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李婧(山东大学文学院).明清小说评赏中的“染”术语家族及其功用[J].励耘学刊,2022,第1期
-
彭依伊(香港中文大学中国语言及文学系).张爱玲的上海书写——以《半生缘》为中心[J].励耘学刊,2022,第1期
-
李俊杰(四川师范大学国际教育学院;四川省社会科学院;四川大学).翻译、教育与创作:孙俍工的文学生涯[J].励耘学刊,2022,第1期
-
赵俭杰(西藏民族大学文学院).得飞之机:《庄子》灵动文风的文法策略[J].励耘学刊,2022,第1期
-
张炳文(南京大学文学院).宋四六在清代的接受与影响——以《宋四六选》《宋四六话》为例[J].励耘学刊,2022,第1期
-
丁淑梅1,杨帆2(四川大学中国俗文化研究所;四川大学文学与新闻学院).图文叙事张力与戏曲展演性场景建构——以富春堂本《祝发记》图文关系为考察对象[J].励耘学刊,2022,第1期
-
钱晓宇(华北科技学院文法学院).论石评梅散文的精神空间构成[J].励耘学刊,2022,第1期
-
谭谋远(四川大学文学与新闻学院).同一之思想——李金发诗歌的视觉性思维[J].励耘学刊,2022,第1期
-
吴淑玲,王婧娴(河北大学文学院).从“年十岁则诵古文”谈司马迁生年[J].励耘学刊,2022,第1期
-
庄秀婷(福建师范大学文学院).老年危机与消解策略:以陆游与乡村医卜群体关系为中心的考察[J].励耘学刊,2022,第1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