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期刊导航 | 学习空间 | 退出

期刊文章列表

  • 孟海玲,朱丽莎,刘再亮,刘庭蕾,周科(安徽工业大学能源与环境学院).高效微波辐射制备Fe-MSB和Al-MSB及其性能表征[J].环境工程技术学报,2017,第5期
  • 刘海萍,鲁炳闻,杨刚,房丽萍(环境保护部标准样品研究所国家环境保护污染物计量和标准样品研究重点实验室(筹)).P&T-GC/MSD测定地表水比对样品中苯系物不确定度的评定[J].环境工程技术学报,2017,第5期
  • 范小杉1,2,刘娇妹1,2(中国环境科学研究院;环境基准与风险评估国家重点实验室中国环境科学研究院).2000—2010年北京市森林资源资产存量变化评估与分析[J].环境工程技术学报,2017,第5期
  • 李嘉琦1,2,左平春1,2,郑玉婷1,林军1,邹洪涛2,于洋1(环境保护部固体废物与化学品管理技术中心;沈阳农业大学).美国有毒有害大气污染物名录编修对我国的启示[J].环境工程技术学报,2017,第5期
  • 王本勇1,王新2,许芬1,吕金1(青岛市环境保护局黄岛分局;中国石化抚顺石油化工研究院).含氮VOCs催化氧化处理侧线试验研究[J].环境工程技术学报,2017,第5期
  • 黄俊生,张寻,卢永,朱翔(南京普信环保股份有限公司).电催化法对分散染料废水的降解效能与倒极除垢效果[J].环境工程技术学报,2017,第5期
  • 黄斯乔,梁永祥(佛山市南海区环境保护监测站).佛山市南海区降水成分及致酸因子分析[J].环境工程技术学报,2017,第5期
  • 陈曦1,郭丽梅2,喻可喆2,武首香1(天津现代职业技术学院;天津科技大学化工与材料学院).钻井废泥浆絮凝脱水固化处理研究[J].环境工程技术学报,2017,第4期
  • 张哲1,倪贺伟1,王维1,杨冉冉1,张志苗1,杨柯宁2(中国环境科学研究院环境信息科学研究所;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西气东输管道分公司).长江流域不同尺度岸带区域的土地利用及其变化[J].环境工程技术学报,2017,第4期
  • 魏进超,李俊杰,康建刚(中冶长天国际工程有限责任公司).基于生命周期评价的烧结烟气净化技术比较[J].环境工程技术学报,2017,第4期
  • 张型芳,罗宏,吕连宏(中国环境科学研究院环境与经济研究室).碳排放与经济增长的协调性分析[J].环境工程技术学报,2017,第4期
  • 张士宽1,2,王月1,安达1,张伯强1,周炼1,赖健1,涂婷1(中国环境科学研究院国家环境保护地下水污染过程模拟与控制重点实验室;中国矿业大学(北京)地球科学与测绘工程学院).垃圾填埋场地下水污染修复技术优选研究[J].环境工程技术学报,2017,第4期
  • 彭嘉玉1,2,雷坤2,乔飞2,周刚2,张鑫3,郝晨林2,王淑一2(北京师范大学水科学研究院;中国环境科学研究院国家环境保护河口与海岸带环境重点实验室;提赛环科仪器贸易(北京)有限公司).基于不同设计水文条件的铁岭水环境容量核算[J].环境工程技术学报,2017,第4期
  • 周岩1,谭洪卫1,胡婷莛1,段玉森2(同济大学;上海市环境监测中心).基于移动监测的城市道路PM2.5和PM10浓度分布研究[J].环境工程技术学报,2017,第4期
  • 科克·沃尔夫岗1,王海燕2,王清军3,沈百鑫1(德国亥姆霍兹环境研究中心;环境基准与风险评估国家重点实验室,中国环境科学研究院;华中师范大学法学院).德国城镇水事管理法律的发展——供水保障和污水处理[J].环境工程技术学报,2017,第4期
  • 王培良1,2,钱锋1,宋永会1,苟玺莹1(中国环境科学研究院城市水环境科技创新基地;中国地质大学(北京)水资源与环境学院).臭氧氧化降解水中磺胺嘧啶的机理研究[J].环境工程技术学报,2017,第4期
  • 雷永康,熊春江,姜苏峻,林蒋海,刘泽寰(广东启智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新型破碎压榨联合生物工艺处理餐厨垃圾中试研究[J].环境工程技术学报,2017,第4期
  • 许振成1,曾凡棠1,谌建宇1,虢清伟1,应光国2,胡勇有3,杨扬4,查金苗5,宋乾武6,李德波7,赵学敏1,卓琼芳1,苟婷1(环境保护部华南环境科学研究所;中国科学院广州地球化学研究所;华南理工大学环境与能源学院;暨南大学热带亚热带水生态工程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中国科学院生态环境研究中心;中国环境科学研究院;环境保护部南京环境科学研究所).东江流域水污染控制与水生态系统恢复技术与综合示范[J].环境工程技术学报,2017,第4期
  • 徐峰1,2,黄海2,杨勇1,2,王瑜瑜2,牛静2,曹成成2,张文2,屈智慧2,陈美平2(中科华南(厦门)环保有限公司;中科鼎实环境工程有限公司).挥发性有机物污染地下水吹脱处理的中小试研究[J].环境工程技术学报,2017,第4期
  • 关攀博1,师华定1,高庆先1,杜吴鹏2,郑辉辉1,张强3(中国环境科学研究院;北京市气象局气候中心;清华大学).中国地区黑碳气溶胶的气候效应模拟[J].环境工程技术学报,2017,第4期
  • 高宝,傅泽强(中国环境科学研究院清洁生产与循环经济研究中心).产业环境准入框架构建及案例研究——以常州市为例[J].环境工程技术学报,2017,第4期
  • 蔡亮亮1,2,赵龙2,陈卫玉3,姚娜4,张乃明1,侯红2(云南农业大学资源与环境学院;环境基准与风险评估国家重点实验室中国环境科学研究院;大同市环境监测站;江西省环境保护科学研究院).Cd胁迫下复合叶面肥对水稻幼苗生长及Cd积累特征的影响[J].环境工程技术学报,2017,第4期
  • 丁一轩1,李星1,杨艳玲1,王男1,刘永旺2,3,赵锂3(北京工业大学建筑工程学院;北京工业大学环境与能源工程学院;中国建筑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景观水体的生态净化与水质维护工艺应用研究[J].环境工程技术学报,2017,第4期
  • 李海玲1,2,岳波3,黄启飞3,苏毅3,高庆先3,马占云3(中国科学院大气物理研究所,大气边界层物理和大气化学国家重点实验室;中国科学院大学;中国环境科学研究院).生活垃圾填埋场覆盖层CH4氧化能力原位测试法的优化与应用[J].环境工程技术学报,2017,第4期
  • 徐俊虎,郭强,缪巍,史波芬,刘涛(中国城市建设研究院有限公司).金银花露与午时茶药渣中温厌氧特性[J].环境工程技术学报,2017,第4期
首页 上一页 1 2 3 4 5 下一页 尾页 共有5页,转到 页

帮助 | 繁體中文 | 关于发现 | 联系我们

超星发现系统 Copyright©·powered by 超星

客服电话:40082369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