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徐树强1,2,3,马清林1,2,3(山东大学环境与社会考古国际合作联合实验室;山东省文化遗产保护与科技考古重点实验室(筹);山东大学文化遗产研究院).文物建筑修复用天然水硬性石灰基砂浆的研究进展[J].石窟与土遗址保护研究,2022,第2期
-
崔凯1,2,葛诚瑞1,陈瑞1,于翔鹏1,吴国鹏1(兰州理工大学西部土木工程防灾减灾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兰州大学西部灾害与环境力学教育部重点实验室).西北干旱区遗址夯土时空性特征研究[J].石窟与土遗址保护研究,2022,第2期
-
杜昱民1,2,谌文武2(西北工业大学文化遗产研究院;兰州大学土木工程与力学学院).青海明长城遗址赋存环境特征研究[J].石窟与土遗址保护研究,2022,第2期
-
王嘉堃1,周双林2(浙江大学艺术与考古学院;北京大学考古文博学院).土遗址加固的非水分散体材料渗透性能研究[J].石窟与土遗址保护研究,2022,第2期
-
邓天珍1,常煜花1,魏彦飞1,王淑娟2,蔡苗苗1(甘肃省文物考古研究所;中国丝绸博物馆).甘肃玉门毕家滩五凉墓地出土服饰的保护修复研究[J].石窟与土遗址保护研究,2022,第2期
-
郭静娜(云冈研究院).山西大同 云冈石窟第20窟 北魏[J].石窟与土遗址保护研究,2022,第2期
-
丁得天,王嘉奇.敦煌研究院举行《石窟与土遗址保护研究》创刊发布会[J].石窟与土遗址保护研究,2022,第2期
-
李黎1,陈卫昌1,刘建辉1,邵明申1,兰恒星2,包含2,张景科3,裴强强4(中国文化遗产研究院文物保护修复所;长安大学地质工程与测绘学院;兰州大学土木工程与力学学院;敦煌研究院国家古代壁画与土遗址保护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石窟寺岩体稳定性预测与加固关键问题[J].石窟与土遗址保护研究,2022,第1期
-
王旭东1,2,郭青林2,3,谌文武4,孙满利5,张景科4(故宫博物院;国家古代壁画与土遗址保护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敦煌研究院;兰州大学土木工程与力学学院;西北大学文化遗产学院).石窟寺岩体保护加固研究进展[J].石窟与土遗址保护研究,2022,第1期
-
苏伯民(敦煌研究院).敦煌莫高窟壁画颜料及检测技术研究进展[J].石窟与土遗址保护研究,2022,第1期
-
孙满利,沈云霞(西北大学文化遗产学院).丝绸之路土遗址的保护现状及对策研究[J].石窟与土遗址保护研究,2022,第1期
-
童永东1,蔡友振2,马清林3(北京科技大学科技史与文化遗产研究院;山东省文物保护修复中心;山东大学环境与社会考古国际合作联合实验室).造像类文物高保真信息三维建模方法研究[J].石窟与土遗址保护研究,2022,第1期
-
张秉坚1,林国聪2(浙江大学文物保护材料实验室;宁波市文化遗产管理研究院).潮湿环境土遗址“气相补水—湿法保护”的尝试——宁波望京门城墙遗址的保护策略和工程实践[J].石窟与土遗址保护研究,2022,第1期
-
梁涛1,夏国芳1,胡春梅2(中国文物信息咨询中心;北京建筑大学).壁画病害边缘自动提取方法研究[J].石窟与土遗址保护研究,2022,第1期
-
崔剑锋1,2,周雪琪1,肖红艳1,李黎3,罗征4(北京大学考古文博学院;北京大学中国考古学研究中心;中国文化遗产研究院文物保护修复所;首都博物馆).天龙山石窟回归佛首科技价值认知研究[J].石窟与土遗址保护研究,2022,第1期
-
陈晓瑜1,张婷2,王金华1(复旦大学文物与博物馆学系;杭州西湖风景名胜区岳庙管理处(连横纪念馆)).我国石质文物分类研究[J].石窟与土遗址保护研究,2022,第1期
-
吴健(敦煌研究院国家古代壁画与土遗址保护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敦煌研究院甘肃省敦煌文物保护研究中心).数字技术赋能新时代文化遗产保护与传承——高新科技支撑下的敦煌石窟数字化保护[J].石窟与土遗址保护研究,2022,第1期
-
《石窟与土遗址保护研究》编辑部(《石窟与土遗址保护研究》编辑部).创刊词[J].石窟与土遗址保护研究,2022,第1期
-
《石窟与土遗址保护研究》编辑部(《石窟与土遗址保护研究》编辑部).《石窟与土遗址保护研究》征稿启事[J].石窟与土遗址保护研究,2022,第1期
|