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张祥龙,蔡祥元(中山大学哲学系(珠海)).Ⅰ.现象学如何说明“美感”与“神秘”?[J].中国现象学与哲学评论,2023,第1期
-
唐文明(清华大学哲学系).定位与反思——再论张祥龙的现象学儒学[J].中国现象学与哲学评论,2023,第1期
-
郑辟瑞(中山大学哲学系).张祥龙的胡塞尔研究——回答意义现象学如何可能的问题[J].中国现象学与哲学评论,2023,第1期
-
孙向晨(复旦大学哲学学院).儒家本位,还是双重本体——一场与张祥龙先生持续下去的对话[J].中国现象学与哲学评论,2023,第1期
-
王俊(浙江大学哲学学院).“边缘”的现象学——张祥龙先生现象学思想中的“边缘”意蕴[J].中国现象学与哲学评论,2023,第1期
-
张祥龙,张晓华1,蔡文菁2(中国人民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上海交通大学哲学系).Ⅱ.托尔斯泰《战争与和平》中的深邃美感(一)[J].中国现象学与哲学评论,2023,第1期
-
张祥龙,张晓华1,蔡文菁2(中国人民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上海交通大学哲学系).Ⅲ.托尔斯泰《战争与和平》中的深邃美感(二)[J].中国现象学与哲学评论,2023,第1期
-
方向红(中山大学哲学系).卦象与时空——从张祥龙先生的“时象”观谈起[J].中国现象学与哲学评论,2023,第1期
-
蔡文菁(上海交通大学人文学院).人间之美——张祥龙对美的现象学研究[J].中国现象学与哲学评论,2023,第1期
-
蔡祥元(中山大学哲学系(珠海)).哲学的当下与未来——张祥龙《中西印哲学导论》思想要义述评[J].中国现象学与哲学评论,2023,第1期
-
鲁道夫·施坦纳,倪梁康(浙江大学哲学学院).我的人生历程[J].中国现象学与哲学评论,2023,第1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