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期刊导航 | 学习空间 | 退出

期刊文章列表

  • 郑永和1,卢阳旭2(北京师范大学科学教育研究院;中国科学技术发展战略研究院).基础教育阶段拔尖科技创新人才培养制度设计新思路[J].科学与社会,2022,第1期
  • 尚智丛,冯础(中国科学院大学人文学院).“Sociotechnical Imaginary”的含义辨析及中译讨论[J].科学与社会,2022,第1期
  • 韩东屏(华中科技大学哲学院).试给一个确当的技术定义[J].科学与社会,2022,第1期
  • 许馨芷(香港中文大学社会科学学院社会学系).“看,机器人!”——人工智能机器人在服务实践中的多元角色构建[J].科学与社会,2022,第1期
  • 孙亚君(上海对外经贸大学会展与旅游学院).科学管理的“实证性”批判——国际压舱水排放标准的“理性”剖析[J].科学与社会,2022,第1期
  • 刘少雪(上海交通大学教育学院).综合性大学发展教师教育:出路何在?[J].科学与社会,2022,第1期
  • 杨卫(浙江大学).科学创新人才的适度规模培养[J].科学与社会,2022,第1期
  • 薛其坤(南方科技大学;清华大学).对我国杰出人才培养的一些思考[J].科学与社会,2022,第1期
  • 高松1,周建中2(中山大学;中国科学院科技战略咨询研究院).关于基础教育阶段实验教学的几点看法[J].科学与社会,2022,第1期
  • 张赟1,王小凡2(美国麻省理工学院怀特海德研究所;美国杜克大学医学院).以人才建设为抓手建立完善独立的科学教育体系[J].科学与社会,2022,第1期
  • Dalian Institute of Chemical Physics,Chinese Academy of Sciences(中国科学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科研成果:太阳能催化分解水制氢的MOFs类捕光新材料[J].科学与社会,2022,第1期
  • (中国科学学与科技政策研究会科学社会学专业委员会;中国自然辩证法研究会科学技术学专业委员会;《科学与社会》编辑部;《自然辩证法通讯》杂志社;中国科学技术大学人文与社会科学学院科技哲学系).第九届全国科学社会学学术会议通知(第一轮)[J].科学与社会,2022,第1期
首页 上一页 1 2 尾页 共有2页,转到 页

帮助 | 繁體中文 | 关于发现 | 联系我们

超星发现系统 Copyright©·powered by 超星

客服电话:40082369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