚1,杨挺1,2,3(南方科技大学海洋科学与工程系海底地震仪实验室;上海佘山地球物理国家野外科学观测研究站;南方海洋科学与工程广东省实验室).海底地震仪垂直分量倾斜噪声的去除* ——以磐鲲南海测试数据为例[J].地震学报,2023,第3期
-
王宜志1,2,杨挺2,3,4,刘晨光5,刘丹1,2,吴越楚2(哈尔滨工业大学仪器科学与工程学院;南方科技大学海洋科学与工程系海底地震仪实验室;上海佘山地球物理国家野外科学观测研究站;南方海洋科学与工程广东省实验室;自然资源部第一海洋研究所).中国南海西北次海盆海底地震记录的短时事件分析[J].地震学报,2023,第3期
-
魏垚1,2,牛雄伟1,2,3,虞嘉辉1,2,宫文斐1,2,董崇志1,2,卫小冬1,2,阮爱国1,2(自然资源部第二海洋研究所;自然资源部海底科学重点实验室;东海实验室).利用海底地震仪探测碳泄漏的研究进展[J].地震学报,2023,第3期
-
朱昕晖1,方孙珂2,林建民2,3(浙江海洋大学海洋科学与技术学院;浙江大学海洋学院;浙江大学浙江省海洋观测-成像试验区重点实验室).基于地震学的台风监测研究[J].地震学报,2023,第3期
-
刘芳1,2,孙冬军1,2,周一剑3,朱艾斓1,2,魏薇1,2,朴健4(上海市地震局;上海佘山地球物理国家野外科学观测研究站;加州大学滨河分校地球科学学院;北京大学地球与空间科学学院).基于自动检测方法的福建地区断裂带地震活动性研究[J].地震学报,2023,第3期
-
宋海斌(海洋地质国家重点实验室;海洋地质国家重点实验室).地震海洋学新进展[J].地震学报,2023,第3期
-
孙冬军1,2,刘芳1,2,王鹏1,2,于海英1,2,王成睿1,2(上海市地震局;上海佘山地球物理国家野外科学观测研究站).台风黑格比和巴威对地脉动的影响[J].地震学报,2023,第3期
-
白琨琳1,2,范朝焰1,3,万奎元1,3,张成龙1,2,夏少红1,3(国科学院边缘海与大洋地质重点实验室中国科学院南海海洋研究所;南方海洋科学与工程广东省实验室;中国科学院大学).主动源海底地震仪记录数据的时间问题及原因分析[J].地震学报,2023,第3期
-
郭长升1,2,孙鹏超1,2,魏东平1,2(中国科学院大学地球与行星科学学院;中国科学院计算地球动力学重点实验室).洋脊俯冲对智利三联点南部孕震区尺度影响的动力学模拟[J].地震学报,2023,第3期
-
薛梅1,2,李琳1,杨挺3,2,刘晨光4,华清峰4,夏少红5,黄海波5,黎伯孟6,霍达7,潘谟晗3(同济大学海洋地质国家重点实验室;南方科技大学海洋科学与工程系;自然资源部第一海洋研究所海洋地质与成矿作用自然资源部重点实验室;中国科学院南海海洋研究所;上海佘山地球物理国家野外科学观测研究站;越南科学技术研究院地球物理研究所;多伦多大学土木与矿物工程系).南海上地幔各向异性结构及动力学含义[J].地震学报,2023,第3期
-
王昊1,谭平川1,阮爱国1,2,3(自然资源部第二海洋研究所海底科学重点实验室;上海交通大学海洋学院;浙江大学地球科学学院).从西南印度洋中脊轴部形态及其两侧沉降速率变化探讨热点与洋中脊相互作用[J].地震学报,2023,第3期
-
薛梅1,2,杨挺3,2,于有强1,2,夏少红4,徐亚5,宋海斌1(同济大学海洋地质国家重点实验室;南方科技大学海洋科学与工程系;中国科学院南海海洋研究所;中国科学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上海佘山地球物理国家野外科学观测研究站).《海洋地球物理》 专辑前言[J].地震学报,2023,第3期
-
褚伟1,徐亚1,2,张健1,张倩文1,2,路书鹏1,2,胡琪鑫1,2(中国科学院大学地球与行星科学学院;中国科学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格陵兰岛地区居里面深度[J].地震学报,2023,第3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