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期刊导航 | 学习空间 | 退出

期刊文章列表

  • 焦小雨,王雷刚,刘丹丹,阮旭,徐奕鼎,吴琼,孙明慧,王文杰(安徽省农业科学院茶叶研究所).茶树遗传转化研究进展[J].植物科学学报,2021,第4期
  • 张晓曦,王丽洁,纪永康(延安大学生命科学学院).模拟氮沉降对刺槐及沙棘凋落叶分解的影响[J].植物科学学报,2021,第4期
  • 李蓉1,2,眭梦洁2,王其刚2,余春霞2,杜光辉1,晏慧君1,2(云南大学资源植物研究院;云南省农业科学院花卉研究所).月季品种’绿萼’RcAG基因启动子克隆及分析[J].植物科学学报,2021,第4期
  • 戴锡玲1,郭严冬2,王全喜1,3,曹建国1(上海师范大学生命科学学院;江苏省中国科学院植物研究所;上海辰山植物园上海资源植物功能基因组重点实验室).瓶尔小草孢子发生超微结构研究[J].植物科学学报,2021,第4期
  • 樊英杰,廖雨佳,王梦真,刘凌,宋晓彤,邵小明(中国农业大学资源与环境学院生物多样性与有机农业北京市重点实验室).中国特有种贯顶大帽藓西藏新分布及分布预测[J].植物科学学报,2021,第4期
  • 王艳萍1,2,李楚然1,罗艳3,李青青2,李璐1,王晓云4(西南林业大学生物多样性保护学院;西南林业大学生命科学学院;中国科学院西双版纳热带植物园园林园艺部;云南丰春坊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兰科植物种质资源中心).中国9种石斛属植物的花药帽形态及其分类学意义初探[J].植物科学学报,2021,第4期
  • 金璇1,凌少军1,温放2,3,任明迅1(海南大学环南海陆域生物多样性研究中心;广西壮族自治区中国科学院广西植物研究所国家苦苣苔科种质资源库中国野生植物保护协会苦苣苔专业委员会广西喀斯特植物保育与恢复生态学重点实验室广西壮族自治区中国科学院广西植物研究所;中国苦苣苔科植物保育中心中国科学院桂林植物园).广义马铃苣苔属的生物地理格局与花部演化[J].植物科学学报,2021,第4期
  • 韦丹丹1,2,刘鑫1,王子龙1,2,包维楷1(中国科学院成都生物研究所中国科学院山地生态恢复与生物资源利用重点实验室生态恢复与多样性保育四川省重点实验室;中国科学院大学).岷江上游干旱河谷西康扁桃灌丛生长繁殖特征[J].植物科学学报,2021,第4期
  • 曹关龙1,2,邹典洋1,2,周润1,2,李朗1,3,李捷1,3(中国科学院西双版纳热带植物园综合保护中心植物系统发育与保护生物学实验室;中国科学院大学;中国科学院核心植物园保护生物学协同中心).中国樟科厚壳桂属系统发育与物种多样性研究[J].植物科学学报,2021,第4期
  • 王俊杰1,2,3,程跃红4,丁世雄1,2,5,王岩1,2,3,彭帅1,2,3,杨家鑫1,2,3,孙鸿鸥6,冷志成7,胡光万1,2(中国科学院武汉植物园中国科学院植物种植创新与特色农业重点实验室;中国科学院中-非联合研究中心;中国科学院大学;四川卧龙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管理局;江西农业大学林学院江西省竹子种质资源与利用重点实验室;九寨沟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管理局;白河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管理处).四川兰科植物六个新记录种[J].植物科学学报,2021,第3期
  • 冯娟1,华亚伟1,张志成1,刘康1,刘波1,张锋2(西北大学城市与环境学院陕西省地表系统与环境承载力重点实验室;西安泾渭湿地自然保护区管理中心).秦岭南坡镇安油松径向生长-气候因子关系对气温突变的响应[J].植物科学学报,2021,第3期
  • 王宝茹1,王旭2,王伟波2,唐东山1(南华大学资源环境与安全工程学院衡阳市土壤污染控制与修复重点实验室;中国科学院武汉植物园中国科学院水生植物与流域生态重点实验室).Cu-NiR与cd1-NiR——两类反硝化亚硝酸还原酶研究进展[J].植物科学学报,2021,第3期
  • 万小霞,孙李勇,邹璇,陈瑶,蒋政,尹增芳(南京林业大学南方现代林业协同创新中心南京林业大学生物与环境学院).深山含笑分枝成花规律及其系统演化证据[J].植物科学学报,2021,第3期
  • 罗惠,梁琼,袁芳,李建强,张燕君(中国科学院武汉植物园中国科学院植物种质创新与特色农业重点实验室).三种淫羊藿属植物的减数分裂研究[J].植物科学学报,2021,第3期
  • 黄雅茹1,马迎宾1,李永华2,3,4,李帅1,张格1,刘湘杰1,董雪1(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沙漠林业实验中心/内蒙古磴口荒漠生态系统国家定位观测研究站;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荒漠化研究所;库姆塔格荒漠生态系统国家定位观测研究站;甘肃敦煌荒漠生态系统国家定位观测研究站).库姆塔格沙漠东南部生长季胡杨液流速率动态与气象因子的关系[J].植物科学学报,2021,第3期
  • 李素慧,陈金艺,王佳敏,宋海燕,张静,陶建平,刘锦春(三峡库区生态环境教育部重点实验室重庆市三峡库区植物生态与资源重点实验室西南大学生命科学学院).两种一年生草本对喀斯特土壤厚度及供水的生长响应[J].植物科学学报,2021,第3期
  • 刘正位1,肖彬1,2,朱红莲1,匡晶1,季群1,彭静1,李峰1,孙亚林1,柯卫东1(武汉市农业科学院;华中农业大学园艺林学学院).中国野莲居群遗传多样性及群体结构分析[J].植物科学学报,2021,第3期
  • 刘粉粉,徐刚标,李恬甜,罗常莎(中南林业科技大学林木遗传育种实验室).伯乐树转录组SSR分布特征及其引物开发[J].植物科学学报,2021,第3期
  • 李颖,张悦婧,王馨,庞海龙,贾凌云,冯汉青(西北师范大学生命科学学院).农杆菌菌株及其侵染浓度和时间对基于菜豆黄矮病毒表达载体瞬时表达外源基因的影响[J].植物科学学报,2021,第3期
  • 王健,甄彩云,魏练平,常艳,蔡永萍,金青(安徽农业大学生命科学学院).铁皮石斛茎多糖、木质素积累规律及木质素单体类型鉴定[J].植物科学学报,2021,第3期
  • 冯丹丹1,2,邓蕾1,汪祖鹏1,潘慧1,李文艺1,钟彩虹1,李黎1(中国科学院武汉植物园中国科学院植物种质创新与特色农业重点实验室中国科学院猕猴桃产业技术工程实验室;中国科学院大学).寄主诱导的基因沉默在增强植物真菌病害抗性方面的研究进展[J].植物科学学报,2021,第3期
  • 陈美艳1,2,赵婷婷1,2,彭珏1,2,张鹏1,2,韩飞1,2,刘小莉1,2,钟彩虹1,2(中国科学院猕猴桃产业技术工程实验室;中国科学院武汉植物园中国科学院植物种质创新与特色农业重点实验室).‘东红’猕猴桃果园土壤养分与果实品质的多元分析[J].植物科学学报,2021,第2期
  • 杨思葭,赵雨晴,陈涛,袁明(四川农业大学生命科学学院).植物褪黑素生物合成研究进展[J].植物科学学报,2021,第2期
  • 李玲丽1,徐耀粘2,3,4,周天阳2,3,杨筑筑2,3,4,黄汉东2,3,4,谷志容5,江明喜2,3,4(长江大学园艺园林学院;中国科学院大学;中国科学院武汉植物园中国科学院水生植物与流域生态重点实验;中国科学院核心植物园保护生物学中心;湖南八大公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管理处).湖南八大公山黄杉种群结构和群落特征研究[J].植物科学学报,2021,第2期
  • 杨芙蓉1,2,冉家栋1,2,张丽萍1,2,陈垣3,谢彩香1,2(中国医学科学院北京协和医学院药用植物研究所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药资源保护重点研究室;中药资源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甘肃农业大学).甘肃地产党参区域性品质差异及气候响应特征分析[J].植物科学学报,2021,第2期
  • 毕楚韵1,2,黄小芳1,2,王和寿3,陈其俊4,胡韵卓1,黄碧芳5,许明1,2,杨志坚1,2,陈选阳1,2,5,林世强1,6(福建农林大学作物生物技术福建省高校重点实验室;福建农林大学农学院;宁德市农业农村局;福建省种子总站;福建农林大学教育部作物遗传育种与综合利用重点实验室;福建农林大学生命科学学院).甘薯基因组TCP转录因子鉴定与逆境胁迫表达分析[J].植物科学学报,2021,第2期
  • 李雪丽,耿甜甜,汪颖,钱婷,张玉洁,赵凡,孙坤,张辉(西北师范大学生命科学学院).基于RNA-seq技术对乌头属铁棒锤中自交不亲和S基因的挖掘与分析[J].植物科学学报,2021,第2期
首页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尾页 共有3页,转到 页

帮助 | 繁體中文 | 关于发现 | 联系我们

超星发现系统 Copyright©·powered by 超星

客服电话:40082369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