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期刊导航 | 学习空间 | 退出

期刊文章列表

  • 余辉(杭州师范大学人文学院历史系).靖康之乱后北方移居江西家族与在地经营[J].地方文化研究,2023,第4期
  • 廉超(常州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出土文献所见的地名“酂”“”及其相关问题[J].地方文化研究,2023,第4期
  • 武强,沈梅(新疆大学历史学院历代西北边疆治理研究中心).传统技艺的现代知识生产:近代中国海关的蚕桑丝绸产业调查报告研究[J].地方文化研究,2023,第4期
  • 聂炜鑫(西南大学历史地理研究所).表象与本相:“铜梁”的山岳名实演变与县名建构[J].地方文化研究,2023,第4期
  • 廖剑南,孟伟,廖声丰(南昌航空大学经济管理学院;山西大学历史文化学院;南昌航空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晚清时期汉口与扬州的金融关联研究 ——以光绪二十一年蔚长厚票号汉口分号通年总结账为考察中心[J].地方文化研究,2023,第4期
  • 周宇昂(安徽大学徽学研究中心).《皖学编》的内容及其学术史意义[J].地方文化研究,2023,第4期
  • 周超宇(山西大学历史文化学院).元代以来山西牛王信仰的类型与奉祀研究[J].地方文化研究,2023,第4期
  • 钟金烨.景德镇传统瓷窑作坊营造技巧[J].地方文化研究,2023,第4期
  • 钟金烨.书讯书话:《赣南客家民俗文化地理研究》简介[J].地方文化研究,2023,第4期
  • 王林武,陈玮(青海师范大学历史学院).“第三届甘青民族走廊暨青藏高原历史与文化学术研讨会”综述[J].地方文化研究,2023,第4期
  • 鲁浩(江西科技师范大学).汉六朝时期的豫章郡与豫章城[J].地方文化研究,2023,第3期
  • 陈清松,刘正刚(暨南大学历史学系).明代广州四卫初探[J].地方文化研究,2023,第3期
  • 郑祥琥(江西科技师范大学文学院).清代江西地域诗学的宗宋特征[J].地方文化研究,2023,第3期
  • 黄齐贤,柳娜,黄南南(江西科技师范大学).中国传统山水画图式表现与老庄“道”理念[J].地方文化研究,2023,第3期
  • 冷东(澳门科技大学).《地方印象》栏目总结与展望[J].地方文化研究,2023,第3期
  • 温优华(韩山师范学院学报编辑部).文化自觉视域下的地方路径表达 ——黄景忠《潮汕新文学论稿》[J].地方文化研究,2023,第3期
  • 赖青延,黄志繁(南昌大学人文学院历史系).宋代闽西定光佛信仰的“在地化”与“正统化”演变[J].地方文化研究,2023,第3期
  • 李凤凤,张梦婕(江西财经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明代河北文化的复兴及意义[J].地方文化研究,2023,第3期
  • 董乾坤,刘言(安徽大学历史学院).“大历史”与“小人物”:民国初期的农业政策与地方人物形象的塑造 ——以祁门县胡元龙为例[J].地方文化研究,2023,第3期
  • 王刚(江西师范大学历史文化与旅游学院).思想取向与知识路径:胡先骕学人品性的形成与严复影响[J].地方文化研究,2023,第3期
  • 左志辉(北京大学中华人民共和国史研究中心).京北商贸与万里茶道 ——基于记事碑的统计分析[J].地方文化研究,2023,第3期
  • 吴娟婷(中山大学历史学系).2023“历史人类学高端学术讲坛”会议综述[J].地方文化研究,2023,第3期
  • 钟金烨.景德镇手工制瓷技艺[J].地方文化研究,2023,第3期
  • 曾文萱(香港大学).书讯书话:《早期中国——社会与文化史》简介[J].地方文化研究,2023,第3期
  • 白中阳,刘思雨(延安大学历史学院).民国时期关中地区婚礼风俗的变迁 ——基于陕西方志文本的研究[J].地方文化研究,2023,第2期
  • 高忠严,周晓丽(山西师范大学文学院).景观建设与传说耦合背后的文化记忆 ——以文水世泰湖湿地公园为例[J].地方文化研究,2023,第2期
  • 夏巨富(广州大学人文学院).19世纪广州商业发展原因辨析[J].地方文化研究,2023,第2期
  • 李海晶(江西科技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王阳明教育思想的五个维度[J].地方文化研究,2023,第2期
  • 刘荣晖(南昌汉代海昏侯国遗址博物馆).两重证据下的刘贺研究[J].地方文化研究,2023,第2期
  • 胡景云,詹嘉(景德镇陶瓷大学).清末民初景德镇陶瓷销售变化研究[J].地方文化研究,2023,第2期
首页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尾页 共有3页,转到 页

帮助 | 繁體中文 | 关于发现 | 联系我们

超星发现系统 Copyright©·powered by 超星

客服电话:40082369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