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期刊导航 | 学习空间 | 退出

期刊文章列表

  • 魏鹏1,秦誉嘉1,王振营2,赵守歧3,李志红1(中国农业大学植物保护学院,农业农村部植物检疫性有害生物监测防控重点实验室;中国农业科学院植物保护研究所;全国农业技术推广服务中心).基于MaxEnt模型预测气候变化下玉米根萤叶甲在中国的潜在地理分布[J].植物保护学报,2022,第5期
  • 苟雪莲1,2,王振营2,涂雄兵2,龙秀珍3,于永浩3,施建琴2,郭井菲2,董辉1(沈阳农业大学植物保护学院;中国农业科学院植物保护研究所,植物病虫害生物学国家重点实验室;广西壮族自治区农业科学院植物保护研究所,农业农村部华南果蔬绿色防控重点实验室,广西作物病虫害生物学重点实验室).两株虫生真菌对草地贪夜蛾的致病力及高毒力菌株与卵寄生蜂的相容性[J].植物保护学报,2022,第5期
  • 刘博,李志红,郭韶堃(中国农业大学植物保护学院植物生物安全系,农业农村部植物检疫有害生物监测防控重点实验室).草地贪夜蛾入侵机制概述[J].植物保护学报,2022,第5期
  • 高金会,张国良,付卫东,马涛,袁至立,宋振(中国农业科学院农业环境与可持续发展研究所).基于宏基因组测序解析长刺蒺藜草入侵对根际土壤氮循环的影响[J].植物保护学报,2022,第5期
  • 魏鹏1,张源1,何佳遥2,周涛1,刘慧3,秦誉嘉1,赵守歧3,范在丰1,李志红1(中国农业大学植物保护学院,农业农村部植物检疫性有害生物监测防控重点实验室;中国检验检疫科学研究院;全国农业技术推广服务中心).基于MaxEnt模型分析气候变化下玉米褪绿斑驳病毒的潜在地理分布[J].植物保护学报,2022,第5期
  • 徐艳玲1,秦誉嘉1,张源1,张岳2,付卫东2,张国良2,李志红1,赵紫华1(中国农业大学植物保护学院植物生物安全系,农业农村部植物检疫有害生物监测防控重点实验室;中国农业科学院农业环境与可持续发展研究所).基于MaxEnt模型预测外来入侵植物刺果瓜在中国的潜在地理分布[J].植物保护学报,2022,第5期
  • 魏鹏,秦誉嘉,范在丰,周涛,郭韶堃,李志红(中国农业大学植物保护学院,农业农村部植物检疫性有害生物监测防控重点实验室).基于@RISK软件评估玉米褪绿斑驳病毒对我国玉米产业造成的潜在经济损失[J].植物保护学报,2022,第5期
  • 张源1,秦誉嘉1,张岳2,付卫东2,张国良2,李志红1(中国农业大学植物保护学院植物生物安全系,农业农村部植物检疫有害生物监测防控重点实验室;中国农业科学院农业环境与可持续发展研究所).基于集成模型预测外来入侵植物北美刺龙葵的适生区[J].植物保护学报,2022,第5期
  • 邝瑞瑞1,2,雷荣2,孙夕雯3,赵振兴2,焦志远1,张永江2,范在丰1(中国农业大学植物保护学院,农业农村部植物检疫性有害生物监测防控重点实验室;中国检验检疫科学研究院植物检疫研究所;沈阳农业大学土地与环境学院).基于重组酶介导等温扩增-侧流层析试纸条的玉米褪绿斑驳病毒快速检测方法[J].植物保护学报,2022,第5期
  • 周岳阳,粟耘,曾令瑜,杨文钊,冯士骞,李志红(中国农业大学植物保护学院,农业农村部植物检疫性有害生物监测防控重点实验室).世界主要储粮书虱环介导等温扩增试剂盒研发与应用[J].植物保护学报,2022,第5期
  • 李国平1,刘彬1,张大明2,李松科3,黄博1,陶子龙1,黄建荣1,王根松1,田彩红1,张永军4,封洪强1(河南省农业科学院植物保护研究所,河南省农作物病虫害防治重点实验室,农业农村部华北南部作物有害生物综合治理重点实验室;新乡市植保植检站;中国农业科学院植物保护研究所新乡科研中试基地;中国农业科学院植物保护研究所,植物病虫害生物学国家重点实验室).黄淮海夏玉米区草地贪夜蛾为害籽粒玉米的产量损失与防治阈值[J].植物保护学报,2022,第5期
  • 黄潮龙,郭井菲,何康来,王振营(中国农业科学院植物保护研究所,植物病虫害生物学国家重点实验室).双斑青步甲的生物学特性及其成虫对草地贪夜蛾的捕食能力[J].植物保护学报,2022,第5期
  • 田彩红1,张俊逸1,2,李国平1,黄建荣1,尹新明2,封洪强1(河南省农业科学院植物保护研究所,河南省农作物病虫害防治重点实验室,农业农村部华北南部作物有害生物综合治理重点实验室,河南省作物保护国际联合实验室,河南省生物农药工程研究中心;河南农业大学植物保护学院,河南省害虫绿色防控国际联合实验室).溪岸蠼螋的生物学特性及对草地贪夜蛾的捕食能力[J].植物保护学报,2022,第5期
  • 黄建荣1,王根松1,田彩红1,李松科2,张永军3,李国平1,封洪强1(河南省农业科学院植物保护研究所,河南省农作物病虫害防治重点实验室,河南省作物保护国际联合实验室,河南省0号昆虫雷达野外科学观测研究站;中国农业科学院植物保护研究所新乡科研中试基地;中国农业科学院植物保护研究所).草地贪夜蛾为害玉米叶片程度的分级法及其在田间药效评价中的应用效果[J].植物保护学报,2022,第5期
  • 张海剑1,孙雪莲2,郝浩阳1,刘树森1,郭宁1,石洁1(河北省农林科学院植物保护研究所,河北省农业有害生物综合防治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农业农村部华北北部作物有害生物综合治理重点实验室;河北农业大学植物保护学院).草地贪夜蛾病原微孢子虫的鉴定及其致病力分析[J].植物保护学报,2022,第5期
  • 李志红1,赵紫华1,秦誉嘉1,柳丽君1,郭韶堃1,范在丰1,宋振2,周涛1(中国农业大学植物保护学院,农业农村部植物检疫性有害生物监测防控重点实验室;中国农业科学院农业环境与可持续发展研究所).我国玉米外来物种入侵防控技术研究与应用[J].植物保护学报,2022,第5期
  • 田逸英1,2,亓芳芳1,2,焦志远1,2,周涛1,2,范在丰1,2(中国农业大学植物保护学院,农业农村部植物检疫性有害生物监测防控重点实验室;中国农业大学三亚研究院,崖州湾科技城).四种中国检疫性玉米病毒的研究进展[J].植物保护学报,2022,第5期
  • 赵卿颖1,2,马天碧1,2,单常尧1,詹国平1(中国检验检疫科学研究院装备技术研究所;中国农业大学植物保护学院植物生物安全系).中国玉米绿色储运与生物安全处置技术进展[J].植物保护学报,2022,第5期
  • 刘学东,刘思佳,陈曦,范在丰,周涛(中国农业大学植物保护学院,农业农村部植物检疫性有害生物监测防控重点实验室).玉米茉莉酸信号途径参与抵抗玉米褪绿斑驳病毒的侵染[J].植物保护学报,2022,第5期
  • 宋振,王然,高金会,付卫东,马涛,袁至立,张国良(中国农业科学院农业环境与可持续发展研究所).长刺蒺藜草根际土壤解磷细菌群落的多样性分析[J].植物保护学报,2022,第5期
  • 方焱1,马晨2,杨菲1,赵守岐2,朱景全2,刘慧2,马健1,杨东果1,李志红3,康芬芬1(天津海关;全国农业技术推广服务中心;中国农业大学植物保护学院).基于MaxEnt模型预测黄条灰翅夜蛾在中国的潜在地理分布[J].植物保护学报,2022,第5期
  • 黄昱萌1,秦誉嘉1,张岳2,付卫东2,张国良2,李志红1,赵紫华1(中国农业大学植物保护学院,农业农村部植物检疫性有害生物监测防控重点实验室;中国农业科学院农业环境与可持续发展研究所).基于MaxEnt和ArcGIS的宽叶酢浆草潜在地理分布分析[J].植物保护学报,2022,第5期
  • 徐婷婷1,王月琴2,胡飞1,毕思佳1,胡本进1,王振营2,徐丽娜1(安徽省农业科学院植物保护与农产品质量安全研究所;中国农业科学院植物保护研究所,植物病虫害生物学国家重点实验室).安徽省不同地理种群草地贪夜蛾对Bt蛋白的敏感性[J].植物保护学报,2022,第5期
  • 陈青1,2,梁晓1,2,伍春玲1,2,刘迎1,2,伍牧峰1,2,3,李志红3(中国热带农业科学院环境与植物保护研究所,农业农村部热带作物有害生物综合治理重点实验室,海南省热带作物病虫害生物防治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海南省热带农业有害生物监测与控制重点实验室;中国热带农业科学院三亚研究院,海南省南繁生物安全与分子育种重点实验室;中国农业大学植物保护学院植物生物安全系,农业农村部植物检疫性有害生物监测防控重点实验室).不同木薯品种对草地贪夜蛾的抗性鉴定[J].植物保护学报,2022,第5期
  • 袁至立,郓玲玲,张国良,张岳,宋振,张瑞海,高金会,王忠辉,付卫东(中国农业科学院农业环境与可持续发展研究所).六种除草剂对玉米田间恶性杂草印加孔雀草的防除效果[J].植物保护学报,2022,第5期
  • 陈青1,2,梁晓1,2,刘迎1,2,伍春玲1,2,伍牧峰1,2,3,李志红3(中国热带农业科学院环境与植物保护研究所,农业农村部热带作物有害生物综合治理重点实验室,海南省热带作物病虫害生物防治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海南省热带农业有害生物监测与控制重点实验室;中国热带农业科学院三亚研究院,海南省南繁生物安全与分子育种重点实验室;中国农业大学植物保护学院植物生物安全系,农业农村部植物检疫性有害生物监测防控重点实验室).甜玉米与木薯间套作对二斑叶螨的生态调控效果[J].植物保护学报,2022,第5期
  • 刘静远1,于翠1,黄昱萌2,田沂民1,秦誉嘉2,朱雅君1,滕凯3,崔金路3,王寅鹏3,林松3(上海海关动植物与食品检验检疫技术中心;中国农业大学植物生物安全系;上海海关).基于MaxEnt模型预测玉米矮花叶病毒的潜在适生区[J].植物保护学报,2022,第5期
  • 魏鹏1,秦誉嘉1,王振营2,赵守歧3,李志红1(中国农业大学植物保护学院,农业农村部植物检疫性有害生物监测防控重点实验室;中国农业科学院植物保护研究所;全国农业技术推广服务中心).基于@RISK软件评估玉米根萤叶甲对我国玉米产业造成的潜在经济损失[J].植物保护学报,2022,第5期
  • 范奇璇1,2,赵振兴2,冯黎霞3,李献锋3,周涛1,张永江2(中国农业大学植物保护学院,农业农村部植物检疫性有害生物监测防控重点实验室;中国检验检疫科学研究院;广州海关技术中心).玉米矮花叶病毒微滴数字RT-PCR检测方法的建立[J].植物保护学报,2022,第5期
  • 吕文刚1,张源2,卢小雨3,秦誉嘉2,王卫芳4(佛山海关综合技术中心;中国农业大学植物保护学院植物生物安全系;深圳海关动植物检验检疫技术中心;广州海关技术中心).基于CLIMEX模型的玉蜀黍霜指霉菌入侵风险分析[J].植物保护学报,2022,第5期
首页 上一页 1 2 3 4 5 下一页 尾页 共有8页,转到 页

帮助 | 繁體中文 | 关于发现 | 联系我们

超星发现系统 Copyright©·powered by 超星

客服电话:40082369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