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周元宽,鲁沛竺(安徽师范大学 教育科学学院).高质量教育体系的逻辑理路和实践取向[J].重庆高教研究,2022,第4期
-
刘贤伟1,袁文婧2(北京工业大学 高等教育研究院;北京航空航天大学 高等教育研究院).中国研究生创新能力影响因素的整合研究 ——基于科技人力资本理论的MASEM分析[J].重庆高教研究,2022,第4期
-
蔡文伯1,2,甘雪岩1(石河子大学师范学院;西南民族大学教育学与心理学学院).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产学合作对高校创新绩效的影响研究 ——基于高校研发投入的中介效应分析[J].重庆高教研究,2022,第4期
-
陆根书(西安交通大学 人文学院;西安交通大学 中国西部高等教育评估中心).大数据在高等教育领域中的应用及面临的挑战[J].重庆高教研究,2022,第4期
-
何菲1,朱志勇2(北京大学 教育学院;北京师范大学 教育管理学院).博士生学术能力:内涵、框架与测量[J].重庆高教研究,2022,第4期
-
郭娇1,吴寒天2(华东师范大学 高等教育研究所;浙江大学 教育学院).大数据时代的因果推断 ——教育政策评估的新路径[J].重庆高教研究,2022,第4期
-
田浩然1,杨潇2(中国人民大学教育学院;中央财经大学 财政税务学院).西部高等教育振兴影响青年“去留”的实证研究[J].重庆高教研究,2022,第4期
-
秦勇(西南大学 教育学部;四川外国语大学 党政办公室).我国高等教育入学机会区域公平的历史考察[J].重庆高教研究,2022,第4期
-
林松月1,刘进2(香港中文大学 教育学院;北京理工大学 人文与社会科学学院).大数据与院校研究[J].重庆高教研究,2022,第4期
-
张诗亚(西南大学 西南民族教育与心理研究中心).论学科与学科交叉[J].重庆高教研究,2022,第4期
-
杜菁菁(漳州城市职业学院).高校体育教学创新与体育文化传播平台的构建——评《高校体育文化教育与运动研究》[J].重庆高教研究,2022,第4期
-
余雅风(北京师范大学教育学部).责任与问责的有效聚合:学术治理高质量发展的新进展——评陈亮教授《法理与学理——大学学术不端行为问责研究》[J].重庆高教研究,2022,第4期
-
常桐善(华中科技大学 教育科学研究院;加州大学 校长办公室).高等教育大数据建设路径 ——美国的经验及其对中国的启示[J].重庆高教研究,2022,第4期
-
薛琪薪(上海市青少年研究中心).学术生命周期视野下的精英人才流动研究综述[J].重庆高教研究,2022,第4期
-
张学敏1,林宇翔2(西南大学西南民族教育与心理研究中心/教育学部;西南财经大学校长办公室).家庭资本对大学生成长型思维水平的影响[J].重庆高教研究,2022,第3期
-
吴颖1,崔玉平2(安徽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苏州大学教育学院).长三角高校科技创新效率及其时空演化 ——基于沪、苏、浙、皖41市的实证分析[J].重庆高教研究,2022,第3期
-
郭磊(中国社会科学院大学政府管理学院).内部协调与外部平衡:高校教师收入分配的优化路径[J].重庆高教研究,2022,第3期
-
金红昊1,马奔2(北京大学教育学院;山东大学政治学与公共管理学院).政治激励、主官任期与地方教育财政支出波动 ——来自地级市面板数据的证据[J].重庆高教研究,2022,第3期
-
王胜兰1,彭双2(华南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国防科技大学电子科学学院).破坏性创新理论视角下我国高等在线教育发展展望[J].重庆高教研究,2022,第3期
-
徐佳丽(北京师范大学教育学部).学生视野中的高质量高等教育 ——基于手段—目标链理论的分析[J].重庆高教研究,2022,第3期
-
徐秋晨(江西经济管理干部学院).“五位一体”的高校创新人才培养模式与方法——评《高校拔尖创新人才培养模式研究》[J].重庆高教研究,2022,第3期
-
吴岩(教育部高等教育司).深化“四新”建设走好人才自主培养之路[J].重庆高教研究,2022,第3期
-
徐一渌,饶从满(东北师范大学国际与比较教育研究所).美国跨境高等教育质量保障的经验与启示:以美国R大学为例[J].重庆高教研究,2022,第3期
-
赵冉1,2,郭成1,柴佳琪1(北京师范大学教育学部;北京师范大学首都教育经济研究基地).地方引进高校推动了区域经济发展吗[J].重庆高教研究,2022,第3期
-
公钦正1,张海生2(中国人民大学教育学院;重庆文理学院期刊社).新文科人才培养何以实现 ——基于中英两所大学PPE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的案例研究[J].重庆高教研究,2022,第2期
-
夏焰,赵璐瑶(安徽大学高等教育研究所).我国高等学校分类发展政策的演进 ——基于39份政策文本的分析[J].重庆高教研究,2022,第2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