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高宇(福建农林大学公共管理学院).法理学的“语言转向”?[J].中山大学法律评论,2022,第1期
-
蒋晓雨(复旦大学法学院).后果主义裁判方法之审思——以格式条款有效性为例[J].中山大学法律评论,2022,第1期
-
白阳(上海政法学院法律学院).也谈错案追责“虚化”——以清代错案责任为例[J].中山大学法律评论,2022,第1期
-
孙莹1,傅华伶2,甘黎1(中山大学法学院;香港大学法律学院).法官员额制改革:背景、过程与效果[J].中山大学法律评论,2022,第1期
-
何永军(云南大学法学院).仁学与中国法制的彰往考来[J].中山大学法律评论,2022,第1期
-
伊涛(山东师范大学法学院).见义勇为的法律助推与儒学的权利修辞[J].中山大学法律评论,2022,第1期
-
李浩源(中国人民大学法学院).历史场景中的法律与社会研究何以进行?——《聚讼纷纭:清代的“健讼之风”话语及其表达性现实》评介[J].中山大学法律评论,2022,第1期
-
《中山大学法律评论》编辑部(《中山大学法律评论》编辑部).卷首语[J].中山大学法律评论,2022,第1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