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期刊导航 | 学习空间 | 退出

期刊文章列表

  • 周全(首都师范大学).数字化转型赋能基础教育高质量发展路径研究——以国家级信息化教学实验区为例[J].中国电化教育,2022,第11期
  • 杨晓春1,2,张子石3(同济大学外国语学院;扬州大学外国语学院;岭南师范学院计算机与智能教育学院).数字化转型背景下大学外语课程思政的内涵、问题与实践路径[J].中国电化教育,2022,第11期
  • 杨海茹1,马明月1,向前臣1,刘清堂2,白馨烨1,蔡明翰1(西华师范大学教育学院;华中师范大学人工智能教育学部).教师信息化教学能力发展轨迹与提升策略研究——基于认知网络分析法[J].中国电化教育,2022,第11期
  • 杨欣(西南大学基础教育研究中心;中国基础教育质量监测协同创新中心西南大学分中心).教育治理数字化转型的利弊及其调适[J].中国电化教育,2022,第11期
  • 刘应亮1,刘胜蓝2,杨进才3(武汉理工大学外国语学院;武汉市第三十九中学;华中师范大学计算机学院).社会文化活动理论视域下人机协同教学及应用探索——以iWrite协同英语写作教学为例[J].中国电化教育,2022,第11期
  • 王亚沁(山西科技学院).基于产出导向法理论的大学英语混合式教学模式构建与实践研究[J].中国电化教育,2022,第11期
  • 胡雪芳,程天君(南京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协同式治理:中小学校外线上培训的监管进路[J].中国电化教育,2022,第11期
  • 武法提1,2,赖松1,高姝睿1,李鲁越1,任伟祎1(北京师范大学教育学部教育技术学院;北京师范大学数字学习与教育公共服务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联合面部线索与眼动特征的在线学习专注度识别[J].中国电化教育,2022,第11期
  • 吴易雄1,王桐2(山西农业大学公共管理学院;陕西学前师范学院教育科学学院).共生理论视域下城乡教育一体化发展的困局与突破[J].中国电化教育,2022,第11期
  • 贾琳琳1,2,张姝玥1(广西师范大学教育学部;沈阳师范大学教师教育学院).技术文化共生中儿童游戏品性嬗变与教育应对[J].中国电化教育,2022,第11期
  • 李阳,曾祥翊(教育部教育技术与资源发展中心专题教育资源部).人工智能赋能教研高质量发展:智能精准教研的理论框架、实践蓝图与发展脉络[J].中国电化教育,2022,第11期
  • 李子运(江苏师范大学智慧教育学院).破局或围困:人工智能的教育学审思[J].中国电化教育,2022,第11期
  • 马璇(太仓市实验小学).小学生信息社会责任培养课程模式的研究——以A小学为例[J].中国电化教育,2022,第11期
  • 刘钊1,胡凡刚2(曲阜师范大学教育学院;曲阜师范大学传媒学院).体悟生命的意义:人机联袂的底层逻辑与教育路向[J].中国电化教育,2022,第11期
  • 张超(郑州市教育局实验教学装备管理中心).现代信息技术与课程思政深度融合的应用探索[J].中国电化教育,2022,第11期
  • 王雪萍(河南女子职业学院).现代信息技术与职业教育“智能融合”的多重路径[J].中国电化教育,2022,第11期
  • 袁晨斐(山东艺术学院音乐学院).探讨高校音乐课堂引入多媒体技术路径与意义[J].中国电化教育,2022,第11期
  • 周红谦(中共邓州市委党校).大数据助力智慧党建和思政教育的融合路径[J].中国电化教育,2022,第11期
  • 胡金丽(郑州艺术幼儿师范学校).人工智能在音乐教育教学中的应用与局限[J].中国电化教育,2022,第11期
  • 李小伟(安徽公安职业学院).“数据资源融合”下的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J].中国电化教育,2022,第11期
  • 樊姝乐(玉林师范学院).信息化技术在舞蹈教学方法中应用研究——评《舞蹈教学与教法》[J].中国电化教育,2022,第11期
  • 于海波1,毕华林2,吕世虎3,颜飞3,王秀红4,5,陈瑞华6,龚亚夫6,7,朱伟强8,9,张旭琳8,伏小亚8,10(东北师范大学物理学院;山东师范大学化学化工与材料科学学院;西北师范大学教育学部;东北师范大学化学学院;中国基础教育质量监测协同创新中心东北师范大学分中心;四川师范大学外国语学院;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华东师范大学体育与健康学院;华东师范大学课程与教学研究所;宁夏师范学院体育学院).新课标新在哪——义务教育课程标准(2022年版)深度解读[J].中国电化教育,2022,第10期
  • 刘邦奇(讯飞教育技术研究院;西北师范大学教育技术学院).智慧课堂生态发展:理念、体系构成及实践范式——基于技术赋能的智慧课堂理论与实践十年探索[J].中国电化教育,2022,第10期
  • 孟冬冬(河南师范大学教育学部;南阳师范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大思政课”视域中新时代思政课高质量发展研究[J].中国电化教育,2022,第10期
  • 李毅1,2,郑鹏宇1,黄怡铭1(西南大学教育学部;西南大学基础教育研究中心).基础教育增值评价:内涵、价值与实证研究——以新时代中小学生阅读素养为例[J].中国电化教育,2022,第10期
  • 万海鹏1,余胜泉2,王琦3(首都师范大学教育学院;北京师范大学未来教育高精尖创新中心;北京外国语大学人工智能与人类语言重点实验室).教育数字化转型视域下适应性在线课程的设计及应用研究[J].中国电化教育,2022,第10期
  • 董艳1,徐淑华2,杨洋3(北京师范大学科学教育研究院;上海师范大学附属闵行第三中学;北京师范大学人文和社会科学高等研究院教育科技中心).SSI教育与STEM教育的融合路径研究[J].中国电化教育,2022,第10期
  • 李世瑾,王成龙,顾小清(华东师范大学教育信息技术学系).预见学习的未来:人工智能学习准备度的框架研制及实践进路[J].中国电化教育,2022,第10期
  • 刘善槐1,朱秀红1,赵垣可2(东北师范大学中国农村教育发展研究院;西北师范大学教育学院).乡村振兴背景下乡村教师补充机制研究[J].中国电化教育,2022,第10期
首页 上一页 1 2 3 4 5 下一页 尾页 共有11页,转到 页

帮助 | 繁體中文 | 关于发现 | 联系我们

超星发现系统 Copyright©·powered by 超星

客服电话:40082369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