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期刊导航 | 学习空间 | 退出

期刊文章列表

  • 邵海雁1,靳诚1,2,钟业喜3,毛炜圣4(南京师范大学地理科学学院;江苏省地理信息资源开发与利用协同创新中心;江西师范大学地理与环境学院;华东师范大学城市与区域科学学院).海口城市建成环境对高峰期网约车通勤出行的影响——基于滴滴出行数据[J].人文地理,2022,第5期
  • 杨莎莎1,魏旭2,魏雪纯3,魏然4(桂林旅游学院商学院;广西民族大学民族学与社会学学院;山东大学政治学与公共管理学院;广西民族大学经济学院).中国城市群“文—旅—科”产业融合发展水平攀升规律的定量模拟与验证[J].人文地理,2022,第5期
  • 郭连文,张妍,徐虹,张行发(南开大学旅游与服务学院).权威善治视角下乡村旅游目的地治理演进机制研究——以陕西省袁家村为例[J].人文地理,2022,第5期
  • 王娟1,2,丁宣文1(中国海洋大学管理学院;中国海洋大学海洋发展研究院).携程旅行网旅游“新零售”空间格局及形成机制——以上海市线下门店为例[J].人文地理,2022,第5期
  • 谭钦心1,张艳2,柴彦威3(北京联合大学应用文理学院;北京联合大学北京学研究基地;北京大学城市与环境学院).新冠肺炎疫情下社区活动的地方秩序变化:北京双井案例[J].人文地理,2022,第5期
  • 张军民,荣城(广西师范大学环境与资源学院).北部湾城镇群空间结构及其扩张规律研究[J].人文地理,2022,第5期
  • 刘震,杨勇,吴丹丹(华东师范大学工商管理学院).上海市购物中心的时空格局演化及影响因素[J].人文地理,2022,第5期
  • 刘自强1,张天2,田晨阳1(北方民族大学经济学院;西北大学经济管理学院).西北地区县域数字金融发展的空间扩散规律与内在机制研究[J].人文地理,2022,第5期
  • 管若尘1,2,甄峰1,2,席广亮1,2,李智轩1,2(南京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江苏省智慧城市设计仿真与可视化技术工程实验室).基于手机APP的居民线上行为空间分布特征研究——以南京中心城区为例[J].人文地理,2022,第5期
  • 陶伟1,2,汤佩1,2(华南师范大学地理科学学院;华南师范大学粤港澳大湾区村镇可持续发展研究中心).跨学科视角下中国农村“多维贫困”研究——概念及其研究范式[J].人文地理,2022,第5期
  • 金文纨,杨博飞,朱晟君(北京大学城市与环境学院).西方高技能移民区域影响的研究进展及启示[J].人文地理,2022,第5期
  • 张涵1,孙九霞2(广东金融学院工商管理学院;中山大学旅游学院).消费地理学研究述评与展望[J].人文地理,2022,第5期
  • (新疆历史文化旅游可持续发展重点实验室、新疆大学旅游学院).继往开来,不断奋进中的新疆大学旅游学院[J].人文地理,2022,第5期
  • (新疆历史文化旅游可持续发展重点实验室、新疆大学旅游学院).2022年第二届干旱半干旱地区旅游可持续发展学术研讨会在新疆大学召开[J].人文地理,2022,第5期
  • 初楠臣1,吴相利1,张平宇2,3,张鹏1,王颖1,徐爽1(哈尔滨师范大学地理科学学院;中国科学院东北地理与农业生态研究所;中国科学院大学资源与环境学院).跨国地区的空间经济联系与格局特征研究——以中国东北三省与俄罗斯远东联邦区为例[J].人文地理,2022,第4期
  • 马筱倩1,2,孙伟1,闫东升3(中国科学院南京地理与湖泊研究所中国科学院流域地理学重点实验室;中国科学院大学;河海大学公共管理学院).区域一体化的人口增长与集散效应——以长三角地区为例[J].人文地理,2022,第4期
  • 段成荣1,盛丹阳2,刘涛3,4(中国人民大学人口与发展研究中心;中国人民大学社会与人口学院;北京大学城市与环境学院;北京大学未来城市研究中心).人口流动对边境地区人口安全的影响及机制分析[J].人文地理,2022,第4期
  • 何田1,2,廖和平2,孙平军2,师满江3,青丽波4,刘愿理1(四川师范大学地理与资源科学学院;西南大学地理科学学院;西南科技大学土木工程与建筑学院;四川省绵阳中学).西南喀斯特区贫困劳动力转移就业空间格局及影响因素——以云南省永善县为例[J].人文地理,2022,第4期
  • 韦亚1,2,张虹1,2(重庆师范大学地理信息系统应用研究重庆市高校重点实验室;重庆师范大学地理与旅游院).山地传统村落空间系统风险研究——以重庆为例[J].人文地理,2022,第4期
  • 王钰宁1,2,孙九霞1,2(中山大学旅游学院;中山大学旅游休闲与社会发展研究中心).旅游跨文化学习中的主客互动——阳朔太极拳的教与学[J].人文地理,2022,第4期
  • 周小凤,张朝枝,蒋钦宇(中山大学旅游学院).遗产化与旅游化对地方文化记忆系统的影响——以元阳哈尼梯田为例[J].人文地理,2022,第4期
  • 王蓉1,欧阳红1,2,代美玲1,马晓龙1(南开大学旅游与服务学院;喀什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旅游地可持续生计:国际研究进展评述及其对中国的启示[J].人文地理,2022,第4期
  • 曾国军1,李忠奇1,陈铮1,周尚意2(中山大学旅游学院;北京师范大学地理科学学部).流动性视角下中国流行菜系的空间扩散格局及其文化地理逻辑[J].人文地理,2022,第4期
  • 钟淑如,王龙杰,曾国军(中山大学旅游学院).跨越地理边界的地方性食物——以广州流动群体的饮食消费为例[J].人文地理,2022,第4期
  • 王淑芳1,2,陈蒙1,刘玉立3,4,闫语欣1(天津师范大学地理与环境科学学院;天津师范大学自由经济区研究所;青岛大学“一带一路”研究院;青岛大学商学院).中国境外经贸合作区的文化适应性研究——以中埃·泰达苏伊士经贸合作区为例[J].人文地理,2022,第4期
  • 曾莉1,吕光耀2,安宁3(淮阴师范学院美术学院;西南林业大学园林园艺学院;华南师范大学地理科学学院/亚洲地理研究中心).艺术介入背景下的乡村景观再生产研究[J].人文地理,2022,第4期
  • 耿慧1,焦华富1,叶雷2(安徽师范大学地理与旅游学院;安徽师范大学经济管理学院).都市圈一体化研究进展与展望[J].人文地理,2022,第4期
  • 宋宗员1,2,3,刘云刚1,3,安宁1,赵启康2,3(华南师范大学地理科学学院/亚洲地理研究中心;广州市城市规划勘测设计研究院;中山大学地理科学与规划学院).跨国移民的地方感研究:以在穗非洲移民为例[J].人文地理,2022,第4期
  • 郭燕,张志斌,陈龙,马晓敏,赵学伟(西北师范大学地理与环境科学学院).河谷型城市居民生活空间质量特征及社会效应——以兰州市为例[J].人文地理,2022,第4期
首页 上一页 1 2 3 4 5 下一页 尾页 共有5页,转到 页

帮助 | 繁體中文 | 关于发现 | 联系我们

超星发现系统 Copyright©·powered by 超星

客服电话:40082369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