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期刊导航 | 学习空间 | 退出

期刊文章列表

  • 牛东伟1,闫晓蒙1,马东东2,3,4,徐哲2,3,4,裴树文2,3(河北师范大学历史文化学院泥河湾考古研究院;中国科学院脊椎动物演化与人类起源重点实验室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中国科学院生物演化与环境卓越创新中心;中国科学院大学).蔚县盆地2019-2020年旧石器考古调查[J].人类学学报,2022,第5期
  • 胡耀武(复旦大学文物与博物馆学系;复旦大学科技考古研究院).科技考古研究范式之思考[J].人类学学报,2022,第5期
  • 夏秀敏1,2,王力之1,陶大卫3,杜伟4,靳松安3,张建3,5,吴妍6,7(中国国家博物馆;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郑州大学历史学院;郑州市大河村考古遗址公园;郑州大学文学院;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脊椎动物演化与人类起源重点实验室;中国科学院生物演化与环境卓越创新中心).从文坎沟东地点的植物遗存分析南阳盆地先秦时期的农业活动[J].人类学学报,2022,第5期
  • 李咏兰1,2,3,宇克莉4,张兴华4,包金萍5,李翀4,郑连斌4(内蒙古师范大学生命科学与技术学院;天津师范大学生命科学学院天津市动物多样性保护与利用重点实验室;内蒙古师范大学民族学人类学学院;内蒙古自治区高等学校生物多样性保护与可持续利用重点实验室;天津师范大学体育学院).藏族的体质类型和人种学特征[J].人类学学报,2022,第4期
  • 吕厚远(中国科学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新生代地质与环境院重点实验室;中国科学院地球科学研究院;中国科学院大学地球与行星科学学院).周期性气候变化与人类适应[J].人类学学报,2022,第4期
  • 李法军1,2,邱林欢1,赵晨3,盛立双3(中山大学社会学与人类学学院人类学广州;中山大学人类进化与科技考古实验室广州;天津市文化遗产保护中心天津).天津蓟州区桃花园墓地明清时期缠足女性的足骨形变[J].人类学学报,2022,第4期
  • 何嘉宁,李楠,张弛(北京大学中国考古学研究中心).邓州八里岗仰韶时期居民的体质变迁[J].人类学学报,2022,第4期
  • 张家富(北京大学城市与环境学院).旧石器和古人类遗址释光测年技术的可靠性和测年上限[J].人类学学报,2022,第4期
  • 芦永秀,董广辉(兰州大学资源环境学院;西部环境教育部重点实验室).西北不同降水区域新石器至青铜时代人类活动与环境变化的关系[J].人类学学报,2022,第4期
  • 崔银秋1,2,张昊2,武喜艳3,孙冰2,周慧2(吉林大学生物考古实验室;中国吉林大学生命科学学院;河南大学历史文化学院).古代病原微生物基因组的研究进展[J].人类学学报,2022,第4期
  • 倪喜军(中国科学院脊椎动物演化与人类起源重点实验室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地球与行星科学学院中国科学院大学).新证据下的现代人起源模型[J].人类学学报,2022,第4期
  • 裴树文1,2,蔡演军3,董哲4,同号文1,2,盛锦朝5,金泽田5,吴秀杰1,2,刘武1,2(中国科学院脊椎动物演化与人类起源重点实验室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中国科学院生物演化与环境卓越创新中心;西安交通大学全球环境变化研究院;安徽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安徽省东至县文物管理所).安徽东至华龙洞遗址洞穴演化与古人类活动[J].人类学学报,2022,第4期
  • 吴秀杰(中国科学院脊椎动物演化与人类起源重点实验室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中国科学院生物演化与环境卓越创新中心).周口店直立人头骨创伤与人工切割痕迹辨析[J].人类学学报,2022,第4期
  • 高星(中国科学院脊椎动物演化与人类起源重点实验室中国科学院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中国科学院大学).旧石器考古类型学及其在中国的实践[J].人类学学报,2022,第4期
  • 李浩(中国科学院青藏高原研究所古生态与人类适应团队;青藏高原地球系统与资源环境国家重点实验室).探究早期现代人的南方扩散路线[J].人类学学报,2022,第4期
  • 杨石霞1,2,许竞文1,2,3,浣发祥1,2,3(中国科学院脊椎动物演化与人类起源重点实验室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中国科学院生物演化与环境卓越创新中心;中国科学院大学地球与行星科学学院).古人类对赭石的利用行为在其演化中的意义[J].人类学学报,2022,第4期
  • 刘武,吴秀杰(中国科学院脊椎动物演化与人类起源重点实验室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中更新世晚期中国古人类化石的形态多样性及其演化意义[J].人类学学报,2022,第4期
  • 张颖奇1,2,Terry HARRISON3(中国科学院脊椎动物演化与人类起源重点实验室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北京;中国科学院生物演化与环境卓越创新中心北京;纽约大学人类学人类起源研究中心美国纽约).化石人猿超科成员指趾骨弯曲程度与位移行为[J].人类学学报,2022,第4期
  • 邓涛(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牢记初心,再创佳绩 ——祝贺《人类学学报》创刊40周年[J].人类学学报,2022,第4期
  • 王晓娜(郑州工商学院体育系).啦啦操和健美操训练对改善初中女生体质的效果比较[J].人类学学报,2022,第3期
  • 李咏兰1,2,张兴华3,孙泽阳3,宇克莉3,包金萍4,郑连斌3(内蒙古师范大学生命科学与技术学院;内蒙古师范大学民族学人类学学院;天津师范大学生命科学学院天津市动物多样性保护与利用重点实验室;天津师范大学体育科学学院).中国人的头面部形态特征[J].人类学学报,2022,第3期
  • 尤悦1,陈相龙2,余翀3,戴玲玲4,柴小羽5,吴倩6(首都师范大学历史学院;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中山大学社会学与人类学学院;辽宁师范大学历史文化旅游学院;郑州嵩山文明研究院;郑州市文物考古研究院).河南新郑望京楼遗址出土的动物骨骼及其反映的家养动物的差异化[J].人类学学报,2022,第3期
  • 张改课1,郭小宁1,弋双文2,张红艳2,赵汗青1,王社江3,4(陕西省考古研究院西安;南京大学地理与海洋科学学院南京;中国科学院脊椎动物演化与人类起源重点实验室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北京;中国科学院生物演化与环境卓越创新中心北京).黄河中游晋陕峡谷陕西侧龙门至壶口段新发现的石制品[J].人类学学报,2022,第3期
  • 杨凡1,2,顾万发3,段绮梦4,郑晓蕖5,贾茵6,靳桂云4(国家文物局考古研究中心;山东大学历史文化学院;郑州市文物考古研究院;山东大学文化遗产研究院;上海大学文学院;孔子博物馆).河南郑州汪沟遗址出土的植硅体[J].人类学学报,2022,第3期
  • 刘柯雨1,孙周勇2,孙战伟2,邵晶2,陈靓1,凌雪1(西北大学文化遗产学院;陕西省考古研究院).黄陵寨头河与史家河墓地人骨的碳氮稳定同位素[J].人类学学报,2022,第3期
  • 杨苗苗1,胡松梅1,郭小宁1,王炜林2,杨曈1(陕西省考古研究院;山西大学历史文化学院).陕西神木木柱柱梁遗址动物遗存研究[J].人类学学报,2022,第3期
  • 吴晓桐,张兴香(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科技考古实验室).关于锶同位素考古研究的几个问题[J].人类学学报,2022,第3期
  • 林壹1,牛雪纯1,赵清坡2,顾雪军3,李璇4,李永涛5,贺存定6,战世佳6,张改课7,朱之勇6,郑立超5,史家珍3,鹿化煜8,王社江9,10(郑州大学历史学院;.中国科学院生物演化与环境卓越创新中心;河南省文物考古研究院;洛阳市文物考古研究院;河南科技大学人文学院;三门峡市文物考古研究所;西北大学文化遗产学院;陕西省考古研究院;南京大学地理与海洋科学学院;中国科学院脊椎动物演化与人类起源重点实验室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东秦岭卢氏盆地新发现的旧石器[J].人类学学报,2022,第3期
首页 上一页 1 2 3 4 下一页 尾页 共有4页,转到 页

帮助 | 繁體中文 | 关于发现 | 联系我们

超星发现系统 Copyright©·powered by 超星

客服电话:40082369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