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苏航1,高怀斌1,李争光1,李洪峻2,刘剑飞2,佐晓波2,纪林林2(西安科技大学机械工程学院;中国人民解放军32181部队).基于BCRLS-ACKF的锂离子电池荷电状态估计[J].储能科学与技术,2021,第6期
-
韩婷婷,吴玉玺,解子恒,孟秀霞,张津津,解玉姣,于方永,杨乃涛(山东理工大学化学化工学院).固体氧化物燃料电池镍基阳极积碳机理及性能提升策略研究进展[J].储能科学与技术,2021,第6期
-
贾增昂,凌志斌,李旭光(上海交通大学电力传输与功率变换控制教育部重点实验室).正弦脉动电流充放电下的锂离子电池发热特性[J].储能科学与技术,2021,第6期
-
苏少鹏1,李进1,张佃平1,2,李严1,席文1,李杨1(宁夏光伏材料重点实验室;宁夏大学机械工程学院).红柳基锂电池负极材料的制备及电化学性能[J].储能科学与技术,2021,第6期
-
于旺,孙超,齐冀,卞刘振,彭继华,彭军,安胜利(内蒙古科技大学材料与冶金学院,内蒙古先进陶瓷材料与器件重点实验室).固体氧化物电池Sr2-xFe1.5Mo0.5O6-δ氧电极材料的电化学性能[J].储能科学与技术,2021,第6期
-
木薇,郭玉侠,朱娟(宿州学院商学院).我国储能技术发展的市场机制和商业运行模式探索研究[J].储能科学与技术,2021,第6期
-
刘雨洋,王顺利,谢滟馨,吉伟康,张一兴(西南科技大学信息工程学院).基于在线参数辨识和改进2RC-PNGV模型的锂离子电池建模与SOC估算研究[J].储能科学与技术,2021,第6期
-
郭义敏1,郭德超1,张啟文1,龙超1,何凤荣1,2(东莞东阳光科研发有限公司;四川大学化学工程学院).电极结构对锂离子电容器电性能的影响[J].储能科学与技术,2021,第6期
-
李志浩,彭浩,陈亚琴(上海海事大学航运仿真技术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质子交换膜燃料电池膜电极组件温度分布的神经网络预测模型[J].储能科学与技术,2021,第6期
-
邹文午,蒋国星,杜丽(华南理工大学化学与化工学院,广东省燃料电池技术重点实验室).共价有机框架材料(COFs)在氧电极电催化中的研究进展[J].储能科学与技术,2021,第6期
-
李月霞1,2,刘全兵3(中北大学材料与科学学院;山西工学院;广东工业大学轻工化工学院).MXene基纳米材料在氧还原电催化中的应用[J].储能科学与技术,2021,第6期
-
练文超1,雷励斌1,梁波1,王超1,魏磊1,田志鹏1,刘建平1,杨华政2,梁家健2,施涛3(广东工业大学材料与能源学院;佛山索弗克氢能源有限公司;佛山市攀业氢能源科技有限公司).质子导体固体氧化物电化学装置中氨的利用与合成[J].储能科学与技术,2021,第6期
-
刘大进1,2,吴强1,2,何仁杰1,2,余创1,谢佳1,程时杰1(华中科技大学电气与电子工程学院;华中科技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生物高分子在锂离子电池硅负极中的研究进展[J].储能科学与技术,2021,第6期
-
杨家豪1,2,施兆平1,2,王意波1,2,葛君杰1,2,刘长鹏1,2,邢巍1,2(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应用化学与工程学院;中国科学院长春应用化学研究所先进化学电源实验室,电分析化学国家重点实验室).用于酸性析氧反应研究的原位表征技术[J].储能科学与技术,2021,第6期
-
季洪祥,金周,田孟羽,武怿达,詹元杰,田丰,闫勇,岑官骏,乔荣涵,申晓宇,朱璟,贲留斌,俞海龙,刘燕燕,黄学杰(中国科学院物理研究所).锂电池百篇论文点评(2021.8.1—2021.9.30)[J].储能科学与技术,2021,第6期
-
赵清江1,张贵锋2(新乡职业技术学院;河南锂动电源有限公司).硬碳的预锂化及其电化学性能[J].储能科学与技术,2021,第6期
-
张忠子(东北大学秦皇岛分校).储能设备在健身场地中的应用现状[J].储能科学与技术,2021,第6期
-
卢颖辉(国网内蒙古东部电力有限公司信息通信分公司).计及微网储能系统多尺度不确定性容量协调优化[J].储能科学与技术,2021,第6期
-
詹世英1,于东旭2,陈楠2,杜菲2(银隆新能源股份有限公司;吉林大学物理学院,新型电池物理与技术教育部重点实验室).非金属阳离子水系二次电池研究进展[J].储能科学与技术,2021,第6期
-
许国良1,张玉洁1,黄晓明1,何锐2(华中科技大学能源与动力工程学院;中广核工程有限公司).基于临界换热系数与干预时间的车用锂电池热设计及运行策略[J].储能科学与技术,2021,第6期
-
王双印1,田新龙2(湖南大学;海南大学南海海洋资源利用国家重点实验室).《氢能与燃料电池专刊》主编寄语[J].储能科学与技术,2021,第6期
-
张诗诗1,秦棪阳1,苏亚琼1,2(西安交通大学化学学院;埃因霍温理工大学化学工程与化学系).析氢反应中氮掺杂石墨烯负载金属单/双原子催化活性起源[J].储能科学与技术,2021,第6期
-
苏月1,刘旭华1,曾芳磊1,2,任玉荣1,2,林本才1,2(常州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江苏省光伏科学与工程协同创新中心).聚偏氟乙烯/聚偏氟乙烯磺酸锂/锂盐复合固态电解质的制备及其性能[J].储能科学与技术,2021,第6期
-
(《储能科学与技术》编辑部).《储能科学与技术》2022 年起由双月刊变更为月刊的通告[J].储能科学与技术,2021,第6期
-
胡铭昌1,周雪晴1,黄雪妍2,薛建军1(广州鹏辉能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中山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无溶剂制备锌空气电极及电池性能[J].储能科学与技术,2021,第6期
-
韦守李1,2,3,李希超4,常修亮1,2,3,陈兵1,2,3,许卓1,2,3,张涛1,2,3,郑莉莉1,2,3,戴作强1,2,3(青岛大学机电工程学院;青岛大学动力集成及储能系统工程技术中心;电动汽车智能化动力集成技术国家地方联合工程技术中心(青岛);中车青岛四方车辆研究所有限公司储能事业部).固体氧化物燃料电池双极板材料发展综述[J].储能科学与技术,2021,第6期
-
刘霏霏1,鲍荣清1,程贤福1,李骏1,秦武1,杨超峰2(华东交通大学机电与车辆工程学院;安徽中鼎减震橡胶技术有限公司).服役工况下车用锂离子动力电池散热方法综述[J].储能科学与技术,2021,第6期
-
叶晖,李爱魁,张忠(大连理工大学).基于储能的无功补偿技术综述[J].储能科学与技术,2021,第6期
-
许卓1,2,3,郑莉莉1,2,3,陈兵1,2,3,张涛1,2,3,常修亮1,2,3,韦守李1,2,3,戴作强1,2,3(青岛大学机电工程学院;青岛大学动力集成及储能系统工程技术中心;电动汽车智能化动力集成技术国家地方联合工程技术中心(青岛)).固态电池复合电解质研究综述[J].储能科学与技术,2021,第6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