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期刊导航 | 学习空间 | 退出

期刊文章列表

  • 罗顺社1,2,吕奇奇1,2,席明利1,3,何幼斌1,向吉1(长江大学油气资源与勘探技术教育部重点实验室;长江大学地球科学学院;中国石油长庆油田分公司第十一采油厂).湘北九溪、沅古坪下奥陶统等深岩类型、碳氧同位素特征及沉积环境[J].石油与天然气地质,2015,第5期
  • 王文环1,彭缓缓1,李光泉2,吕文峰1,魏晨吉1,秦勇1(中国石油勘探开发研究院;中国石化石油工程技术服务有限公司).大庆低渗透油藏注水动态裂缝开启机理及有效调整对策[J].石油与天然气地质,2015,第5期
  • 熊金玉1,李思田1,唐玄1,陈瑞银2,王敏2,黄正林1,孙细宁1,3,杜克锋1,3(中国地质大学(北京)页岩气勘查与评价国土资源部重点实验室;中国石油勘探开发研究院实验研究中心;陕西延长石油(集团)有限责任公司研究院).湖相碳酸盐岩致密储层有机质赋存状态与孔隙演化微观机理[J].石油与天然气地质,2015,第5期
  • 袁玉松1,周雁1,邱登峰1,王茜茜2(中国石化石油勘探开发研究院;中国地质大学(北京)地球科学学院).埋藏过程中泥页岩非构造裂缝的形成演化模式[J].石油与天然气地质,2015,第5期
  • 赵向原1,曾联波1,靳宝光2,焦军3,李培海4,张阳禹5,陈敏政6(中国石油大学(北京)地球科学学院;中国石油长城钻探工程有限公司解释研究中心;中国石油长庆油田分公司勘探开发研究院;中国石油东方地球物理公司辽河物探分公司;中海石油研究总院;中海石油深圳分公司研究院).裂缝性低渗透砂岩油藏合理注水压力——以鄂尔多斯盆地安塞油田王窑区为例[J].石油与天然气地质,2015,第5期
  • 周雁,袁玉松,邱登峰(中国石化石油勘探开发研究院构造与沉积储层实验室).泥页岩构造裂缝形成演化模式——以四川盆地东部泥页岩为例[J].石油与天然气地质,2015,第5期
  • 张友1,2,3,侯加根3,曹彦清4,郑兴平1,2,邵冠铭1,2,贾俊山5,白晓佳6,段冬平7(中国石油杭州地质研究院;中国石油碳酸盐岩储层重点实验室;中国石油大学(北京)地球科学学院;中国石油大庆油田分公司勘探开发研究院;中国石化胜利油田分公司地质研究院;中国石油塔里木油田勘探开发研究院;中海石油(中国)有限公司).基于构型单元的储层质量分布模式——以胜坨油田二区沙二段8砂组厚层河口坝砂体为例[J].石油与天然气地质,2015,第5期
  • 孙冬胜,李双建,朱东亚,张殿伟,沃玉进,何治亮(中国石化石油勘探开发研究院构造与沉积储层实验室).四川盆地都匀运动不整合及其油气意义[J].石油与天然气地质,2015,第5期
  • 赵靖舟1,2,王大兴3,孙六一3,包洪平3,肖晖1,吴伟涛1,陈永波1(西安石油大学地球科学与工程学院;西安石油大学陕西省油气成藏地质学重点实验室;中国石油长庆油田分公司勘探开发研究院).鄂尔多斯盆地西北部奥陶系气源及其成藏规律[J].石油与天然气地质,2015,第5期
  • 李瑞磊1,2,朱建峰2,刘玮3,刘曼丽2,陆建林4,王保华4,陈光宇2(中国地质大学(北京)能源学院;中国石化东北分公司;吉林大学地球科学学院;中国石化石油勘探开发研究院无锡石油地质研究所).松辽盆地长岭断陷火山岩锆石U-Pb测年及其地质意义[J].石油与天然气地质,2015,第5期
  • 曲希玉1,陈修1,邱隆伟1,张满利2,张向津3(中国石油大学(华东)地球科学与技术学院;烟台外国语实验学校;天津方联科技发展有限公司).石英溶解型次生孔隙的成因及其对储层的影响——以大牛地气田上古生界致密砂岩储层为例[J].石油与天然气地质,2015,第5期
  • 范兴燕1,张研1,肖高杰1,唐衔2(中国石油勘探开发研究院物探技术研究所;中化石油勘探开发有限公司技术研究中心).轮深地区寒武系台缘礁滩相储层预测[J].石油与天然气地质,2015,第5期
  • 王超1,2,3,陆永潮2,杜学斌2,刘占红2(中国石化江汉石油管理局;中国地质大学(武汉)资源学院;中国地质大学(武汉)构造与油气资源教育部重点实验室).油页岩岩性非均质性特征及地球物理精细刻画——以苏北盆地溱潼凹陷阜宁组二段为例[J].石油与天然气地质,2015,第5期
  • 秦伟军,李娜,付兆辉(中国石化石油勘探开发研究院).高邮凹陷深层系有效储层形成控制因素[J].石油与天然气地质,2015,第5期
  • 胡晓庆,范廷恩,王晖,赵卫平,张宇焜,牛涛,肖大坤,张显文(中海石油研究总院).厚层复杂岩性油藏的储层精细表征及对开发的影响——以渤海湾石臼坨地区A油田沙一、沙二段油藏为例[J].石油与天然气地质,2015,第5期
  • (《石油与天然气地质》编辑部).《石油与天然气地质》来稿须知[J].石油与天然气地质,2015,第5期
  • (《石油与天然气地质》编辑部).《石油与天然气地质》2016年报道计划[J].石油与天然气地质,2015,第5期
  • 张琴1,2,刘畅3,梅啸寒1,乔李井宇1(中国石油大学(北京)地球科学学院;中国石油大学油气资源与探测国家重点实验室;中联煤层气有限责任公司).页岩气储层微观储集空间研究现状及展望[J].石油与天然气地质,2015,第4期
  • 蒋有录1,刘培2,宋国奇3,刘华1,王永诗3,赵凯1(中国石油大学(华东)地球科学与技术学院;中海石油(中国)有限公司深圳分公司研究院;中国石化胜利油田分公司).渤海湾盆地新生代晚期断层活动与新近系油气富集关系[J].石油与天然气地质,2015,第4期
  • 魏志红(中国石化勘探分公司).四川盆地及其周缘五峰组-龙马溪组页岩气的晚期逸散[J].石油与天然气地质,2015,第4期
  • 刘自亮1,2,沈芳1,朱筱敏2,3,廖纪佳4,张修强5,孟昊2(成都理工大学能源学院;中国石油大学地球科学学院;中国石油大学油气资源与探测国家重点实验室;西南石油大学;中国石油东方地球物理公司研究院).浅水三角洲研究进展与陆相湖盆实例分析[J].石油与天然气地质,2015,第4期
  • 印森林1,陈恭洋1,戴春明2,吴胜和3,芦凤明4,冯文杰3(长江大学计算机科学学院;中国石油吉林油田扶余采油厂;中国石油大学地球科学学院;中国石油大港油田公司勘探开发研究院).河口坝内部储层构型及剩余油分布特征——以大港油田枣南断块长轴缓坡辫状河三角洲为例[J].石油与天然气地质,2015,第4期
  • 张顺存1,邹妞妞1,2,史基安1,常秋生3,鲁新川1,陈波1,2(甘肃省油气资源研究重点实验室/中国科学院油气资源研究重点实验室;中国科学院大学;中国石油新疆油田分公司勘探开发研究院).准噶尔盆地玛北地区三叠系百口泉组沉积模式[J].石油与天然气地质,2015,第4期
  • 张慧1,焦淑静2,庞起发1,李宁1,林伯伟1(SGS集团瑞华通正非常规油气技术检测(北京)有限公司;中国石油大学能源材料微结构实验室).中国南方早古生代页岩有机质的扫描电镜研究[J].石油与天然气地质,2015,第4期
  • 王香增,范柏江,张丽霞,姜呈馥(陕西延长石油(集团)有限责任公司研究院).陆相页岩气的储集空间特征及赋存过程——以鄂尔多斯盆地陕北斜坡构造带延长探区延长组长7段为例[J].石油与天然气地质,2015,第4期
  • 孙丽娜1,2,张中宁1,吴远东1,2,苏龙1,夏燕青1,王自翔1,2,郑有伟1,2(甘肃省油气资源研究重点实验室/中国科学院油气资源研究重点实验室;中国科学院大学).生物标志化合物热成熟度参数演化规律及意义——以Ⅲ型烃源岩HTHP生排烃热模拟液态烃产物为例[J].石油与天然气地质,2015,第4期
  • 钟大康1,姜振昌1,郭强2,孙海涛1,杨喆1(中国石油大学油气资源与探测国家重点实验室;核工业部北京地质研究院).内蒙古二连盆地白音查干凹陷热水沉积白云岩的发现及其地质与矿产意义[J].石油与天然气地质,2015,第4期
  • 高志勇1,2,朱如凯1,2,冯佳睿1,2,李小陪3,赵雪松3,郭美丽3(中国石油勘探开发研究院实验研究中心;中国石油勘探开发研究院提高石油采收率国家重点实验室;中国地质大学).库车坳陷侏罗系-新近系砾岩特征变化及其对天山隆升的响应[J].石油与天然气地质,2015,第4期
首页 上一页 1 2 3 4 5 下一页 尾页 共有5页,转到 页

帮助 | 繁體中文 | 关于发现 | 联系我们

超星发现系统 Copyright©·powered by 超星

客服电话:40082369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