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期刊导航 | 学习空间 | 退出

期刊文章列表

  • 程森1,张伟波2(陕西师范大学西北历史环境与经济社会发展研究院;陕西开放大学).抗日战争时期陈凤桐的生态治理思想[J].黄河文明与可持续发展,2023,第1期
  • 孙亚冰(中国社会科学院古代史研究所;中国社会科学院甲骨学殷商史研究中心).殷墟卜辞“肩告于大邑商”含义探析[J].黄河文明与可持续发展,2023,第1期
  • 刘倩(重庆师范大学地理与旅游学院).空间视角下基础教育服务的均衡性及其影响因素研究——以四川省为例[J].黄河文明与可持续发展,2023,第1期
  • 贺咪咪(厦门大学历史与文化遗产学院).“数字人文”视域下的黄河史研究——读The Yellow River:A Natural and Unnatural History[J].黄河文明与可持续发展,2023,第1期
  • 刘桓.据清华简释甲骨文中的“祓”与“?”[J].黄河文明与可持续发展,2023,第1期
  • 孙海宁(河南大学黄河文明与可持续发展研究中心暨黄河文明省部共建协同创新中心).从商丘叔簠看《春秋经传》中“商丘”与“宿”的地望[J].黄河文明与可持续发展,2023,第1期
  • 陈云霞(上海社会科学院文学研究所).移民与明清榆林城市空间形成——以四合院民居为中心[J].黄河文明与可持续发展,2023,第1期
  • 杨子博(曲阜师范大学孔子文化研究院).历史时期潍水流域水利灌溉述论[J].黄河文明与可持续发展,2023,第1期
  • 张占仓(河南大学黄河文明与可持续发展研究中心暨黄河文明省部共建协同创新中心).以恒久之力推进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J].黄河文明与可持续发展,2023,第1期
  • 裘玉泉,陈海龙,雷彬(九江学院旅游与地理学院).中部地区传统村落空间分布特征及影响因素分析[J].黄河文明与可持续发展,2023,第1期
  • 涂白奎1,夏小清2(河南大学历史文化学院;中山大学中国语言文学系).也谈旧释“粦”及相关诸字的释读[J].黄河文明与可持续发展,2023,第1期
  • 侯甬坚(陕西师范大学西北历史环境与经济社会发展研究院).细绎长安城的历史意义——妹尾达彦隋唐都城研究新著试评[J].黄河文明与可持续发展,2023,第1期
  • 内蒙古师范大学地理科学学院(内蒙古师范大学地理科学学院).中国地理学会黄河分会成功举办2022年学术年会[J].黄河文明与可持续发展,2023,第1期
  • 梁陈(暨南大学历史地理研究中心).1949年后两次黄河河源考察引发的学术争论[J].黄河文明与可持续发展,2023,第1期
  • 袁广阔(首都师范大学历史学院).早商都城的规划与布局[J].黄河文明与可持续发展,2023,第1期
  • 席乐(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早商城市的选址及相关问题研究[J].黄河文明与可持续发展,2023,第1期
  • 曹慧奇(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从“信史”到“传说史”——历史的支点:偃师商城遗址[J].黄河文明与可持续发展,2023,第1期
首页 上一页 1 2 尾页 共有2页,转到 页

帮助 | 繁體中文 | 关于发现 | 联系我们

超星发现系统 Copyright©·powered by 超星

客服电话:40082369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