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期刊导航 | 学习空间 | 退出

期刊文章列表

  • 吕枫,翦知湣(同济大学海洋地质国家重点实验室).海底观测网技术研究与应用进展[J].前瞻科技,2022,第2期
  • 徐芑南1,2,胡震1,2,叶聪1,2,王帅1,2,刘帅1,2,曹俊1,2(中国船舶科学研究中心,深海载人装备国家重点实验室;深海技术科学太湖实验室).载人深潜技术与应用的现状和展望[J].前瞻科技,2022,第2期
  • 吴有生1,2,司马灿1,2,朱忠1,3,李龙1,2,倪天1,2(中国船舶科学研究中心,深海载人装备国家重点实验室;深海技术科学太湖实验室;上海交通大学船舶海洋与建筑工程学院).海洋装备技术的重点发展方向[J].前瞻科技,2022,第2期
  • 陈戈1,2,3,杨杰1,3,吴立新2,4(中国海洋大学海洋技术学院;中国海洋大学深海圈层与地球系统前沿科学中心;青岛海洋科学与技术试点国家实验室区域海洋动力学与数值模拟功能实验室;青岛海洋科学与技术试点国家实验室海洋动力过程与气候功能实验室).人工智能支持下的中层海洋遥感技术[J].前瞻科技,2022,第2期
  • 柳双权,彭晓彤(中国科学院深海科学与工程研究所).深渊科技进展与展望[J].前瞻科技,2022,第2期
  • 张宇(上海交通大学海洋学院,深部生命国际研究中心).环境模拟技术与原位试验技术在深海生物研究中的应用与展望[J].前瞻科技,2022,第2期
  • 杨锐,马英杰(中国科学院金属研究所).深潜装备用关键材料现状与展望[J].前瞻科技,2022,第2期
  • 程晓1,2,陈卓奇1,2,惠凤鸣1,2,李腾1,2,赵羲1,2,郑雷1,2,周娟伶1,2(中山大学测绘科学与技术学院,南方海洋科学与工程广东省实验室;自然资源部华南热带亚热带自然资源监测重点实验室).中国极地空天基遥感观测现状与展望[J].前瞻科技,2022,第2期
  • 吴刚1,2,秦琦1(中国船舶及海洋工程设计研究院;上海交通大学船舶海洋与建筑工程学院).中国海洋科考装备的现状分析与建设展望[J].前瞻科技,2022,第2期
  • 李铁风,薛耀庭,阮东瑞,周方浩,曹许诺,赵沛,周昊飞,高扬(浙江大学航空航天学院交叉力学中心).极端环境软体机器人应用与展望——从马里亚纳海沟初探到木卫二畅想[J].前瞻科技,2022,第2期
  • (深海技术科学太湖实验室).深海技术科学太湖实验室[J].前瞻科技,2022,第2期
  • 叶聪(中国船舶科学研究中心).深潜科技创新:从点的突破到体系化能力建设[J].前瞻科技,2022,第2期
  • 蒋岩(交通运输部上海打捞局).深海救捞技术的发展现状与展望[J].前瞻科技,2022,第2期
  • 李劲东(中国空间技术研究院).中国高分辨率对地观测卫星遥感技术进展[J].前瞻科技,2022,第1期
  • 王大轶,李嘉兴,董天舒,葛东明(北京空间飞行器总体设计部).基于航天器可观测性理论的多源融合自主导航技术[J].前瞻科技,2022,第1期
  • 宋征宇1,黄兵2,汪小卫1,张宏剑2,王聪3,庄方方1(中国运载火箭技术研究院;北京宇航系统工程研究所;北京航天自动控制研究所).重复使用航天运载器的发展及其关键技术[J].前瞻科技,2022,第1期
  • 陈东1,2,仲小清1,2,邓恒1,2,王宁远1,2,李安寿2,周颖1,2,周志成1,2(中国空间技术研究院;鹏城实验室).宽带卫星通信网络技术发展态势与发展建议[J].前瞻科技,2022,第1期
  • 于登云1,马继楠2(中国航天科技集团有限公司;北京空间飞行器总体设计部).中国深空探测进展与展望[J].前瞻科技,2022,第1期
  • 张伟1,2,陈鹏飞3(上海卫星工程研究所;上海市深空探测技术重点实验室;南京大学天文与空间科学学院).空间太阳探测技术的发展现状与展望[J].前瞻科技,2022,第1期
  • 王永军1,赵呈选1,李得天1,王鹢2,张海燕1,李存惠1,庄建宏1,张虎忠1(兰州空间技术物理研究所真空技术与物理国家级重点实验室;兰州空间技术物理研究所空间环境材料行为及评价技术国家级重点实验室).空间尘埃探测进展与发展建议[J].前瞻科技,2022,第1期
  • 谢军,郑晋军,张弓,马福建,赵兴隆(中国空间技术研究院).卫星导航系统发展现状与未来趋势[J].前瞻科技,2022,第1期
  • 张庆君(中国空间技术研究院).面向碳综合治理的卫星海洋遥感体系展望[J].前瞻科技,2022,第1期
  • 王学锋1,2,邓意成1,2,徐强锋1,2,李明阳1,2,卢向东1,2,李建军1,2,刘院省1,2(北京航天控制仪器研究所;中国航天科技集团有限公司量子工程研究中心).宇航用原子磁力仪研究与应用进展[J].前瞻科技,2022,第1期
  • 赵小津(中国空间技术研究院).深厚博大的航天精神及其力量[J].前瞻科技,2022,第1期
  • 李东1,李平岐2(中国运载火箭技术研究院;北京宇航系统工程研究所).中国航天运输系统发展及未来趋势展望[J].前瞻科技,2022,第1期
  • 苏青.出版工程彰典范 自主创新耀航天——简评《中国航天技术进展丛书》[J].前瞻科技,2022,第1期
  • 王巍(中国科学院;中国航天科技集团有限公司研究发展部).着力推进航天科技自立自强,全面开启科技强国建设新征程[J].前瞻科技,2022,第1期
  • 杨宏,周昊澄,李伟(北京空间飞行器总体设计部).空间站“太空母港”共轨飞行应用模式发展战略研究[J].前瞻科技,2022,第1期
首页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尾页 共有3页,转到 页

帮助 | 繁體中文 | 关于发现 | 联系我们

超星发现系统 Copyright©·powered by 超星

客服电话:40082369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